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周刊1431)
隨著多檔大漲過後的科技股面臨漲多修正,市場資金似乎有望轉往生技股,醞釀補漲機會;
但展望未來,究竟哪些生技股可望受到市場資金青睞?
資本市場瘋AI,生技股像是遭遇了資金排擠效應,以第一季狀況看,族群股價表現並不搶眼,除了零星上櫃新藥股出現翻倍大漲走勢,上市櫃生技指標股多呈現震盪整理格局。而綜合專家意見,在政策力挺下,生技股固然仍是不少市場資金伺機介入的對象,但必須具備「更扎實」的基本面,才能在AI浪潮下贏得足夠的市場目光。
依據各方看法,所謂「更扎實」的基本面,以新藥股來說,首先是有明確的藥品開發里程碑,其次是主攻癌症、罕見疾病等熱門領域,並且擁有良好的臨床試驗成果,或是已與國際大廠合作,且具有新藥商業化經驗,或透過技術、平台優勢可望縮短開發時程;另外,也得具有強健的財務結構,最好是現金水位高、持續獲利、市值大的公司。
明星藥物題材加持
順藥有機會切入每年百億美元市場
資深分析師蘇威元分析,以今年來股價翻倍的新藥研發廠商順藥為例,其缺血性腦中風新藥LT3001被市場期待為明星藥物,日前公司在法說會宣布,由中國授權夥伴上海醫藥負責的中國區二期臨床試驗,收案人數已超過八成,預期六、七月可望完成最後收案,年底可望如期解盲,若結果理想,有機會切入每年約達百億美元的市場。不過,「順藥是典型『風險愈高、報酬愈大』的新藥轉機股,去年每股稅後純益(EPS)仍虧損一.四七元,最大的風險就是年底解盲失敗,投資時須特別留意。」
操盤贏家陳榮華分析,生技股王保瑞近期營收與獲利都維持亮眼表現,今年四月合併營收達到十六.四三億元,較去年同期大幅成長逾八成,創下近十四個月以來的新高;在第一季財報方面,保瑞毛利率達五二.七%,已連續四個季度站穩五○%以上,第一季EPS達七.○七元,季增率達二五%,且第一季全球委託研發暨代工製造服務(CDMO) 業務營收達十四.七億元,年增約十二%,加上在四月一日正式併購美國子公司USL,未來獲利成長仍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