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房價 遺產稅 fed 00919 美元
投資理財
保險稅制
產業時事
職場生活
今周大耳朵 Podcast
富足今周起
幸福熟齡
ESG永續台灣
專題報導
今選頻道
存股助理
今周學堂
訂購優惠
活動報名

羅智先再砸20億入股網家,為何接連買下2家虧損電商?解讀統一流通版圖的3大戰略

羅智先再砸20億入股網家,為何接連買下2家虧損電商?解讀統一流通版圖的3大戰略

陳葦庭

傳產

今周刊攝影組

1454期

2024-10-30 09:32

00:00/00:00
x1

統一企業宣布參與網家私募案,投入估近20億元,持股達30%,並取兩席董事。

羅智先接連買下兩家虧損電商的盤算是什麼?

台股大盤震盪,卻有一檔股票逆勢連噴四根漲停板、市值一舉增加21億元,這是本刊截稿前、統一宣布入股網家(PChome)後,網家在資本市場的最新表現。

 

此前,網家股價像是溜滑梯,從2021年每股145元高點跌至31元,足足已 慘跌78%。

 

10月23日晚間,統一發出重訊,宣布將取得網家30%股權,成為網家最大法人股東;以23日網家收盤價31.75元推估,這次交易金額大約落在20億元左右。這是統一大當家羅智先今年以來,繼與雅虎台灣合資成立電商公司,第二度出手。

 

若再加上先前以311億元併購家樂福,共計已砸下361億元。流通業大哥大接連出招,掀動電商界風雲。究竟統一董事長羅智先的盤算到底是什麼?

 

對此,電商龍頭momo、富邦媒總經理谷元宏公開的反應是:「驚訝!但還談不上壓力。」

 

統一集團董事長羅智先曾表示,將全力聚焦數位經濟及物流園區配送平台的投資,如今看 來,確實是要為虛實整合打下基樁。

▲統一集團董事長羅智先曾表示,將全力聚焦數位經濟及物流園區配送平台的投資,如今看來,確實是要為虛實整合打下基樁。(攝影/蕭芃凱)

 

統一(1216)

 

固盤:守穩流通業霸主

連三併營收上看4200億

 

穩固全通路霸主寶座,是統一入股網家的首要原因。

 

「他很怕實體通路變小,未來有一天通路王的地位會易主!」一位熟悉羅智先的知情人士,一語道破統一接連投資雅虎、網家的關鍵,此舉,正是為了拓展集團的線上通路實力,鞏固集團在台灣零售霸主的地位。

 

他觀察,統一製造第一名、實體通路第一名,就差線上了,「所以勢必會無所不用其極補上這塊拼圖。」

 

今年10月中,羅智先出席統一超位在台南的新世代複合商場「ZEELAND-MARK」開幕典禮時,就曾向《今周刊》記者透露他看好台灣電商發展,以及對實體通路的擔憂:「電商市場一定會隨著時間推演愈來愈大!一個不到三歲的小孩也會自己滑手機,這些人長大怎麼會認識鈔票?掉在地上都沒人會撿。」

 

他沒說出口的是,實體零售的遊戲規則談的是加減法,每開一家店,營收就會往上疊加,除非一夕間收掉許多門市,或長期不展店,否則同業間的競爭很難大好大壞。

 

「除非統一超十年不展店,否則全家(超商)很難縮短差距,反觀電商,只要一個策略對了,流量、營收就是倍數成長。」另一名資深零售業者點出實體和電商通路差異,並以momo為例,僅用十年餘,營收就成功超越網家,拿下本土電商龍頭寶座。如今外商酷澎、蝦皮等虎視眈眈,整體生態挑戰性更高。

 

羅智先當然有警覺,近年來,他揮軍力搏全通路霸主的企圖,同業都很有感。

 

先來看實體通路,原本統一就是流通事業領頭羊,統一超營收超過1976億元,穩居超商龍頭,併購家樂福後,整體通路營收逼近2900億元,一舉超車全聯的2千億元。

 

再看電商通路。集團旗下流通事業群的小金雞博客來,去年甚至一度虧損,統一明顯地未及時抓牢電商崛起的勢頭。透過入股雅虎、網家,可達到強化電商布局,是最快而有效的策略。

 

「入股Yahoo、網家,雖然不見得能當第一,但至少離第一名比較近。」這名零售業者解讀。

 

