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台積電 兆豐金 股市 00929 航運股
投資理財
保險稅制
產業時事
職場生活
今周大耳朵 Podcast
富足今周起
幸福熟齡
ESG永續台灣
專題報導
今選頻道
存股助理
今周學堂
訂購優惠
活動報名

賴清德演說「3大概念股」出列!鴻海、中興電、雲豹能源、亞泥⋯國慶後布局焦點一次看

賴清德演說「3大概念股」出列!鴻海、中興電、雲豹能源、亞泥⋯國慶後布局焦點一次看
▲賴清德上任後首度發表國慶演說。圖/總統府提供

魏千翔

理財

總統府提供、今周刊資料照、Shutterstock

2024-10-10 16:44

台股自8月6日上一波觸底反彈後,呈現大漲小回的波段走勢。雖然目前短線上,技術面仍處修正態勢,不過中線仍相對偏多,使行情近來震盪盤堅。法人預期,台股本波短線上漲的最大滿足點,約落在23,200點至23,500點左右。

在此趨勢下,法人更側重投資布局的選股方向,尤以國慶雙十後,包括AI概念股、政策概念股、及中概股等三大領域最受關注,除了題材性外,同時也具有基本面、籌碼面、與技術面等三大優勢。

輝達股價創歷史新高,AI概念股走勢看俏

 

全球AI產業的領頭羊大廠輝達(Nvidia),9日股價收在132.65美元,盤中最高來到134.52美元,蓄勢挑戰股票分割後的135.58美元歷史新高價。隨著輝達股價節節高升,預示AI族群可能風雲再起。

 

另一方面,台積電17日將舉行法說,除其先進製程技術的發展趨勢及接單狀況外,包括未來營運表現、CoWoS擴產狀況、資本支出變化、英特爾與三星的訂單委外等,六大重點是市場關注焦點。

 

事實上,以台積電為首的台系AI概念股,近來股價表現已逐漸轉強。如台積電在國家隊及三大法人的買超力挺下,已重新擠身千金股行列,9日盤中及收盤價紛紛攀上本波反彈新高,不過能否持續攻高還待觀察。

 

另一檔台系AI大廠鴻海,9日盤中及收盤股價也同步改寫本波多頭反彈來高峰。由於輝達AI伺服器GB200,鴻海是最大組裝廠,也搶到第一家出貨的頭香,配合電動車的出貨成長題材,股價正啟動新一波的多頭攻勢。

 

台系第三大權值股、也是AI重點的聯發科,9日端出年度重磅大菜、最新旗艦5G AI晶片天璣9400。高盛看好天璣9400將成為近期激勵股價的催化劑,除喊買聯發科外,也將目標價調高至1,480元,其他外資也多數看好。

 

除了AI上游半導體與下游硬體領域的相關指標股外,其他包括受益於台積電CoWoS擴產效應的京元電、日月光投控,供應鏈如辛耘、致茂、家登等,近來也在各項利多題材不斷放送下,股價轉趨強勢,成為市場吸睛(金)的焦點。

 

鴻海董事長劉揚偉日前出席2024鴻海科技日。圖/今周刊資料照

▲ 鴻海董事長劉揚偉日前出席2024鴻海科技日。圖/今周刊資料照

 

總統賴清德國慶演說,政策概念股犀利

 

市場在也高度關注的總統賴清德在國慶大會的演說內容,成為台股投資明燈。其中,有關經濟與產業部分,賴清德強調「第二次能源轉型」、「有效防堵國際傳染病」、「致力維護台海和平穩定」。

 

此外,他還承諾「提早啟動長照3.0」、成立「百億癌症新藥基金」、完善捷運網絡等。對應到產業面,重點包括:綠能(含儲能)、重電、生醫、軍工、軌道經濟等,預期均將成為台股多頭買盤追捧的交投新寵。

 

賴清德

▲ 總統賴清德9月6日秋節勗勉「空軍天駒部隊」、「澎防部防空連」及「海軍146艦隊」。圖/資料照,總統府提供

 

 

法人指出,在能源相關類股方面,包括傳統投資人所熟悉的太陽能、風電、儲能、節能等,涵蓋次領域及個股眾多,犖犖大者如雲豹能源、森崴能源、泓德能源、天方能源、中興電、華城、台達電、康舒等,均值得投資人關注。

