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股自7月中旬起修正已有兩個月,市場對於「中秋變盤」頗有期待。但從國際指數、台幣匯率、外資動向、類股輪動等研判,中秋後的台股恐仍處於盤整待變的型態,建議投資人稍安勿躁。
加權指數自7月11日的24416點開始修正,過程中幾乎沒有較為強勢的反彈,到了8月5日時,20日均線負乖離更是來到10.9%,代表市場已經過度恐慌。
通常20日均線的負乖離到5%以上,就容易跌深反彈,加上當時指數已接近4月19日的前低、6月初至7月底的頭部跌幅滿足,以及1月18日為起漲點的黃金分割回檔0.618,以上三個複合式支撐,因此8月6日盤中出現最低19662點後,成交量放大到6520億元、低接買盤進場,當日收長下影線為止跌訊號。接下來反彈到9月3日,5日線跌破下彎才結束。
反彈結束後,9月4日受到消息面影響,美國就業報告偏弱,加上美國聯準會( Fed)偏於悲觀的評論,美股科技股帶頭下殺,費城半導體指數跌幅尤其慘重,台股也跟跌999點,不過追殺力道也不強,指數維持盤整態勢至今。
短中期技術指標失靈
留意四大面向 研判後續多空
現階段的情況是,指數短期呈現狹幅箱型整理,中期則是大三角收斂,短中期都進入多空拉鋸。由於進入盤整,成交量又大幅萎縮,所以短中期的技術指標會失靈,必須改由其他面向去分析,包含國際主要指數、台幣升貶、類股族群、綜合籌碼等。
首先是國際指數,美股部分除了道瓊指數相對強勢、維持高檔箱型整理,標普五○○、那斯達克及費半指數,都是偏弱勢的盤整,歐洲指數多數也是相對弱勢的盤整;亞股又比歐美股市弱勢。因此總結來說,國際股市中性偏空。
其次是台幣升貶,8月中旬之後,台幣進入狹幅橫盤,暫時對股市干擾程度較低,先視為中性指標。
第三是綜合籌碼,法人持續土洋對作,外資賣、內資買,但如果從6月中旬至9月12日累計,法人整體上賣大於買。而8月初指數反彈之後,融資反而微幅增加,散戶逢低承接。主力指標從6月中旬過後,累計也都是站在賣方,整體籌碼表現,中性偏空。
最後是類股族群的強弱,當加權指數於8月22日再度翻空後,還能維持多方架構或續漲個股寥寥可數,而出現頭部雛形的個股超過9成,類股結構往空方的方向前進。除了原先續弱的塑化、油電燃氣、鋼鐵,還有不少第二季漲多的類股,也出現修正壓力,例如重電、電纜、營建、AI、光電等,都有頭部跡象。
降低資金及持股檔數
勿急著重押多空
從上述幾個面向觀察,空方條件似乎有增無減,支撐則相對不穩定,目前不管從外在或內部條件觀察,多頭都還不具備反攻的訊號,能夠先狹幅橫盤,已經算是不錯的表現;但如果之後櫃買指數轉弱或修正幅度較大,也可能會影響加權指數的方向。
不少投資人習慣每天進行交易,但往往分不清楚行情好壞,然後在連連虧損之後,最後發出嘆息甚至抱怨:「最近好難做!」當行情不好時,本來就會增加操作的挫敗感,信心會被消磨殆盡。什麼叫行情不好呢?通常有以下三種情況:
一、指數趨勢走空:當加權或櫃買指數趨勢翻空時,空方個股比重會高於8成,而即使主動式選股能力很強,失敗率都還是很高,何況是多數散戶隨機、感覺選股,導致怎麼買怎麼錯。
二、個股輪動快速:指數位階偏高、趨勢全面走空或盤整期間,個股漲跌輪動快速,波段上漲的股票相對少,容易昨漲今跌或昨弱今強,多數投資人很容易追高殺低。
三、沒有主流族群:這邊指的主流必須是市場聚焦的大族群,不是小族群或次族群,一個比較扎實的多方結構,至少必須有四個以上的主流族群,這樣市場才容易聚焦。
目前台股已具備第二及第三種情況,因此操作時可以降低資金與持股檔數,或是選擇與指數連動性較低的ETF,較能避開趨勢不明的風險,也讓自己對行情判斷更加理性客觀。
總之,目前台股技術面顯示趨勢尚未明朗,但綜合條件相對偏空,未來如果多方要持續上攻,至少要具備三個基本要件:外資現貨轉賣為買、台幣升值、四個以上的主流族群帶動。
(本文作者為技術分析名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