一手實體,一手虛擬,羅智先展開線上線下整合布局,營收放大是最明顯的效益。從去年家樂福營收743.61億元、雅虎約150億元、網家410.71億元悉數納入囊中,統一集團整體通路業績有望逼近4200億元,更可坐定一哥的王者地位。

 

網家董事長詹宏志(左)及執行長暨總經理總 經理張瑜珊(右)在股東會表示,近一年都在 進行下水道工程,如今又找來統一當大股東。

▲網家董事長詹宏志(左)及執行長暨總經理總經理張瑜珊(右)在股東會表示,近一年都在進行下水道工程,如今又找來統一當大股東。(攝影/蕭芃凱

 

網路家庭(8044)

 

止損:降低營業費率

拚網家物流效率  有機會賺錢

 

接著,導入統一龐大的採購、物流、超商取貨資源到雅虎、網家、家樂福,從而提升獲利能力,讓作為大股東的統一得以 「母以子貴」。

 

別的不說,單從網家過往的財報分析,過去6年毛利率維持在11%左右,壓垮網家的,是偏高的營業費用率,幾乎吃掉全部毛利。

 

「單看網家的毛利並不差,是物流費用把它壓得沒辦法站起來。」曾任全聯實業副董事長、統一超執行副總的謝健南觀察,去年第四季,網家的A7物流園區訂單只有57%,使用效率不佳,但未來若能加入統一的商品,想滿倉並非難事,若能夠分攤營業費用,很快就能看到綜效。

 

事實上,日前羅智先被問到併購家樂福和投資雅虎的策略時,就曾說過:「我們能做的,就是提供條件環境機會,剩下就是大家來努力,如果有成績,我們也可以從中得到一些獲利。」時隔兩周,對照這樁統一入股網家增資案,顯然說得通。

 

布建電商「最後一哩路」,統一坐擁現成基建 ——統一電商版圖

 

綜效:整合物流到店

手續費就能貢獻超商業績

 

第三個關鍵戰略,是統一擁有完善的倉儲、物流、門市基礎建設,能滿足純電商都想布建的最後一哩路,達到效用最佳化。

 

一位不願具名的統一超前主管直言,強勢電商如momo、蝦皮都在布建到消費者的最後一哩路,勢必衝擊統一超的到店取貨業績,「只要順利把線上購物取件都導流到統一超門市,增加的店取收入就十分可觀。」

 

「電商最困難的就是最後一哩路,但對統一來說,卻是最簡單的。」謝健南更直指這樁入股案,「只有好處沒有壞處。」他口中的最後一哩路,指的是將商品送到客戶手上的最後階段,電商業者須有完善的倉儲、物流系統、據點和人力配置等基礎建設,才能在短時間內,更有效率滿足消費者的購物需求。

 

因此無論是momo或近年來勢洶洶的酷澎都紛紛在全台掠地,投入數十億,甚至上百億元自建倉儲和車隊,蝦皮也積極布局店到店門市,期盼能縮短與消費者間的距離。

 

「但對統一來說,這些基礎建設都是現成的。」謝健南直言。

 

攤開統一物流版圖可發現,羅智先早有籌謀。統一的北中南物流園區早已陸續動土,其中,台南新市大型物流園區預計在明年第一季陸續啟用。另外,北部的桃園楊梅民豐物流園區、航空城基地,以及中部的台中港物流園區則分別會在2026、2027年落成。若加上現行的統一速達(黑貓宅急便)、超商據點,確實是比其他電商業者都具備虛實整合的條件。

 

謝健南也以蝦皮和統一超為例指出,儘管這兩年蝦皮店到店家數成長快速,全台店數逼近2千家,但投入數億元成本後,店數仍只占全台超商的十分之一。反觀統一超,在全台店數逾7千家,不用額外花太多的力氣,就能把消費者和平台間的距離,縮短到家門外5分鐘的小七門市。

 

所以業界多認為,未來統一若能運用基礎建設,為網家打下基底,就有機會發揮一加一大於二的效果。

 

「別人買,我不曉得,但他(羅智先)來買,就是短空長多,只要能好好運用基礎建設,我相信統一還是有機會的。」謝健南如此斷言。

 

挑戰:弱弱相加 ?

面對電商考題  等著看成績

 

不過,眼下雅虎、網家營運虧損是事實,統一接連入股兩家「賠錢電商」,就有零售業高層不諱言,此舉只是「弱弱相加」!