 

台灣的能源相關類股,由於政策面的支持,今年來股價均有一波強勢表態的機會,雖然近期陷入整理,不過法人卻認為不失為是個逢低進場的機會。如日前外資摩根士丹利(大摩)開外資圈先河,率先將重電股納入研究範疇。

 

大摩在報告中直指,由於受惠台電強韌電網計畫、美國電網替換需求浮現、加上AI對電力需求有增無減,還有電動車的發展趨勢等,整體將引爆出龐大的商機,嘉惠台系重電設備廠中興電、華城,兩家公司均給予「優於大盤」評級。

 

生技類股方面,健保署成立百億癌藥基金,嘉惠相關台廠,如主攻癌症檢測與治療藥物的基亞、血癌及胰臟癌用藥為主的美時、胰臟癌新藥的智擎、腫瘤消融新藥的共信-KY等,預期在賴總統國慶演說效應的加持下,股價漲勢可期。

 

陸股積極救市 中概股能起死回生?

 

陸港股市近來在政策面的利多三箭(降息、降準、降房貸存量利率)激勵下,行情井噴狂飆,成為全球最強勢的市場。受惠市場情緒轉佳、對未來經濟基本面的看法正向樂觀,帶動台系中概股、陸港股ETF表現強勢。

 

法人認為,在此趨勢下,許久未有表現的中概股,有機會振衰起敝,成為市場的轉機新寵,包括鋼鐵股、水泥股、塑化股、玻璃造紙等類股。惟須注意的是,近來相關族群股價大幅波動,進場時機宜特別留意。

 

如鋼鐵股方面,隨大陸政策利多連連,鋼市吹起反攻號角,指標性鋼廠開啟鋼價調漲風潮。如越南台塑河靜鋼廠新宣布調整熱軋底材30美元、電爐廠豐興也宣布調漲鋼筋每噸售價上漲200元,預期有望推升11月中鋼調升鋼品盤價。

 

專家認為,許久未有表現的中概股,有機會振衰起敝。

▲ 專家認為,許久未有表現的中概股,有機會振衰起敝。圖/Shutterstock

 

三大概念股躍投資新寵

 

資料來源:各內外資法人  魏千翔/製表

 

 

相關報導:

賴清德國慶演說:中華民國已落地生根,和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全文一次看

 

 

多數人恐怕都沒想到,在2026年正式迎接IFRS 17|號稱保險業的大魔王之前,眼前先有一座巨型冰山眼看要迎面撞上了,有幾家業者可能就要挺不過去眼前這一關?而你手中用來降低人生風險、規畫未來財務的一份份保單,若是來自這些紅色警戒的保險公司,當然也得提高警覺,因為,一旦公司失守,你的保單權益很可能就要不保了!

 

利率一直都是壽險公司經營的關鍵數字,每次央行的升息、降息,無論半碼或一碼,都會立刻挑起壽險業的超級敏感神經,對壽險業動輒影響數千億元、甚至上兆元的淨值數字跳動,到底這一波強升息,給台灣壽險公司帶來什麼危機?

 

「升息對壽險業是『短空長多』,」6月17日,國泰金控記者會上,面對外界不斷關切這波升息的影響,「短空長多」這四個字,從國泰金控總經理李長庚的口中,至少說出三次。

 

李長庚說得沒錯,重點是,短空有多空?長多還有多遙遠?會不會有人挺不過短空,來不及看到遙遠的多頭?要回答這問題,得先看利率到底對壽險業有多敏感。

 

壽險公司因為手上持有許多股票與債券,因此利率對壽險業最直接的影響就是一旦利率上升,馬上造成手上大批債券價格的下跌。此外,今年以來全球股市大幅回檔,指標的美國道瓊指數下跌已超過15%的幅度,不過股市下跌的原因可能很多,升息只是其中一項重要因素。

 

保險

▲點擊圖片放大

 

升息趨勢是「短空長多」

具「減壓魔力」,能改善財務體質

 

一升息就立刻造成壽險公司資產負債表上的資產金額大幅縮水,「不過,現行的壽險公司財報,其實還已經限縮了這個波動的幅度。」曾任金管會主委、現任政大金融科技研究中心主任的王儷玲指出。

