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川普反覆無常的關稅決策,升高了市場的波動性與不確定性,短期內市場前景不容樂觀,尤其是中國對美國的報復性關稅本周一開始生效,而川普的回應及華府將宣布對多國課徵的「對等關稅」,以及美國最新通膨數據與聯準會主席鮑爾在國會的證詞,將為未來一周的全球市場定下基調。
儘管市場對川普在墨西哥和加拿大關稅生效前數小時暫時喊停倍感振奮,但投資人不確定的是,川普的關稅談判是迫使對手讓步的邊緣政策?抑或可能升高對立、進而導致全球貿易大戰?,對台股來說將面臨再一波的震盪與國際利空壓力測試。
事實上,本周即將發生的兩件事,將凸顯關稅戰升溫的可能性大於降溫。其一是從10日起,中國對部分美國進口商品加徵的報復性關稅將生效,包括對產自美國的部分商品加徵10%-15%的關稅,並宣告對25種稀有產品及其技術實施出口管制。
川普對中國報復性關稅的反應將受到高度矚目,他日前(3日)曾警告,華府可能調高針對中國徵收的關稅,由10%再往上調。近期各界關注的焦點主要放在川普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是否會如預期舉行高峰會,以及川普是否會比照墨西哥和加拿大,在關稅方面給予北京某種形式的延期。
其二是川普計劃本周宣布徵收「對等關稅」(Reciprocal Tariff),雖然他未明確指出哪些國家將受衝擊,但分析師認為,川普可能瞄準對美國有較大貿易順差的國家課徵這種關稅,鎖定包括中國、墨西哥、印度、越南、愛爾蘭、德國、台灣、日本、南韓、泰國等國家。
「對等關稅」在川普第一個任期就被討論,他在去年競選時也拋出過這個議題。如今更被白宮貿易顧問納瓦羅奈納入右翼智庫美國傳統基金會所倡議的政策藍皮書Project 2025關鍵核心中。
1月CPI牽動投資人神經
根據摩根大通的調查,交易員認為,關稅與通膨是今年市場走勢的兩大驅動因素,因此,本周將公布的美國1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和聯準會主席鮑爾在國會參眾兩院的作證,也將牽動投資人的神經並且左右市場近期走勢。
去年12月美國整體CPI年增2.9%,而剔除波動性較大的食品與能源價格的核心CPI漲幅則回落至3.2%。根據克利夫蘭聯邦準備銀行的通膨預測模型,預期今年1月整體CPI增幅將降至2.85%,核心CPI漲幅將降至3.13%。
美國本周四還將公布1月生產者物價指數 (PPI),由於近幾個月來美國工廠的進貨價格呈現上升趨勢,若PPI數據也隨同CPI下降,可能被解讀為通膨減緩的跡象,將使聯準會更有底氣降息。
鮑爾可能暗示繼續暫停降息
投資人關注的另一焦點是聯準會主席鮑爾本周將在國會就半年度貨幣政策報告作證,首先是周二在參議院銀行委員會作證,周三則在眾議院金融服務委員會作證。聯準會在去年12月因貿易不確定性而採取了鷹派立場,並在1月會議上重申此立場,預計鮑爾此次作證可能指向同一方向,並將提及川普政策造成的不確定性,,同時將確認進一步降息取決於經濟數據,淡化川普要求降息的壓力,而市場也將深入檢視其最新說法,以尋找未來美國貨幣政策的線索。
儘管根據聯邦資金期貨交易顯示,今年底前還會再降息兩次,但在聯準會上個月暫停寬鬆政策和川普開始加徵關稅之後,貨幣政策前景仍不確定。市場似乎不願意完全反映2025年兩次降息的預期,原因就是出在川普威脅加徵關稅。目前雖已暫停關稅,但仍有可能隨時恢復,致使通膨居高不下。
此外,本周五(14日)將公布的美國1月零售銷售數據,也將成為聯準會政策預期的另一指引,如果零售銷售強勁成長,可能使聯準會持續暫停降息。分析師預期,聯準會目前很可能將繼續保持觀望態度,寬鬆周期可能還會暫停一段期間,6月之前不太可能降息;美國貨幣市場則預期7月才會降息。
歐股悄然成為隱形冠軍
投資人正在關注一個開年來表現優於美股、而且創十年來最佳的市場,歐洲股市不僅股價便宜,企業獲利成長動能強勁,正在吸引投資人大舉湧入。歐股大盤STOXX 600指數在2025年頭六周扶搖直上,而且領先華爾街股市的差距創2015年以來最大。今年迄今這個歐股大盤指數勁揚6.28%,大幅領先美股標普500指數的2.68%以及那斯達克指數的2.46%。
問題在於這波漲勢能否持續?抑或只是曇花一現?雖然歐股也有關稅疑慮,但有幾個潛在催化劑將推動歐股短期進一步上漲,包括德國可望放鬆財政政策、烏克蘭緊張局勢可能緩和,以及企業獲利成長強勁,預期2025年歐洲企業獲利成長率將達7.9%,遠優於而去年的1%及前年的負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