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銀行週一(5/6)公布我國4月底外匯存底為5,670.19億美元,較3月底少10.81億,主因是美元指數上漲1.66%,主要貨幣兌美元貶值,央行進場調節阻貶新台幣所致。
週一(5/6)台幣兌美元收在32.347元,升值2.9分,收盤創近3周新高,連續反彈6個交易日,從32.6元反轉向上顯著升值,外資交易員分析,後續能否挑戰32元整數仍待美國經濟數據出爐而定,未來一旦美國啟動降息,也將帶領非美貨幣走升,台幣升值也可期。
央行外匯局長蔡烱民指出,4月美元指數升值1.66%,各主要貨幣中,只有澳幣升1.03%及人民幣升0.08%相對美元走升,但是幅度不高,其他包括新台幣貶1.66%、歐元貶0.65%、英鎊貶0.6%、加幣1.03%,韓元貶2.59%,其中又以日圓貶值3.47%幅度較大。主要是因為外匯存底以美元計價,美元升值,外匯存底轉換成美元就會減少。
4月國際匯市波動較大,各國央行出手干預,由於台灣電子業,尤其半導體產業景氣佳,經濟基本面好,因此新台幣兌美元貶幅低於日本、韓國。
▲ 主要貨幣對美元升貶幅度。圖/中央銀行
今年以來,我外匯存底已經連4個月下滑,4月外資賣超台股逾1300億元台幣,含盈餘匯出達70多億美元,也影響台幣匯價。
各國央行守匯率防線 台灣為什麼站得穩?
而中國、日本、越南央行都出手守住匯率防線,被問到台灣央行是否加入此行列?蔡炯民說,「我們實際上也有做。」只是與其他國家央行做法不同,台灣電子業、尤其半導體產業景氣蠻好,廠商要發薪水、繳稅、投資,必須把手上的出口所得(美元)換成台幣,因此台灣在外匯市場上的供需比他們穩。
蔡烱民說,台灣第一季GDP成長蠻強,雖然4月有幾天股匯市震盪較大,台灣央行也在某幾天出手調節,但在那之後,出口商持續進場拋匯,這是台灣與其他國家不同之處。
至於有一些言論擔憂4月日圓一度貶破160兑1美元,亞洲各國是否因出口而競貶,掀起貨幣大戰。蔡烱民則認為,近年來真正影響各國貨幣升貶的原因主要還是「資本移動」,貶值帶動出口競爭的影響不大。例如台灣就是股市表現影響資本移動、日本是利差因素,中國則是景氣、管制措施會影響資本移動。
美國聯準會是否降息?央行:6成機率降2碼
各界關注美國聯準會動向,今年是否會降息?蔡烱民認為,美國經濟出現走緩跡象,這是聯準會縮減量化緊縮規模,今年仍有降息可能的原因,目前市場認為,聯準會今年底前降息兩碼的機率約6成可能。
蔡烱民接著指出,今年聯準會貨幣政策動向對股市的影響已經減弱,不會像2022年影響那麼大,影響力較大的反而會是市場景氣前景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