 

她解釋,目前壽險業執行會計準則九號公報(IFRS 9)下,將金融性資產分為三類,一是「按攤銷後成本衡量」(AC),通常以「持有到期」為目的,因此價格變動不會影響損益表,也不會影響資產負債表的淨值。二是透過「其他綜合損益按公允價值衡量」(FVOCI),此類商品的交易頻率很低,因此出售後的損益不影響本期淨利,而是放入其他綜合損益之中。

 

三類當中,僅有「損益按公允價值衡量」(FVPL),是以交易賺價差為主,價格變動對損益與淨值都有影響。

 

當然,壽險公司還是有「上下其手」的空間,例如2019年市場多頭時,就有許多公司將原本已經放到AC、也就是打算一路持有至到期日的債券拿出來賣掉,以美化帳面獲利。逼得當時金管會跳出來規範,「若壽險公司一年內處分超過5%,則次年開始到2025年1月1日前,不得再將新的債券分入AC項下。」

 

利率上升對「資產」金額的影響固然很嚇人,但其實,對財報上的「負債」金額來說,升息具有更大的「減壓魔力」,只不過,在目前採行IFRS 9的當下,負債並未重新評價,因此這股魔力還在冰凍熄火中。

 

但未來IFRS 17正式上路,就會對壽險公司的負債評價,以升息後的利率重新計算所有保單的折現值,負債反而就會因為升息而減少,且減少的幅度遠大於資產因升息而價格下跌的幅度,所以淨值反而會提升,利差損會因為升息而獲得改善。

 

這就是李長庚口中的「長多」,升息對壽險業的實質財務面會有改善。

 

只是,在此之前,還有一段漫漫黑夜要度過。6月中,聯準會不但一口氣升息3碼,也對外暗示若通膨未見改善,今年可能還要再升息5到7碼,此前,已經因為升息衝擊而讓淨值蒸發兆元的台灣壽險業,能否承受這波跌幅?除了已被主管機關與資本市場高度關注之外,也讓人不禁回頭要問,究竟是什麼原因,會讓美國利率如此緊扣著台灣壽險業的生命線?

 

這個巨大的問號,最直白的答案就是,台灣壽險業太大了!大到利率上下震盪個一碼、半碼,乘上動輒上兆元的資產,都是幾百億元、幾千億元計算的天文數字,沒有一個主管機關敢在自己任內,坐視壽險業發生一丁點風吹草動的危機,因為壽險業任何的「一點點」,就是百億、千億,甚至更大的數字。

 

尤其台灣壽險業的海外投資部位之龐大,才會在這次美國升息中,因為持有超大部位的美債,以致淨值總額馬上下跌,「如果美國持續升息,這部位的市場價格還很有得跌!」一位資深的保險學者提醒。

 

新光人壽

今年5月新光人壽才剛向保險局提出增資92億元的申請,也是今年目前為止提出增資金額最大的壽險公司,為使財務體質更為強健。(圖中為新光金控總經理吳欣儒)(攝影/吳東岳)

 

20兆資金海外撒幣投資

養成壽險巨獸,資產15年增3倍

 

由於目前壽險業還未採用IFRS 17,整個財報對損益的認列就有很大的不一致問題,例如升息造成資產的未實現減損要充分反映,但負債的未實現利益卻紋風不動,表面上的財報波動,會比實質的影響大。因此現行財務表達上,升息讓壽險公司的淨值有被低估的問題,就像過去不斷降息時,淨值也有被高估的問題一樣。但目前會計制度如此,壽險業也只能咬牙接受升息的財報衝擊,要等到2026年IFRS 17實施,這個問題才會緩和下來。

 

目前台灣壽險業投資海外的資金共有20兆元,這意思是說,壽險公司手上有相當於十年中央政府總預算的金錢在海外投資。根據業者估計,其中投資美國債券的部位,約在6到7兆元台幣之間,試算,美國債券價格只要下跌1%,就是6百億元。

 

台灣壽險業手握大筆資金在海外大撒幣、大投資,是國際上有名的事,2019年英國《金融時報》曾以「為何台灣對美債市場造成威脅」為題,指出台灣壽險業者持有約14%的長期美國公司債,但事後金管會發文澄清,表示「台灣壽險業投資(對美債市場而言)占比很低。」

