清明假期即將來臨,台股投資人的心情已經跟窗外的天氣一樣陰雨綿綿。在美國總統川普持續拋出關稅震撼彈的利空衝擊下,台股週一(3/31)盤中多殺多、盤中回測20700關卡、終場重跌906.99點或4.2%,收在最低20695.9點,跌幅4.2%,成交量4178.56億元。
三大法人合計賣超516.8億元,外資賣超378.54億元,投信買超82.11億元,自營商合計賣超220.36億元。
不只台股,亞股包括日股、韓股也同步上演大逃殺,其中日股重挫近4%,跌勢不輸台股,韓股則是下跌逾3%,香港恆生1%、陸股則是小跌0.46%。
台股3月跌掉2393.28點、跌點創史上新高,跌幅高達10.38%,外資賣超台股沒在手軟,在3月創下史上最大單月賣超紀錄,截至3月31日單月狂提款逾4848億元。
在外資狂賣下,週一多檔權值股都有超過超過3%跌幅,包括台積電(2330)、鴻海(2317)、廣達(2382)、聯發科(2454)無一倖免;金融股與傳產股也都是一片綠油油。
值得注意的是,台股在週一(3/31)融資減少逾157億元,大盤融資維持率約來到143%的水準,相較起151.02%的前值消風了不少。專家根據此數據分析:「融資追繳早已萬箭齊發。」
融資餘額進出概況
圖/嗨投資
台股單日跌點史上前15大
日期 | 跌點 | 跌幅(%) | 指數收盤 | |
---|---|---|---|---|
1 | 2024/8/5 | -1807.21 | -8.35 | 19830.88 |
2 | 2024/8/2 | -1004.01 | -4.43 | 21638.09 |
3 | 2024/9/4 | -999.46 | -4.52 | 21092.75 |
4 | 2025/3/31 | -906.99 | -4.2% | 20695.90 |
5 | 2025/2/3 | -830.70 | -3.53 | 22694.71 |
6 | 2024/4/19 | -774.08 | -3.81 | 19527.12 |
7 | 2024/7/26 | -752.63 | -3.29 | 22119.21 |
8 | 2020/1/30 | -696.97 | -5.75 | 11421.74 |
9 | 2021/5/12 | -680.76 | -4.11 | 15902.37 |
10 | 2018/10/11 | -660.72 | -6.31 | 9806.11 |
11 | 2021/5/11 | -652.48 | -3.79 | 16583.13 |
12 | 2000/3/13 | -617.65 | -6.55 | 8811.95 |
13 | 1990/4/7 | -612.45 | -5.87 | 9828.22 |
14 | 2024/7/22 | -612.27 | -2.68 | 22256.99 |
15 | 2024/9/30 | -598.25 | -2.62 | 22224.54 |
外資應屬風險趨避的獲利了結
對於外資瘋狂賣超台股,統一台股增長主動式ETF擬任經理人陳釧瑤表示,美國總統川普「對等關稅」最快4月2日生效,不確定因素持續干擾,且台股這2年已漲多,外資持股比重在歷史高檔區,研判外資屬風險趨避的獲利了結,後市可持續觀察外資動態。
FT臺灣Smart(00905)基金經理人王紹宇則分析,觀察台幣匯率自2月中旬持續貶值,反映資金持續外流趨勢。
「關稅戰帶來的影響主要體現在3方面:一是推升通膨壓力,限制美聯儲降息空間;二是企業成本增加,獲利能力受損;三是產品價格上漲導致需求減少。這些因素疊加,不僅加速經濟成長放緩,更引發市場對經濟衰退的擔憂,進而促使外資大舉撤離台股市場。」
外資3月賣超4848億元史上新高
事實上儘管今年才剛走到第一季底,但外資賣超約6822億元,已經逼近去年全年賣超6825億元水準,第一金投顧協理留政鈺分析,主要有2個原因:市場擔心美國經濟衰退問題較想像嚴重,以及美國政府裁員與課關稅的後續效應。
史上外資單月賣超紀錄前10大
收月線時間 | 買賣超金額(百萬元) | 當月指數跌點 | 當月指數跌幅(%) | 前月月底收盤 | |
---|---|---|---|---|---|
1 | 2025/3/31 | -484,807 | -2,357.28 | -10.38% | 23,053.18 |
2 | 2020/3/31 | -359,145 | -1,584.11 | -14.03% | 11,292.17 |
