響應政策 多元商品相繼問世
除上述兩檔新ETF,過往其實也有數檔小眾主題標的,如關注軟體、資訊安全產業的國泰網路資安(○○八七五),鎖定虛擬資產、數位經濟的國泰數位支付服務(○○九○九),以及隨全球淨零排放趨勢而生的FT潔淨能源(○○八九九)。但,究竟這些多元產業的小眾主題ETF,能否符合主管機關的期待,有效為投資人分散風險,成為ETF理財族的資產配置好幫手?
答案,可先從各檔ETF與大盤指數的「相關性」來看,相關性愈低,也就愈能滿足主管機關對於「幫投資人分散風險」的要求。
檢視各檔「小眾ETF」與台股加權指數、道瓊、標普五○○、那斯達克四檔指數的相關係數,可以發現FT潔淨能源ETF與各指數的相關係數最低,除與台股加權指數為○.三四,與美股三大主要指數相關係數都在○.一以下,皆為低度相關。
至於野村全球航運龍頭、國泰網路資安、國泰數位支付服務、元大航太與防衛科技等ETF,與四檔主要指數相關係數落在○.四五至○.六間,屬中度相關。
簡言之,就相關性來說,上述小眾ETF確實能讓投資者降低過度押寶權值股的風險,但如何挑選跟自己最適配的商品,仍有門道。畢竟從各年度報酬觀察,可看到在不同經濟環境與事件下,各題材表現大不相同,投資人也必須依據目前手中主要布局的產業,挑選最有「互補性」的小眾ETF。

鎖定產業互補性 搶翻倍報酬
例如二○二一年因疫情興起,在回測檢驗中,野村全球航運ETF所追蹤的指數就能反映航運需求暴增,出現翻倍報酬。
航運股的產業週期與科技業有一定互補性,理論上,的確是滿手科技股投資人可選擇搭配的思考方向。然而,野村投信投資策略部副總經理張繼文也提醒,航運產業具有明顯的景氣循環特性,因此對於航運ETF,「投資人應避免作為大比率、長期配置標的。」
此外,台灣多數投資人持股集中科技股,而國泰網路資安、國泰數位支付、元大航太與防衛科技三檔科技次產業ETF,是否有助分散風險?
對此,國泰投信投資長鄭立誠指出,目前熱中科技產業的台股投資人,持股多半集中於「AI基礎建設」,但國泰網路資安ETF的持股重心在於「軟體產業」,而國泰數位支付ETF則與虛擬資產監管開放、去美元化趨勢有關,「兩檔ETF的產業前景及特性,都與市場資金焦點不同。」
元大投信則表示,國防產業具接單穩定、反景氣循環特性,各國積極推動國防自主,讓過去被視作防禦股的國防產業,增添股價成長性。且元大航太與防衛科技ETF持股配置是工業與資訊科技各半、歐美與亞太市場各半,即使對於滿手科技股的投資者來說,也能進一步分散風險。
至於自二一年至今表現相對疲軟的FT潔淨能源ETF,經理人江明鴻分析,疫後的通膨升溫及供應鏈斷鏈,都推升了潔淨能源業者經營成本,此後相關業者又因聯準會暴力升息再次打擊獲利能力,使該領域多年表現不盡理想。但他認為,隨著通膨降溫、聯準會啟動降息周期,潔淨能源產業的負面因素逐一緩解,看好該題材挺過短線震盪後,長線商機仍可期待。
ETF類型愈發多元化,國泰投信董事長張錫評論,「ETF總要做出差異性,產品愈多樣化愈好,但此類ETF能否成功,要看時機點對不對,時機錯了很可能長不大甚至萎縮。」他也坦言,ETF熱度能否持續,要看績效是否反映題材價值。
過往也有主題型ETF乘著話題發行,而後卻乏人問津,元宇宙便是實例。鄭立誠分析,主題式ETF反映「投資人當下的市場體驗與觀察」,元宇宙技術至今無法落地普及,無實際產出支撐獲利,題材熱度便容易退燒。
張繼文直言,「大盤不漲時,就是有些題材特別會漲。」小眾主題ETF隨趨勢話題而生,將此類ETF作為衛星配置,是投資人掌握優於大盤獲利機會的選項之一。只是企業的獲利實現能力與長線前景,將影響後續ETF交易流動性,是布局前須考量的要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