鎖定氣體廠務工程領域的聚賢研發,預計在今年3月從興櫃轉創新板上市,這家提供二次配廠務工程的公司,服務涵蓋了晶圓代工龍頭廠、美系記憶體大廠、半導體封裝廠等國內外客戶。此外,還與光罩儲存設備廠家碩科技合作,協同開發儲存設備的氣體供應系統。
「2004年的時候,我在帆宣當二次配統包的專案負責人時,就有人邀請我創業。」聚賢研發董事長曾國強說的,是早在聚賢2018年成立前,他已經在氣體工程領域投入多年歲月,聚賢是他的第二次創業。
曾國強首次創業是2004年成立的志倢科技,當時的志倢以氣體廠務工程為主要事業。但聚賢不只有廠務工程,從氣體管路相關的零組件,到工程施作可以採用的創新工具,都是聚賢團隊要發展的項目。只不過,雖說是第二次創業,但聚賢公司最初的成立,卻不是曾國強親自參與的。
2018年,曾國強離開志倢科技,「當時,我跟(志倢)股東說,如果公司沒有擴大成長,會跟不上客戶的腳步。」眼見股東看法分歧,他決定暫時離開公司,「那時候就回到中興大學,讀中文研究所。」
直到2019年,前志倢股東、同時也是聚賢股東的陳勝標找上曾國強,「標哥(陳勝標)說有機會,還是回來聚賢幫忙。」他指出,最初聚賢的創辦人,是前志倢總經理翁楠凱,「他有很多點子,像是聚賢開發中自動雷射焊接設備。」這種可以提高工程效率的工具,不但能解決焊接人力不足的問題,也能縮減焊接工程所需的時間。
只是,聚賢畢竟是業界的新面孔,想要獲取客戶信任並不容易。陳勝標找回曾國強,希望能借重他的經驗,使聚賢能穩健發展、讓客戶更有信心。於是在二二年初,曾國強正式接任聚賢董事長一職。
▲曾國強主理聚賢後,除了持續發展二次配廠務工程,也積極開發製程設備所需要的零組件,找尋新商機。
開發製程設備零組件
「這次,我把股權閉鎖,希望更經營團隊好好打拼。」曾國強表示,一方面聚賢持續發展二次配廠務工程,另一方面也透過氣體工程的經驗,開發出製程設備所需要的零組件,「終端是美系半導體設備廠,驗證快兩年,二四年初才拿到訂單。」
只不過,若看聚賢近兩年的營運表現,儘管2024年全年營收8.5億元與2022年相近,但2024年前三季每股盈餘(EPS)3.52元,卻不到2022年EPS11.59元的一半。
對於獲利往下走的趨勢,曾國強坦言「因為有些客戶沒有篩選好,也記取教訓了。」他指出營收向上的趨勢依舊,可望從2025年一路成長到2027年,「但獲利的部分,我們要努力。」
相比於志倢時期專注於廠務工程,曾國強指出聚賢的服務更多元,「我們也導入ESG(永續)的概念,還有獲得客戶ESG的獎項。」鎖定綠色製程與節能減碳的需求,曾國強有信心能藉此獲取客戶更緊密的合作機會。
延伸閱讀:意外進入半導體廠務領域 發掘創業最佳機會 攻最難氣體工程 銳澤當製程良率好幫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