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身為投資分析師的朴昭娟,在其職業生涯中,經歷了股市多次的上升和下跌,目睹無數富者的誕生,也見證了許多傾家盪產卻一夜賠光的案例。
朴昭娟透過和前輩討論股票投資,發現對方身為專業投資者的10年之中,最重視的是「生存」。他一直銘記在心的投資原則是:必須守住資金,才能迎接下一次的機會。
朴昭娟強調:「對於年過40的人來說,最後悔的事情通常是『沒有積累財富』。」如果不想在40歲時感到後悔,活得很寒酸,就應該建立賺錢和花錢的基本原則,並且遵守這些原則來度日。這麼一來,便不會因沒錢而苦惱,能充滿底氣活著。
過去20 多年來,我在證券業工作的過程中,見證了許多富人的誕生:從一夜致富的暴發戶、事業有成的白手起家型富人、透過投資不動產或股票賺錢的資產管理型富人。另一方面,我也見過一些人把錢全都投入股票,結果一夜之間變得一貧如洗。
我在累積財富和讓財富增值的過程中,也嘗試了各種投資方式,時而賺錢,時而賠錢。這20 多年裡,我經歷了好幾次的牛市和熊市,有時感到很愉快,有時卻痛苦不堪。
然而,多虧有這些經歷,我才得以制定出幾項自己特有的投資原則。
以下是我特別想告訴妳的投資原則:別讓自己賠錢,絕對不要賠錢。
有位前輩在汝矣島做了多年的分析師,現在則獨立出來成為專業投資者。他不僅對市場有著出色的洞察力,也不吝惜地分享關於人生和投資的睿智見解,所以我經常去拜訪他。
有一次,由於時近年末,我買了瓶酒去問候他,並談起明年市場前景。
我分享了自己的看法:「明年市場狀況感覺不太好,所以我打算多談談價值股。」
但那時,前輩忽然靜默了一會兒,似乎在思考些什麼,最後他說:「如果市場下跌,所有的股票也都會跌。」
散戶的優勢:掌握「進退場」時機,比機構投資者更靈活
機構投資者與個人投資者對於股票,必然會持有不同的觀點。基金經理無論喜歡與否,依照規定,他們無法將股票持倉比例降低到一定水準以下。
因此,遇到市場下跌時,他們會進行換股操作,將持有的股票轉換為相對跌幅較小的公司,或者是那些仍有上漲潛力的公司。然而,他們無法完全將股票都賣掉、退出股票市場。
個人投資者則不同,如果判斷股票行情不好,個人投資者可以選擇購買債券或黃金,將資金轉為現金,待時機合適時再重新進入股市也無妨。
雖然把握短期退出股票市場的時機並非易事,但相較於機構投資者,個人投資者有更多選擇。
做全職投資人10年領悟最重要的一件事「生存」
前輩說,他獨立出來做的10年當中,最重視的詞彙便是「生存」。
他一直銘記在心的投資原則是:必須守住資金,才能迎接下一次的機會。即使收益率較低,首要目標仍是要在市場中生存下來。懂得滿足於小額收益,才能走得長遠。
簡單來說,如果想再次被邀請參加派對,至少要先活下來。
上述經驗絕非易事。富人擁有較多資產,自然而然會進行「守財型投資」。但窮人每天都在追逐利潤,很容易心急。
想守住財富的投資者與想累積財富的投資者,兩者的觀點肯定有所不同。
保守型投資者即使看到高收益,但只要風險較大,他們也不會投資;而追逐利潤者則會選擇高風險、高收益的投資項目。
賺不多沒關係?守住資金才走得遠
然而,市場是公平的,甚至有些殘酷。一個小小的錯誤判斷,就可能讓妳辛苦累積的財富瞬間化為烏有,這就是所謂的市場。
因此,我認為即使賺得不多,守住本金才是最重要的。唯有生存下來,才能把握住下一次的真正機會。
2017 年,印度裔投資者莫尼希.帕布賴(Mohnish Pabrai)在加州大學爾灣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Irvine,簡稱UCI)的一次投資演講上表示,綜觀華倫.巴菲特的成功祕訣在於,他一生中有五次重大的賭注都獲得成功,而巴菲特遵守的鐵律為「幾乎不賭注,一旦下賭注,就要賭大的;此外,不要經常賭注」。
我對他說的這句話印象深刻,並將其記錄下來,每當我內心動搖時,就會拿出來閱讀。
我會反思:「我未來還能做幾次重大的賭注?若錯過了眼前的機會,我是否會後悔?」這使我能重新審視自己的內心。
高收益通常伴隨著高風險。正因為風險很大,回報也才會很高。因此,即使收益率較低,也要選擇能穩定賺錢的方法。
我真心希望妳不要承受大筆的虧損,導致辛苦賺來的錢化為泡影、生活也被摧毀。
作者簡介_朴昭娟
擁有22年資歷的投資分析師,在投資圈中享有盛譽,被評價為「具有宏觀視野,能做出冷靜睿智的判斷」。畢業於首爾大學東洋史學系,並修讀完經濟學院的研究所課程。2002年至大信證券就職後,也曾轉職到韓國投資證券所,現任信榮證券研究中心的投資策略負責人。
曾獲頒每日經濟新聞證券大賞(2021)、首爾經濟年度分析師(2016)等獎項,並連續十次以上被《每日經濟新聞》、《朝鮮日報&FN Guide》、《韓國經濟新聞》等評選為優良分析師。因成就獲得認可,進而在女性高層稀有的證券業中晉升為理事。經常受邀在MBC、KBS、SBS電視台以及3PRO TV擔任節目嘉賓,就股市動向和前景進行分析探討,也擔任韓國郵政的諮詢委員。
本文摘自聯經出版《投資分析師媽媽的財富思維課:有錢才能有底氣活著!幫助打好金錢觀,活用每一筆錢》
※ 本網站及作者所提供資訊僅供參考,投資人應自行承擔投資風險及投資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