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1日,台股大漲,加權指數觸及24347點再創歷史新高,台積電也創新天價!」
「8月5日,台股單日暴跌1,807點,創歷史最大跌點紀錄,兩天重挫逾2800點!」
近期,股市表現之戲劇化程度不亞於巴黎奧運,先是在科技股引領下創歷史新高,又因景氣發展憂慮、日圓利差交易和中東戰事擴大等因素衝擊,連兩日近乎崩盤式長黑。
整體而言,盤勢雖然劇烈震盪,如果從2022年10月的12629點起,到今年目前最高24416點計算,期間不到兩年漲幅高達93.33%,多方主攻部隊是台灣股民最愛的科技股,尤其是股東人數眾多的台積電率領供應鏈一路強攻,大家應該獲利頗豐。
然而,這幾天網路上的投資論壇中,不乏「白做工」、「睡公園」等嘆氣言論,賺了好幾個月的獲利,在幾天就虧光,券商也申報鉅額「違約交割」事件,投資似乎不簡單。
太多NG行為 投資人賺到錢「留不住」
經濟學中有一個「80/20法則」,其核心思想是80%的結果來自20%的原因,引申在投資上指的是,只有兩成的人長期獲利,八成的人則是沒甚麼盈餘甚至於賠錢。
仔細想想,上述的兩件事情——“股市長期向上今年還創新高”和“兩成的人賺錢八成的人賠錢”,有點奇怪,漲多跌少的行情,為什麼有很多人賺不到錢?
仔細觀察,除了常見的情緒化、缺乏研究、過度交易等原因讓投資人「賺不到」外,在容易累積財富的多頭市場,投資者還常出現一些NG行為,讓賺到的錢「留不住」。以下列出三個NG行為供參考:
1、高檔投入過多資金
大多數投資者在行情剛發動時,往往先袖手旁觀,等漲一段看沒有低點才進場,這沒有問題,重點在於當盤勢繼續上漲,所有股民資產水漲船高,有些人覺得應該多買才能多賺,結果在相對高點持股滿檔,當行情突然出現較大回檔就獲利縮水或轉而虧損,而這個虧損又比想像中嚴重。
例如,一檔股票股價100元,要漲100%股價才到200元,不過,當股價從200元開始下跌50%之後,股價就回到100元,意味著盈餘完全被侵蝕,可見得高檔持股滿倉風險不小,如果還加槓桿,風險就更大了!
警訊與對策
市場名言:「行情總在絕望中誕生,在半信半疑中成長, 在憧憬中成熟,在希望中毀滅。」如果某個時點,你、身旁親友、不認識的網友都買好買滿,每個人都賺錢,這是高檔的特色,此時應避免擴大信用,反應注意風險管理。
2、部分持股虧損過大
產業興衰會形成股市的主流股,有些可走上數年像這次的AI,被稱為是「第四次工業革命」,有些題材則只有幾個月的時間表現,如元宇宙、3D列印等概念股,而當人氣一散,股價修正幅度很大;值得留意的如航運、鋼鐵等景氣循環股,當產業進入下行周期,股價幾乎回到原點,未及出脫者受傷慘重。
例如,宏達電在智慧手機剛崛起時,製造技術首屈一指,後由代工走向品牌具想像空間,如附圖一,其股價曾在2011年創下每股1300元的天價,爾後在激烈的競爭下獲利大幅縮水,在2020年觸及每股25.4元,目前股價在30多元,當年買在千元以上的投資者,虧損達到九成以上。
警訊與對策
當股價接連重挫,基本面數據如營收、毛利率、營益率、EPS等多次不如預期,都是警訊。投資時,應避免「押孤隻」想一夕暴富的心態,持股適度分散投資,定期檢視投資組合,建立停利(損)點並嚴格執行。
3、市場由多翻空時大舉進場
有些投資者會在股價持續下跌時買進股票,認為這是「逢低承接」,如果買在相對低檔,獲利當然增加,但也可能股價先行反應景氣將進入下行循環,當熊市降臨,盤勢跌多漲少,現金不夠充沛的人買沒多久就手軟,而且是持股越高賠得越多。
例子,大家應該印象猶新,如附圖二,2022年美國聯準會(FED)暴力升息,全球金融市場一片恐慌,股債雙跌,台灣加權指數剛由年初的18619高點反轉時,不少投資者以為FED只是略作調整,股市短期修正而搶進,結果FED一路拉升利率,台股跌了10個月到12629點才止穩,早期進場的投資者面臨更大的損失。
警訊與對策
當股價頻創新低,經濟開始出現成長停滯的現象,應該提高警覺。操作時最好觀察市場趨勢,分析利空因素是否有延長跡象,判斷時可結合技術面和基本面增加準確率,做好資金管理,避免一次性投入遇到股災造成重大損失。
股市是個充滿機會和挑戰的地方,投資時千萬不要只想到賺錢而忽略虧損的可能性,保持研究做好風險控制,長期就能成為贏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