3 | 2024/7/31 | -350,258 | -832.90 | -3.62% | 23,032.25 |
4 | 2024/11/29 | -272,949 | -557.93 | -2.44% | 22,820.43 |
5 | 2022/3/31 | -263,979 | 41.29 | 0.23% | 17,652.18 |
6 | 2022/4/29 | -259,495 | -1,101.29 | -6.22% | 17,693.47 |
7 | 2022/6/30 | -219,017 | -1,982.04 | -11.79% | 16,807.77 |
8 | 2011/8/31 | -190,350 | -902.82 | -10.44% | 8,644.18 |
9 | 2007/8/31 | -171,413 | -305.09 | -3.29% | 9,287.25 |
10 | 2022/9/30 | -168,580 | -1,670.86 | -11.07% | 15,095.44 |
11 | 2023/9/28 | -166,046 | -280.77 | -1.69% | 16,634.51 |
留政鈺指出,一直有在動態預測美國GDP的美國亞特蘭大聯儲銀行,提出美國2024年第四季GDP是2.4%,但2025年第一季GDP可能為負值,「大家會擔心,美國經濟開始往下走。」
第二個因素,現在美國聯邦政府在裁員加上祭出關稅政策,市場擔憂消費會開始萎縮。留政鈺分析,上週美國盤勢開始走跌,主要就是因為美國要對汽車課25%的關稅。
「大家擔心未來車價會影響整個消費、消費都一起掉,不確定性愈來愈高,因此消費就愈來愈保守,這點就是現在的問題。」
悲觀一點來看,至少已經走超過一半了
對於台股後市的展望,留政鈺分析:「其實都已經走到這裡了,我覺得中性看待,雖然不宜太樂觀,因為還沒有止跌,一直到上週五都還在破底,但如果悲觀一點來看,至少也已經走超過一半了。」
至於投資人現階段應該保守還是積極買進?留政鈺認為根據每個人投資屬性,答案會有不同。他分析:「我覺得應該是考量你是短線投資人還是長線投資人。
對短線投資人來說,也就是只看1到3個月的人來說,基本上目前都還沒站上月線跟季線,所以短線可以再觀望一下。
如果是中長線、定時定額投資人,這可能是個非常好的買點,因為這幾年基本上台股平均1年大概報酬率8%,而且是不含股息的數字。
專家:2022年最大跌幅20%,現在已拉出6%多空間
留政鈺因此説明,「今年已經跌6%多了,已經把空間拉出來,最差、最差,如果去做壓力測試,在2022年的最大跌幅應該是20%,現在它已經拉出6%多的空間了。」
王紹宇也認為,對於積極型投資者而言,在目前市場區間震盪的格局下,建議採取逢低布局、逢高調節的操作策略,並持續關注實體經濟基本面的變化。而對長期投資者或定期定額投資人來說,則建議維持既有投資策略,同時可考慮將部分資金配置於債券ETF,藉此分散風險並獲取較為穩定的息收。
在科技股投資策略的部分,由於台積電即將在4月18日開法說會,將是個對未來一季科技產業表現很好的釐清時間點,「台積電現在的本益比大概是15倍多,基本上已經是5年平均以下了,相較之下,其他本益比比台積電高的個股,反而下修壓力高。
就未來趨勢來說,AI仍是主流,未來一季相關個股還是在整理,留政鈺認為,在修正完後還是有機會重回到主流。第二個則是缺電,AI以後的用電量大,加上台灣電價有調整空間,相關概念股可多加留意。
新一輪報價也會上漲,相關鋼鐵股可多留意
此外,美國鋼鋁已經開始課稅,並反映在相關企業的報價上,留政鈺預估4月開始新一輪的報價也會上漲,相關鋼鐵股可多留意。
陳釧瑤指出,在基本面的部分,以近期重點公司財報與展望來看,大都對全年營收成長有信心,在AI與edge AI需求同步增溫下,有利台股下檔支撐。因應盤勢區間震盪,類股輪動快速,建議採取多元化分散布局為主。
主軸以AI、edge AI與機器人相關題材個股為主,看好Nvidia GB300新規格供應鏈、ASIC、特斯拉人形機器人概念股等族群。
FT臺灣永續高息(00961)江明鴻,建議將資金分為兩部分:70%配置於高股息ETF以獲取穩定收益,30%配置於個股以追求資本增值,並根據市場變化定期調整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