 

也有不具名電商專家擔憂,統一集團旗下本就有多個電商各自營運,如今又加入網家和雅虎兩大平台,若沒有核心的整合策略,恐怕「一籃子菜也不知道能煮什麼出來」。

 

但站在統一的角度來看,兄弟爬山各自努力,羅智先之後隨時可以出手。

 

且如羅智先所言,「這就是跟考試一樣,不是看你做多久,也不是看你平常有多用功,是看你答案對不對。」不論如何,統一從實體通路龍頭到電商後進者,如今又積極劍指全通路霸主王位,接下來能否正確並聰明答題,還有待時間驗證。

 

為什麼詹宏志點頭讓統一入股?

 

曾任網家高階主管的橡子園太平洋基金合夥人吳德威指出,從時間來看,統一投資雅虎案與網家案或有微妙的連動關係。

 

統一在今年2月先認購雅虎台灣發行的2500萬美元可轉換公司債(約8億新台幣),待7月公平會同意後,又再入資超過1億美元(約32億新台幣),與雅虎成立合資公司,占股份8成。

 

他估計統一是同步洽談兩案,先出手雅虎展現企圖心,同時等於施壓網家,傳遞「你也不是我唯一選擇」的氛圍,增加談判籌碼。

 

「就算網家沒談成,不至於空手而歸,若是連網家也談成,統一就像在大富翁遊戲的地圖上,買到一塊很重要的地。」吳德威分析。

 

網家遭遇經營逆流之後,不乏將引資找金主的傳言,但身為一家指標性的本土網路公司,若引入的是外商,「血統」一變,可能傷害原本的本土優勢,「以電商聯姻來說,當然還是找一個本地老公,會比嫁給外國人可能好一點。」吳德威表示。

 

「市場很多人要增資,但詹宏志(網家董事長)希望找形象比較好,不會最後蠶食鯨吞經營權的。」另一名知情人士則點出。

 

統一入股後,持股3成,成為網家最大法人股東,詹宏志家族持股將從近17%稀釋為11.87%。以網家董事會六董、三獨董的架構來看,統一至少可持有兩董、一獨董。

 

羅智先日前透露,自己投資台灣Yahoo至今,尚未和團隊正式開過會,可以預期的是,統一入股網家之後,營運團隊暫時不會有太大變動,詹宏志仍握有主導權,這應該也是他最後點頭,同意這樁私募案的原因之一。

 

(羅之盈)

 

時間回到一○年八月,三位各有全職工作的大男孩把辛苦開發的Whoscall丟上了Google Play平台;未料隔年十一月,施密特來台演說,被問到Google有什麼方式對抗蘋果手機的應用商店時,「施密特舉了兩個例子,其中一個就是Whoscall。」走著瞧天使投資人、過去擔任中經合創投副董事長的李鎮樟回憶,正是那次施密特的點名,讓走著瞧推出的來電辨識服務Whoscall瞬間獲得國際重視,「我就鼓勵他們,出來創業。」

 

走著瞧2022年關鍵成績單

 

旗下Whoscall全球暴紅

三人決定專攻來電辨識、收掉其他產品

 

於是在一二年四月,三人把過去開發的交友、買房App等其他產品收掉,成立公司專注在Whoscall這個主打來電辨識的項目上。「我們要創造一個服務,只要可以解決巨大的痛點,賺錢只是時間問題。」郭建甫接受《今周刊》專訪時,說明了最初儘管商業模式仍未確立,但仍決定全心投入創業的主因。

 

他表示,成立公司之前、還沒有任何宣傳活動的情況下,「用戶已經有幾十萬人,黏著度非常高。」郭建甫回憶,這讓他們注意到Whoscall滿足了消費者的一個重要需求,也就是想要知道來電者是誰、對於安全感的需求。

 

有需求,就有用戶與流量,這時只要放上廣告,就可以換取收益。用這個最傳統的獲利模式為基礎,走著瞧團隊持續尋找可能的新應用,而關鍵的布局,就在一三年到來。

 

當時,已故中研院資訊科學家、台灣人工智慧學校創辦人陳昇瑋,也開始用起了Whoscall的服務,但卻發現有個功能上的缺陷,也就是基於用戶檢舉以及Google搜尋而來所建立的詐騙電話資料庫,會無法偵測到尚未回報的詐騙電話

 

這位台灣AI頂尖專家,於是成為走著瞧首度納入AI魂的關鍵要角,當時陳昇瑋透過擔任公司顧問,協助走著瞧團隊,藉由既有資料研發AI模型。

 