 

不只美債,今年以來因俄烏戰爭爆發,引發各界對俄羅斯債券的關注,據估算,俄羅斯目前國際債券餘額有四百億美元,而根據今年3月金管會的統計,台灣壽險業握有1382億元台幣的俄國債券,換算等於占有俄國外債的一成多,以台灣在全球金融市場的占比,這個比率顯然太高。

 

無論如何,龐大的海外投資部位,就是讓台灣壽險業財務高度波動的關鍵原因;以國泰人壽為例,今年第一季手上的總投資金額是7.2兆元,其中,投資海外的上限是65%,換算下來約5兆元,只要資產價格出現1%上下波動,就是5百億元的天文數字。放眼2021年台灣上市公司中,只有16家公司的整年度獲利超過這個數字,但這只是國泰人壽海外投資面臨1%的價格波動而已。

 

會有如此驚人的海外投資「實力」,自然是公司的快速成長所致。雖然最近兩年總資產開始小幅下滑,截至今年第一季為止,全台壽險業的可運用資金仍然達到29兆元,這個數字,是每年中央政府總預算的15倍,更別說全台最大的國泰人壽擁有資產超過8兆元之多,富邦人壽也有5.6兆元,就連最近因董事長、副董事長雙雙請辭下台,資本適足率吃緊的三商美邦人壽,總資產都超過1兆元,以「富可敵國」形容壽險業,恐怕都還不夠。

 

因此,與其說是利率波動造成壽險業這麼大的震盪,不如說是因為台灣壽險業的巨大程度,幾乎是全世界絕無僅有,才是今天受利率影響如此劇烈的主因。

 

2020年全球保險滲透度前10名國家

 

儲蓄險是巨獸關鍵動力

保費最高、保額最低,助攻養分

 

其實,壽險業不是天生該這麼大的,起碼與鄰近的日本、韓國相比,日本的GDP約是台灣的6.5倍,但日本的壽險業者可運用資金約410兆日圓,大約90兆元台幣,僅是台灣的3倍,又例如韓國的GDP約是台灣的2.3倍,但壽險業可運用資金781兆韓元,等於約18兆元台幣,約台灣的0.6倍。

 

若進一步比較海外投資比重,日本壽險海外投資比重約27%、韓國約13%,而台灣有超過6成的資金都在海外,當然受國際總經局勢的波動最大,才會在這波美國強升息中,受到如此劇烈的影響。我們不禁要問,究竟是誰養大了這隻巨獸?

 

如果時間回到15年前,其實當時台灣壽險業總資產僅7.8兆元,比現在的國壽一家還小一點,但卻在15年間,資產膨脹了將近3倍之多;同一時間,同屬金融業的銀行總資產,僅僅成長一倍多一點。

 

巨獸養成之路必有許多「滋養」的成分,其中,最大的成因,恐怕就是在低利率時代,讓保險公司大發利市、賣到手軟的「類定存儲蓄險商品」。

 

儲蓄險是一個統稱,大約以「利變壽險」、「利變年金險」、「萬能壽險」幾種類型保單為主,《今周刊》透過壽險同業間的交換資料,取得近10年來以上這些類型保單的保費收入資料,以下統稱為「儲蓄險」。

 

2011年時,當年整體壽險公司的儲蓄險,只賣了2千7百多億元,但到了2019年的高峰,那一年,台灣共賣出1.36兆元的儲蓄險,足足成長將近4倍,儲蓄險幾乎成了壽險業快速成長的最大動力機。

 

時任金管會主委顧立雄察覺不對,發現台灣人大買儲蓄險,買到保險滲透率(保費收入除以GDP)全球第二,但國人真正買到的保單保障卻是少之又少,平均死亡給付僅約50多萬元,就是因為大家都不是買真正的「保險」,而是把錢拿去買類似定存的儲蓄險了。

 

各壽險公司近期資本適足率、淨值比與淨值

 

金管會整頓儲蓄險亂象

要求提高保障,避免資產無限擴張

 

