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冷散熱系統是透過機櫃內部水管不斷循環的冷卻液,帶走伺服器高速運算時產生的高熱,讓冷卻液進出伺服器的主幹道,就是機櫃背後比人高的兩根大水管,一個負責將冷的冷卻液送進機櫃、一個負責將吸飽熱的冷卻液送至冷卻塔放熱;而為了確保在插拔大水管或伺服器維修過程中,冷卻液不會噴出,需要在水管兩頭都安裝全流量閥式快接頭。
該快接頭過去由丹麥大廠Danfoss獨家供貨,卻因為Danfoss無意擴產,導致這個零組件一度缺貨,也給了鴻騰打入的機會。一名鴻騰內部人士回憶,「五月我們接到任務,馬上就著手開發。」
鴻騰從小的快接頭著手,整合模具、精密加工,僅用了四個月就完成開發,現在,鴻騰的全流量閥式快接頭已通過輝達的認證,即將開始出貨。
此外,鴻騰也整合自家生產的連接器、線束,開發出伺服器用大電流匯流排,這種匯流排通常放在伺服器中央,為伺服器、交換機提供穩定的電力供應。它不是難做的零組件,供應商卻不多,這是因為,大部分業者的產品無法承受伺服器機櫃運作需要的大電流,而鴻騰成功克服這個關卡。鴻騰的大電流匯流排預計十月獲得輝達認證,成為美商安費諾、貿聯之外,少數有能力供應這項零組件的業者。
不僅是鴻騰,鴻海集團各事業部也都積極布局AI伺服器的零組件,鴻準(機殼、散熱事業)正開發伺服器液冷散熱系統的水冷板、分歧管和風扇,目前送輝達認證中;鴻佰(伺服器公司)則發展CDU系統(冷卻液分配裝置)、液冷快接頭,鴻海旗下工業富聯技術長周泰裕笑著表示,「集團在垂直整合上非常有效率!」
- 水冷板:安裝在伺服器上的金屬板,內部裝設通道,透過冷卻液流經通道,吸收伺服器熱量、協助降溫。
- 分歧管:負責將冷卻液分配到水冷板,或將使用後的冷卻液匯回水管。
- CDU:液冷系統的核心控制中心,透過軟體、感測器,偵測冷卻液的溫度、流速,確保冷卻液在伺服器與外部冷卻系統間流通。
- 液冷快接頭:用來連接水冷板與分歧管,方便快速連接或斷開冷卻液管道。

光收發模組 看見切入時機
除了自製液冷系統機構零組件,現在鴻海也將目光轉向了光通訊元件中的關鍵零組件──光收發模組。
光收發模組通常用於資料中心的網路交換器上,能夠將光、電信號彼此轉換,讓資料在高速傳輸時不會受到干擾,猶如路上的交通警察,指引各方車流避免出現車禍、塞車問題。
因應未來伺服器傳輸速度愈來愈快,光收發模組角色更顯吃重,再加上美國資料中心業者正在進行去中化、中國也有國產化需求,鴻海看到了切入的時機。
鴻海集團兵分多路進攻,旗下封測廠訊芯早就手握光收發模組封裝技術,替英特爾代工,現在訊芯也有接觸更多客戶群的計畫。
除了封裝代工之外,鴻海也在內部成立新的團隊,專攻相關光通訊模組的設計,業界人士透露,「這個團隊的首要任務,就是開發現在主流AI伺服器使用的八○○G光收發模組。」
而為了加速技術發展,八月鴻騰耗資十億元收購中國光收發模組公司華雲光電七成股權,計畫今年在自家越南廠量產光收發模組。
從上述布局可以看出,鴻海似乎正嘗試複製其蘋果iPhone代工的成功方程式,也就是,除了最終組裝之外,集團內子公司也負責提供多種關鍵零組件的高度垂直整合策略,推進至伺服器機構件與資料中心光傳輸領域。
但散熱業界提醒,鴻海確實有自製散熱系統、零組件能力,「東西只能自產自銷、很難外賣,像廣達、英業達就不可能跟鴻海買。」業界人士觀察,這樣的結果,可能導致鴻海自己的零組件,在技術規格上因為缺少其他同業資訊而弱化,最好的實例就是,鴻準過去在散熱產品線的發展,就不如同業奇鋐、訊凱國際。
此外,光收發模組的市場競爭也非常激烈,光通訊業內人士指出,輝達產品迭代速度很快,對光收發模組業者來說,猶如一場永遠不會停止的軍備競賽,最近才參戰的鴻海,只要一日未能在技術上超前部署有成,就不容易切入輝達供應鏈,只能先找二、三線客戶練兵。
從散熱零組件到光收發模組,鴻海已憑藉垂直整合能力,推出各式應用於AI伺服器的關鍵零組件,接下來的表現值得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