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視覺中國)
篤信AI終將改變世界
攻讀碩士期間 探索「全自動量化交易」
然而,半年過去,就在中國科技大廠仍心有餘悸之際,這條鯰魚,在最新一代DeepSeek-R1模型的「助攻」下,無預警地,游到了太平洋的另一端,震撼了矽谷科技巨擘,嚇壞了華爾街與歐美政壇。
一時之間,全世界都在問,DeepSeek是何方神聖?梁文鋒又是誰?而DeepSeek背後的「金主」幻方量化,又是一家什麼樣的機構?
答案,得先從廣東西南部的一座小城——湛江說起。
矽谷人稱「來自東方神祕力量」的梁文鋒,1985年出生於廣東湛江吳川巿的一個小村落——米歷嶺村。據家鄉人的說法,梁文鋒自小就精通數理,初中時期就學完了高中數學,甚至開始自學大學的微積分等課程。
2002年,梁文鋒以吳川一中「高考狀元」的成績,考上近年直追清華、北大,中國國內綜合排名長期位居前五的浙江大學,並在2006年及2010年,分別取得電子資訊工程和計算機科學的學士和碩士學位。
在攻讀碩士、專研機器學習的期間,梁文鋒開始對AI的發展和潛力應用產生興趣,並篤信「人工智慧終將改變世界」。
信念,很快地轉化為行動。
正當美國次貸風暴席捲全球的2008年,還在攻讀碩士的梁文鋒,與幾個志同道合的同校友人,開始嘗試運用機器學習技術,收集金融市場即時行情與總體經濟等相關數據,探索「全自動量化交易」的可能性。這成為他日後成立對沖基金「幻方量化」的基礎。
量化策略全採AI模型計算
成立不滿3年資產管理規模破億人民幣
2013年起,梁文鋒與同是浙大畢業、待過華為上海研究所的校友徐進,以及另一校友、曾任盛大網絡旗下創新研究院的鄭達韡開始合夥創業,陸續成立投資公司、資產管理公司,其中,2016年成立的寧波幻方量化最廣為人知,而包含寧波幻方、浙江九章資產等多家「幻方系」企業,梁文鋒皆持股過半,為最終的實際控制人。
幻方量化的擴張速度非常快。2016年,幻方量化第一個由AI模型產生的股票實盤交易上線,使用GPU(繪圖處理器)進行運算。截至2017年底,該公司幾乎所有的量化策略,都已採用AI模型計算。
只用不到3年時間,幻方量化的資產管理規模就突破百億人民幣(以下單位同),躋身中國量化私募領域的「四天王」之列。2021年,一舉突破千億元大關,登上四天王之首。成立至今,幻方量化已連續多年拿下中國私募證券領域的最高獎項「金牛獎」。
一路猛爆性的成長,相當程度反映在幻方的「成績單」上。以幻方旗下旗艦產品、2018年成立的「量化對沖X號」為例,其截至2024年3月的平均年化報酬率,達到28.5%,為同期滬深三百指數的兩倍以上。在巔峰的2021年,幻方旗下產品的年化報酬率更是高達35%。
外界普遍認為如此不俗的成績,來自於幻方背後強大的「算力」。
其實,從幻方量化成立的第一年起,梁文鋒就意識到幻方迫切需要更多的算力,2019年時便由幻方轉投資一家AI基礎研究公司,投入兩億元自主研發深度學習的訓練平台「螢火一號」。據稱,平台搭載了1100塊的GPU顯卡。
約當同時,梁文鋒開始大量囤積來自輝達的顯卡。在梁文峰參與的一篇技術論文裡寫道,幻方於2021年耗資10億元推出的改良版「螢火二號」,就部署了多達一萬張的輝達A100顯卡。而據中國業內人士估算,幻方的螢火超算平台,算力至少是同業平均的10倍以上,每秒可處理高達數百萬條的市場資訊。

積極探索「算力的可能性」
進軍AGI 高「性價比」模型投震撼彈
就在梁文鋒熱中於打造營火平台時,幻方在量化投資績效也趨於平緩,以綜合平均報酬和中位數的報酬率來看,在中國私募排行榜中,去年幻方的績效排在第19位,前一年更僅排在第32位,雖不算太差,但顯然不及幾年前的光彩。
恰好此時,ChatGPT橫空問世,讓原本就對「算力的可能性」充滿各種探索渴望與想像的梁文鋒,發現下一個值得追求的目標:通用人工智慧(AGI)。
2023年5月,38歲的梁文鋒宣布進軍AGI;兩個月後,DeepSeek正式成立。
一開始,DeepSeek推出的DeepSeek Coder(免費且開源的首個模型)、DeepSeek LLM(第一個大語言模型),都未引起太多關注。直到去年5月,DeepSeek發布DeepSeek V2的開源模型後,中國AI大廠的警報聲,才開始響起。
V2模型在中國AI界掀起波瀾,除了是因性能優異,但更根本的關鍵,在於由DeepSeek公告的V2「性價比」,可謂「史無前例」。
根據官方數據,V2的推理成本每百萬詞元(token)僅需1元人民幣,換算下來,這只是Meta的LLaMA 3 70B模型成本的七分之一,更僅有GPT-4 Turbo的七十分之一。
等到去年底發表的DeepSeek-V3,該模型的效能不僅足以對標OpenAI最先進模型GPT-4o,訓練成本更僅約557.6萬美元; GPT-4o模型的訓練成本至少需要1億美元,DeepSeek僅用了約二十分之一的算力資源,就達到了相同的效能。
今年1月,DeepSeek-R1模型的發布,更宛如在AI界投下一枚深水炸彈,知名美國數據標記新創Scale AI創辦人汪滔(Alexandr Wang)感嘆,過去十年來,美國一直在人工智慧競賽中領先中國,「但DeepSeek的AI大模型,很可能會改變這一切。」
這家成立僅一年多的AI新創公司,為何能如此讓全球科技巨擘都為之震顫?