「我們合作的,是針對推銷、詐騙電話的偵測模型。」宋政桓舉例,由於Whoscall設有「電話號碼搜尋」功能,而透過AI訓練,則能從短時間被用戶大量搜尋的號碼中,揪出「尚未被舉報、但極可能有問題」的詐騙嫌疑號碼,「這個功能我們在一年內完成上線,讓Whoscall可以在(詐騙電話)回報量還不夠多的時候,提早反映給用戶。」

 

對走著瞧而言,一三年不僅僅是技術上的打底,如今能跨足到亞洲與南美市場發展,該年度被LINE母公司NAVER收購,也是重要關鍵。

 

—走著瞧發展大事紀

 

被LINE母公司收購又買回

跨國結緣讓它進軍泰國更順遂

 

時任NAVER子公司CampMobile執行長、現任韓國愛茉莉太平洋集團(Amorepacific Group)數位長朴鍾晚接受採訪時,解釋了當時NAVER決定投資走著瞧的原因,不僅是因為來電辨識這個獨特服務,也深深感受到團隊的熱情,「(郭建甫)在發言的時候,眼神是發亮的。」

 

被NAVER併購後,走著瞧的一個重要工作就是海外擴張,並且透過併購策略,將詐騙電話資料庫的規模快速放大,而當時首先看上的,是在同樣面臨嚴重詐騙的香港,一家從一○年開始做詐騙電話辨識服務的「小熊來電」,透過收購對方,不但讓走著瞧成為亞洲最大的來電辨識服務企業,也奠定後來與香港電訊合作的基礎。

 

看似順風順水的事業發展,在三位創辦人眼中,卻逐漸感受到與NAVER之間的文化差異,以及公司內部營運的逐漸混亂,「一五年員工流動率很高,每個月都有人離開……。」郭建甫解釋了一九年決定自NAVER手中買回股權的原因。

 

不過,即使合作畫下句點,但他至今仍感念這場跨國結緣所帶來的養分,一來,目前走著瞧負責海外營運的關鍵人物、營運長朱滿宇,就是從NAVER招募過來;再者,「我們現在在泰國會這麼順利,有一個要素是LINE。在泰國,LINE真的很強。」郭建甫說。

 

一九年,決定要把公司收購回來的三位創辦人,先是找上寬量國際執行長李鴻基幫忙,李鴻基則表示,「其實要感謝國泰有眼識英雄,才讓Gogolook展開非常不同的人生。」他所說的,是一九年起成功募集了國泰私募股權基金、穩懋半導體等資金,並親自飛往首爾與NAVER投資長對談,終於把走著瞧買回台灣。

 

走著瞧營收項目分析

 

金融業上門求防詐

它用AI幫銀行找出潛在風險客戶

 

對於走著瞧的信心,李鴻基看中的不僅僅是Whoscall在消費市場的地位,還有從一八年起,走著瞧團隊開始往金融市場發展的潛力。

 

「那一年,忽然有很多銀行來問我們,能不能也幫銀行防詐騙。」郭建甫回憶一八年,當銀行業者來敲門的當下,走著瞧團隊不僅還沒有任何做企業客戶的經驗,甚至對自家服務能幫上對方什麼忙,也全無想像。

 

只是,一八年國內對洗錢防制的規範開始趨嚴,而銀行業者若要確認客戶是否為不法業者,最常見的方式,就是從電話和電子郵件下手。「最初,我們是用詐騙電話的資料庫,協助銀行用來防範洗錢。」宋政桓表示,隨著雙方的合作緊密,走著瞧也開始把AI模型導入對金融業者的服務,「用AI協助金融客戶,判斷他們的客戶有沒有潛在風險,包含洗錢。」

 

與銀行業者的合作,讓走著瞧注意到自家防詐資料庫與AI技術,能夠協助金融業者在接觸潛在客戶時,以替代性數據了解是否存在詐騙風險。東南亞最大戶外廣告公司VGI子公司、泰國Rabbit集團執行長維克托(Victor Topoyossakul)解釋,對於缺乏銀行紀錄的使用者而言,走著瞧的技術服務能夠抓出潛在風險,在合乎法規前提下,透過號碼查詢紀錄,「如果有個人接到很多討債人員的電話,那就會是個問題。」他指出,走著瞧透過AI建立的風險評估機制,「是我從未見過的。」

 

「金融領域是一個成功的嘗試,此外我們也在思考從廣告走到訂閱制。」郭建甫說的,是創業時就不斷思考,希望能將Whoscall變成電信加值服務的想法,二二年在海外,走著瞧終於敲開了擴大訂閱服務的機會。

