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季財報公布,雖然大部分族群的獲利表現尚未回溫,但仍有部分企業營運自谷底反彈。
《今周刊》梳理第二季財報,整理出三率三升、表現一季比一季好的個股。
排除還沒公布的KY股及金融股,今年第二季上市櫃公司整體獲利八五二○億元,季增十八.八七%、年增三七.一八%,成長的關鍵,還是人工智慧(AI)所帶領的電子股。
但也因幾乎只有AI相關產業如半導體、設備商及電子組裝業維持高成長,其他產業大都沒有明顯的突出表現,華南投顧董事長儲祥生對半年報成績單的評價仍然僅是「百業不興,唯有AI」;他認為,即使是相對亮眼的航運和營建業,恐也僅來自於短期需求創造的營收及獲利,並無法歸因於長期趨勢的增長。
因此,今年保持「年成長」的公司雖然不在少數,但在加權指數仍居高位之下,獲利能力「連續兩季」維持成長,是被不少法人機構認定為高點行情下的重要選股標準。《今周刊》篩選出第二季三率三升,且無論與去年同期或上季相比,毛利率與營業利益率均攀高的個股,搭配外資、投信法人在低點進場支撐,供投資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