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灣投資市場中,ETF已成為許多投資者的選擇工具之一。金管會2024年7月底宣布,開放主動式ETF與被動式多資產ETF,引進多元化金融商品。預計從2025年起可望迎來首檔主動式ETF或被動式多資產ETF上市,投資人該如何選擇?
主動式ETF、被動式ETF、主動式基金的差異
資深財經媒體人羅際夫指出,主動式ETF與被動式ETF主要差異在於「操作方式」,台灣目前有掛牌上市的ETF皆屬於「被動式ETF」,主要追蹤編制好的特定指數,而指數成分股的會以一季、半年或一年一次頻率更動,優勢在於簡單易懂、成本費用低廉。而主動式ETF的成分股編制,會由專業經理人操盤。
主動式ETF與主動式基金主要差異在於「交易規則」、「購買管道」、「成本」。主動式基金與主動式ETF都會交由專業經理人主動管理資產組合,不過主動式基金通常每日僅有一次交易價格「淨值」,作為投資人買賣參考。主動式ETF因掛牌於集中市場,每分鐘價格會有所不同。
羅際夫補充說明,一般購買主動式基金無法每天確認持股變化,持股明細通常僅每月或每季公布一次,資訊透明度較低,容易產生時間差。而主動式ETF需在前一天公布持股內容,投資人可提早確認專業經理人調整標的。另買賣ETF需在每日開盤時間內,申購或贖回主動式基金,可透過基金公司或銀行進行;成本方面,主動式ETF管理費會比主動式基金更低。
羅際夫表示,未來主動式ETF的出現,為投資人提供更高透明度及即時操作的便利性,適合希望參與市場波動、追求短期超額報酬投資者;而被動式ETF則更適合以穩健報酬為目標的長期投資者。「可以預期,未來ETF的交易量一定會占台股比例越來越高。」
此外,羅際夫也認為,主動式ETF每天公布持股內容,讓投資人可即時掌握投資方向,未來若主動式ETF表現優於同類型基金,投資人將主動式基金轉型成主動式ETF勢必會成為趨勢,讓主動式基金市場面臨挑戰。「甚至主動式基金,也可能改掛牌在ETF市場交易也說不定。」
被動多資產ETF
一檔標的完成資產配置
除主動式ETF外,2025年預計推出被動多資產ETF亦成為投資人關注焦點。這類ETF特點在於將不同資產類別(如股票和債券)打包於單一產品中,提供一站式資產配置,提供給投資人一個便利方案。不過羅際夫提醒,雖然多資產ETF能有效分散風險,但仍需觀察其長期績效。如果標的選擇不當,可能無法達到預期效果。「觀察標的1年,可看它與同類型其他商品的表現差異。觀察3年,可看出它是否有穩健成長。」
避免偏重特定題材
留意從眾效應
「人多的地方不要去。」羅際夫表示,主動式ETF或被動多資產ETF在國外早已行之有年,也有非常多績效優異的商品,台灣隨著ETF市場蓬勃發展,未來「後發先至」推出更多標的的機會很高。
但選擇投資工具時,投資人應根據自身投資目標和風險承受能力進行評估,若手中已有表現良好的ETF,切勿盲目追求新產品或重複配置。對於未來新上市主動式ETF或被動多資產ETF,建議投資人先觀察其績效和市場表現一段時間,再考慮是否納入投資組合。「重點在於長期績效,而非短期波動所帶來的短暫利益。」
羅際夫也特別以00887(永豐中國科技50大)巨幅波動為例,說明投資ETF時應觀察折溢價,並且提供自己的判斷依據,歡迎收聽本集的《毛利小姐變有錢》聽更多 https://lihi.cc/60Qd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