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預計3月4日對加拿大、墨西哥進口商品加徵25%關稅,眼見開徵大限就要來臨,美國總統川普2月25日再喊話,「會按時加徵關稅」。若政策成真,不僅衝擊加墨輸往美國的產品,更會牽動許多「友岸外包」的供應鏈。
回顧該項加徵關稅政策,川普就任後,火速在2月1日喊出要對加拿大、墨西哥、中國增加關稅。最終實際上路的政策,僅有針對中國加徵10%關稅。
川普的關稅戰到底是不是來真的?專家認為,美國對加墨一口氣加徵25%關稅,衝擊實在太大,預料3月4日前,經過一番經貿政策角力後,美國與加墨仍會各自退讓,雙方應對值得台灣參考。
美國原本預計在2月4日對加拿大與墨西哥加徵25%的關稅,後隨加拿大承諾加強邊境安全工作,並阻止芬太尼流入美國、打擊洗錢等承諾。墨西哥也宣布防止毒品、及邊境管制,美國總統川普才同意「暫緩加徵關稅30天」。
如今,3月4日的暫緩關稅期限將至,川普對外表示,「會按時對加墨加徵關稅」。
此外,美國後續也將於3月12日針對全球鋼、鋁產品徵收25%關稅。4月起實施「對等關稅」,並最快在4月2日針對汽車、半導體、藥品等產品徵收25%關稅。對於加拿大、墨西哥關稅政策的履行程度,將會影響市場如何預測接下來的關稅戰。
川普2.0全面關稅會履行嗎?
中經院區域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劉大年指出,川普第2任期的關稅政策,目標已經從中國,轉變為遍佈世界。
川普關稅戰看似亂無章法,全球都受害。文化大學社科院講座教授楊永明認為,主要是針對五類國家。
除第一批加、墨這類友岸外包,中國以及其紅色供應鏈外,對於鋼、鋁、汽車、半導體關鍵戰略物資的供應鏈,以及對美貿易順差前十大國家,都會是未來川普關稅戰鎖定目標。
台灣對美貿易順差排第5名… 2024大增5成
美國商務部指出,台灣2024年對美國出口了1,163億美元的商品,自美國進口了424億美元,貿易順差為739億美元,較2023年大幅增加55%,更名列第5名,僅次於中國、歐盟、墨西哥與越南。
因此台灣被川普盯上,可說是理所當然。只是,劉大年認為,看起來川普並不會真正實施太高額關稅,現在看起來很嚴重,但過程只要各個國家付出一些代價,就能夠獲得一些豁免。
台灣半導體命脈遭川普鎖定,如何應對?
台大國企系副教授盧信昌則認為,台灣眼下能做的就是增加對美國能源產品、軍品、農產品的採購金額,此外,半導體增加對美國投資,台灣也得準備好迎接後續效應。
盧信昌認為,政府應該開始盤點,台積電美國廠投產後,對出口額影響多大。中國成熟製程崛起後,對台灣半導體產業傷害又有多少。他建議,政府應該趕緊針對對外貿易政策、半導體產業召開高峰會,「光派次長去美國不會有結果」。
▲劉憶如點出,美國孤立於經貿組織之外,卻捨近求遠大打關稅戰。圖/黃靖文攝
退出TPP、又喊公平貿易 學者點出川普思維
美國於川普首個任期退出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TPP)。即便拜登主政,日本積極邀請美國重回CPTPP,美國也相當被動。川普喊著「對等關稅」、力推「公平互惠計畫」,但概念與過往認知有些不同。
「美國要的就是保障藍領勞工福祉。」劉大年說,美國加入區域貿易,無法改變各國商品湧入美國,更無法改善貿易逆差,美國藍領工人就業同樣無法獲得保障。
楊永明補充,關鍵州的工會掌握了大量的票源,譬如鋼鐵、汽車、石油等,所以川普首任期會退出TPP,主要仍是政治考量,美國選舉的「國內因素」,產生後續的國際衝擊。
資本市場反應冷淡 劉憶如點3原因
只是,川普的2017年的首任期,當時出現風吹草動,股票市場均會大幅震盪。對比之下,如今資本市場對於川普2.0的反應,顯得相當淡定。
劉憶如認為,川普上任後美元指數下跌、金價上漲,顯示資本市場對前景不安,但股市表現相當平淡。她點出,這是因為很多投資人認為「川普只是說說」、低估嚴重性,或是仍在觀察川普關稅政策的細節。
畢竟,目前實際施行的關稅政策,僅有針對中國增加10%的關稅,楊永明認為,仍得觀察川普是否持續拖延加墨的關稅政策,來推敲川普的底線在哪。
本文暫不授權媒體夥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