答案,或可從梁文鋒獨特的管理與用人哲學,窺探出一絲端倪。
首先,是在招募上的特定堅持。
「我們的核心技術職位,基本上以應屆和畢業一兩年的人為主。」梁文鋒曾表示,在招募人員上, 他首重的是能力,至於經驗,反而是「扣分項」。
根據公開數據,DeepSeek目前約一四○位的工程師團隊,幾乎清一色都是應屆畢業生或博士在讀生,且多數來自清華、北大、北郵、北航等以電腦專業聞名的一線中國頂尖大學。「工作經驗在3到5年,已經是最多了,工作超過8年的,基本就pass了。」一名親近Deepseek的獵頭如此觀察。
對此,梁文鋒曾解釋:經驗不是不好,但對創新來說,過多的經驗往往是種「阻礙」。
他舉例,做一件事,有經驗的人,常常會不假思索告訴你,應該這樣做,「但沒有經驗的人,則會反覆摸索、很認真去想應該怎麼做。」他觀察,最終新人的解方,往往更有「突破性」。
不僅如此,招募新人時,DeepSeek還非常看重他們在國際知名程式設計競賽的表現,「基本是『金獎』以下就不要了。」一名協力廠商指出。

1月20日,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強召開專家座談會,與會的DeepSeek創辦人梁文鋒,是在場唯一來自AI界的企業領袖。(圖/取自央視網)
主張「不干預」
全面授權、無為管理方式成創新泉源
梁文鋒自然也提供比中國一線科技大廠更優渥的薪資待遇,來吸引年輕人,但他授權、無為的管理方式,更是留才的關鍵。
「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成長經歷,都是自帶想法的,不需要push他⋯⋯,當一個idea顯示出潛力,我們也會自上而下地去調配資源。」梁文鋒曾在訪談中如此形容他的「不干預」哲學。
梁文鋒自己就曾在訪談中透露,讓DeepSeek模型訓練成本大降的重中之重:「多頭潛在注意力架構(MLA)」,最初就是來自一個年輕研究員的個人興趣,「我們為此組了一個team,花了幾個月的時間才跑通。」
最終,推動DeepSeek快速前進的動力,則是來自梁文鋒個人長年對基礎研究的熱愛,以及對「開源」理念的堅定信仰。
談及梁文鋒,不少員工對他的形容是,與其說他像個老闆,不如說他更像個「極客」(geek)。梁文鋒的日常,就是看論文、寫代碼、參與小組討論,是少有具備一線研究員能力的公司掌舵者。
親力親為的投入,來自於他對中國的AI發展,始終懷抱著某種願景和理想。梁文鋒曾表示,長遠來說,DeepSeek希望形成一個開源的生態系,讓業界可以直接使用他們的技術,去發展To B和To C的業務,而DeepSeek,就只專注負責基礎模型的開發和前沿的創新。
他曾感嘆,中國AI和美國的真正差距,是來自「原創和模仿」的差距。「如果這不改變,中國永遠只能是追隨者。」
但,梁文鋒樂觀認為,隨著中國經濟下行,資本進入冷週期,整個社會和產業,對發展AI基礎這樣的「硬派創新」,將愈來愈重視,「因為錢不好賺了,(現在許多人)連開計程車的機會可能都沒了。」他觀察,當多數人發現,過去賺快錢很可能來自「時代運氣」,就會更願意俯身去做「真正的創新」。
如今,DeepSeek火爆全球,微軟、輝達、亞馬遜等一線美國科技大廠,乃至中國的百度、阿里巴巴等,紛紛高調宣告擁抱DeepSeek R1的服務之際,梁文鋒孜孜矻矻追求的「硬派創新」夢想,或許,已在實現的道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