顧立雄開始大刀闊斧整頓儲蓄險亂象,一方面要求業者拉高死亡給付占保單價值的比重,另一方面調高儲蓄險價格,才終於止住了儲蓄險無限擴張的局面;隔年,儲蓄險保費收入減少一成,剩下1.22兆元,是10年來首度負成長,去年再減17%,但仍有1兆元,業者預估今年可望跌破兆元大關。

 

一針扎破不斷吹漲的大氣球,終於讓這隻壽險巨獸的成長動力暫時歇息,不再漫無止境地快速成長,但即使如此,壽險業總資產還是停留在30兆元的超巨型規模,這個數字本來應該代表國人生活得到「充分保障」,足以高枕無憂,卻在扭曲的成長動力下,僅是讓壽險公司徒然成為一隻手握資金滿溢的投資巨獸罷了。

 

因為根據《保險法》第一四六之一條規定,可投入股市、公司債的上限,不得超過該保險業資金的35%,換句話說,換算下來台灣壽險公司約有10兆元的資金可以投入國內外股市,「本應該為人民管理生命風險的壽險公司,儼然成了一家超大型的資產管理公司。」一位保險學者感嘆地說。

 

另一方面,由於其中龐大的海外投資中,有高達9成是以美元計價,換算下來有18兆元之多,「美元只要升貶值1%,台灣壽險業如果不做任何避險,匯差損益就是1千8百億元。」這位學者說,今年以來美元兌台幣升值6%,台灣壽險業「躺著」就賺1兆元。「但是,這是真的賺錢嗎?或者說,這是壽險業該『賺』的錢嗎?」

 

這隻扭曲的巨獸不僅是一家超大型股票投資公司,也是一家超大型外匯公司,如何處理匯率與利率波動風險,成為經營上的兩大挑戰。唯獨保險業最基本的保障,卻是少之又少,這正是目前台灣壽險業的現況。

 

也因此,今年5月中華信評公司針對台灣壽險業受外匯的影響,特別出具報告,報告中直接點出問題,「台灣壽險業的外幣資產配置,在亞太區同業中居冠。」且措辭頗為嚴厲地表示,「若有個別壽險業將外匯管理轉做獲利導向,中華信評可能會採取負向評等的行動,因為外匯部位應是壽險業避險的管理工具,不是用來為公司創造獲利。」

 

就連5月底中央銀行發布一年一度的「金融穩定報告」,都特別示警「壽險業的海外投資曝險」,報告中舉出,台灣壽險公司海外投資占比高達9成的美元曝險,顯然連央行都注意到了事態嚴重。

 

壽險業者自身不是沒有危機或警惕,尤其大型業者,例如國泰人壽每季的法說會,都會不斷詳細說明逐步調高外幣保單,增加保障型商品與調整利差損的方向前進。

 

只是大象轉身需要時間,如果當年台灣社會用十多年的時間養成這隻巨獸,現在,或許需要更長的時間去消化它,在此過程之中,必須承受利率、匯率的雙重高壓影響,而漫漫黑夜的隧道,還沒看到盡頭的曙光。

延伸閱讀
賴清德國慶演說:中華民國已落地生根,和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全文一次看
賴清德國慶演說:中華民國已落地生根,和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全文一次看

2024-10-10

賴清德「祖國論」雙十繼續,中共又要軍演回應?5國軍艦選近日通過台海,戰略專家拆解背後意義
賴清德「祖國論」雙十繼續,中共又要軍演回應?5國軍艦選近日通過台海,戰略專家拆解背後意義

2024-10-09

雙十國慶》節慶未必煙火才能助興!迪士尼也響應無人機、光雕投影,不再影響空氣品質
雙十國慶》節慶未必煙火才能助興!迪士尼也響應無人機、光雕投影,不再影響空氣品質

2024-10-09

國慶日有颱風攪局?今起轉涼「這3天」北部炸豪雨…會影響煙火秀嗎?一圖掌握雙十天氣
國慶日有颱風攪局?今起轉涼「這3天」北部炸豪雨…會影響煙火秀嗎?一圖掌握雙十天氣

2024-10-07

台積電為何能掌握全球命脈?《日經商業》特輯剖析4關鍵!大讚鴻海:靈活應變地緣政治風險
台積電為何能掌握全球命脈?《日經商業》特輯剖析4關鍵!大讚鴻海:靈活應變地緣政治風險

2025-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