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接到4個客戶委託出售房子,都說要急著賣,什麼價格都好談…。」8月5日,台股重挫千餘點,終場跌幅高達8%,直接摜破二萬點,短短兩天指數蒸發3千點,LINE的那端房仲朋友截圖對話過來,讓原本殺聲隆隆的股市,更增添肅殺氣氛。
「歷史經驗再三證明,下跌到最後,就是上演『多殺多』,就像電影院失火一樣,大家爭先恐後奪門而出,然後人擠人、互相踩踏….。」很多股市老手都看過這情節,8月5日不過是一場「重播」。
然而,這樣的結局,是怎樣形成的?原因很簡單,「借錢投資」,也就是無底限的開槓桿。這一切,從第一季就開始醞釀了。
股票質押借錢 各券商借款額度被搶光
今年3月,由於股市不停創高,賺錢容易,每天股市開門就是數鈔票,網路社群開始興起借錢投資的熱列討論,用槓桿創造更多財富,有人貼出這樣的「教學方法」:
1.跟爸媽借錢(輸了可以賴帳)。
2.跟朋友集資(賺了大家一起分,可以從零股升級買整張股票)。
3.跟銀行辦信貸(資金氾濫,利率好談)。
4.拿房子去增貸(借低利房貸去買高配息股,套利好輕鬆)。
5.買高股息ETF或股票後再質押加碼(放大配息拿來還借款利息,完全無負擔)。
以股票為擔保品的「不限用途款項貸款」是這次熱門的借錢來源之一,由於股票質押借款利率只有3%左右,甚至最低只有2.6%,遠低於融資利率6%,讓不少「家底不夠厚實」的投資人趨之若鶩,新光、統一、華南永昌、群益…等券商相繼被搶光額度,市場推估,到股災來臨前,借款規模已有千億元以上。
同一時間,聯徵中心統計資料顯示,房貸、信貸「雙貸族」的借款金額和借款人數,都創下新高,而資金多半流向投資金融商品,不少人做著這樣美夢:「用配息繳房貸的本金和利息,30年後就可以還清了。」
而傳統投資人習慣使用的「融資」,上市部份去年底約2300億元,到7月最高來到3405億元,增長近50%;上櫃部份則從800億元,增加至最高1180億元,增幅一樣將近50%。
當市場忘掉風險、無限制的開槓桿,股市漲的速度就愈來愈快,然後亮麗的投報率又吸引更多資金投入,而牛市高燒不退的支撐力道來自於投資人的「信心」,一旦信心因外在因素潰堤,為了償還借款減少損失,就開始出現骨牌效應,甚至踩踏悲劇。
融資減幅不足 指數還有下跌壓力
所謂的外在因素,就是近期讓股市上演完美風暴的五大利空:日圓升值引發利差平倉交易、美國經濟衰退陰影、輝達晶片傳出瑕疪、巴菲特大賣蘋果,以及伊朗和以色列的中東局勢。
那麼,這波下跌何時才是滿足點?還是要回到源頭,也就是擴張信用的凌亂籌碼,什麼時候才能「消腫」。
從過去市場上最愛比較的「指數跌幅」和「融資減幅」來看,大盤從24416點跌到8月5日收盤的19830點,跌幅18.8%,同一時間融資減少幅度僅有8%(3345億元減至3075億元),其實遠遠還不夠,而整體融資維持率目前在148%,雖然有不少股票被券商通知追繳或砍倉,但還不到「萬箭齊發」的情況。
也因此,未來股市要重啟多頭,必須消弭或進一步減少這些不穩定的籌碼,有兩種方式,一是進一步下跌,可能跌破年線,使得籌碼充份換手、沉澱;另一個方式就是以盤代跌,慢慢消化借錢買股的籌碼,因為有利息負擔,熬不住時間的壓力。
觀察這次台股下跌,一路上從月線、季線、半年線,都沒有明顯支撐力道,反彈也相當疲弱,顯示買盤並不積極,加上外資全面做空賣股,籌碼愈來愈凌亂,因此,沒有「空間」或「時間」的調整,很難重現上半年的股市榮景。
至於其他短期觀察點,包括外資期貨空單部位、現股買賣超金額、半年報(愈晚公告的公司愈可能是地雷)、還有公司的業外投資損益要特別注意,上半年股市大好,很多金融業或公司紛紛加大投入股市的金額,這波下跌不但散戶受傷,操作不當的公司也會出現可觀的業外損失,侵蝕本業獲利,這在第三季財報將浮現。
中長期則留意聯準會9月降息動作和幅度,以及11月美國總統大選,另外明年元月美國債務上限又將到期,倘若選舉結果是白宮和國會不同政黨,加上美國債務已高達35兆美元,政治衝突恐再度引發市場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