 

走著瞧

郭建甫(右)指出,過去只是把App上架、給全球用戶使用,但現在走著瞧要做真正的全球化事業,用國外的人才做當地的生意。(攝影/唐紹航)

 

訂閱制服務海外吃得開

營收貢獻已逼近廣告收入

 

機會源自於和海外警政單位合作,「走著瞧常常跟海外政府單位,做防制詐騙的宣傳。」一七年投資走著瞧、創新工業技術移轉公司執行副總經理李仲琪解釋,國外客戶對於使用訂閱服務較為熟悉,這成為走著瞧走向訂閱制服務的關鍵。

 

起點,則是疫情下詐騙激增的泰國。當時走著瞧注意到,泰國民眾由於不堪詐騙氾濫,紛紛在推特(Twitter)上自主宣導多使用Whoscall,便決定前進泰國,與VGI合作反詐騙廣告活動。據維克托回憶,在二一年底與郭建甫見面討論合作時,「這裡已有很多數位創作者、意見領袖,都很喜歡Whoscall。」

 

合作的重點,是Rabbit集團旗下的借貸服務Rabbit cash。接著在二二年,走著瞧憑藉在廣告以及與泰國警方的合作,取得了泰國最大電信集團True Corp這個重要客戶,替Whoscall走進電信服務、訂閱制模式踩穩步伐。

 

元大投顧研究報告指出,走著瞧二○年訂閱服務的營收占比為二一%,但在二二年已經提升到三八%,接近廣告收入的四○%。相較之下,另一家國際級同業、市值達十億美元的Truecaller,至今仍以App廣告收入為主要獲利來源。

 

從一九年到二二年,走著瞧營收有著年複合成長率四五%的表現,元大投顧研究報告指出,走著瞧在前期以較高的營業費用布局市場,在海外發展規模化之後,能將虧損進一步收斂。

 

「我們很專注在自己的題目上面。」宋政桓受訪時強調,儘管不同領域都有業者想要投入防詐騙服務,但走著瞧經過多年的深耕,從數據資料庫、AI偵查技術到延伸的多項防詐騙服務,是公司在該領域最大的競爭優勢。

 

專注,更是走著瞧團隊成功的心法。李仲琪舉例,一九年走著瞧曾經發展過硬體設備,也就是市話版Whoscall「象卡來」,「但我跟他們說,走著瞧的專長在軟體,不是硬體。」在經過短時間嘗試後,走著瞧也很快收掉這個產品線,回歸到最核心的軟體服務上。

 

「剛創業的時候,有次募資會議結束,在車水馬龍的路上我跟Jeff(郭建甫)說,我夢到『走著瞧』這三個字,順利掛牌成功。」鄭勝丰當時不經意的對談,成了三人拍板公司名稱的源起,初步踏入資本市場後,團隊也更有把這三個字用力推向國際的底氣了。

 

走著瞧

延伸閱讀
網家股價最高537元,如今成時代眼淚…詹宏志交出創業代表作,近10年哪些稻草壓垮他?
網家股價最高537元,如今成時代眼淚…詹宏志交出創業代表作,近10年哪些稻草壓垮他?

2024-10-29

統一企業震撼出手救網家,成最大法人股東!吃下PChome所有私募股份,估近20億台幣、持股三成 台灣電商大戰再洗牌?
統一企業震撼出手救網家,成最大法人股東!吃下PChome所有私募股份,估近20億台幣、持股三成 台灣電商大戰再洗牌?

2024-10-24

統一集團與Yahoo成立電商合資公司 「砸上億美元、持有80%股權」羅智先會如何布局台灣電子商務版圖?
統一集團與Yahoo成立電商合資公司 「砸上億美元、持有80%股權」羅智先會如何布局台灣電子商務版圖?

2024-09-19

PChome財務真的沒問題?才甩倒閉謠言,又爆出離職潮、2部門裁員…網家親上火線反擊:與事實不符
PChome財務真的沒問題?才甩倒閉謠言,又爆出離職潮、2部門裁員…網家親上火線反擊:與事實不符

2024-07-04

實踐綠色電商!PChome網路家庭響應323世界關燈日、林口A7智慧物流園區天天關燈節電愛地球
實踐綠色電商!PChome網路家庭響應323世界關燈日、林口A7智慧物流園區天天關燈節電愛地球

2024-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