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人難免會將報酬率與大盤指數相比,但比完之後又如何應對與調整呢?在持有個股與指數型 ETF,難道只有二選一的答案,或是能有第三解?
存股這種投資方式,結合了「存錢」的目的與「買進持有」的策略。然而,每檔個股都有自己的節奏,每間公司也都有各自的經營前景,不管是否能上漲,或能不能配得令人滿意的股息股利,重點則是「是否能達成個人的投資目標」,但又怎麼知道設立的目標是否達成平均水準呢?
價值投資達人阿福 (詹英哲)分享從路跑賽與長期投資相似之處,譬如一個沒跑過馬拉松的人要長跑,可能會因為無法掌控配速,而提早將體力耗盡。但若能跟緊專業的配速員,便能以穩定配速推進賽事,一般人也能達成順利目標。
將投資對照到路跑賽上,這些專業而穩健的配速員就是ETF:好比台股的 0050、美股的S&P 500,以及全世界的VT。你可以將ETF的績效與自己的操作相互對照,作為汰弱留強的基準:若績效比「配速員」還好,就維持原本的操作方式,反之,不如投資在ETF就好。
ETF當配速員,3步驟打敗大盤
同樣是買進後長期持有的部位,一邊是市場平均績效的 ETF,一邊是高於平均績效的績優股,整體績效有一定的防衛性,達成股價不漲領股息、股價大漲獲利極大化的作用,讓詹英哲幾年之內達成月領 10 萬股息目標。
具體來說,這樣的投資決策需要經歷3個階段:選股、找買點,以及與ETF對比績效的過程。
選股掌握5大類型、2基本面
選股原則以穩健成長優先,有5種類型的護城河優勢更加分,因此便需要排除景氣循環股,以及不確定性高的轉機股。
1.擁有無形資產(品牌、專利、特許執照):如能特許處理廢棄物的環保業者崑鼎(6803)、可寧衛(8422)。
2.用戶轉換成本高昂:產品服務與客戶營運緊密結合,客戶難轉換,如食品供應商德麥(1264)、經營資訊系統整合的敦揚科(2480)。
3.規模效應:透過經濟規模寡占市場,經營成本有機會降低,如統一超(2912)與全家(5903)。
4.網路效應:服務價值隨用戶增加而提高,如人力銀行(3130)。
5.成本優勢:透過地理、資源與生產程序形成低成本優勢,如鴻海(2317)。
由以上條件所組成的選股組合,再搭配兩個基本面條件:「基本門檻近5年 ROE>15%,且近4季ROE>15%」以及過去5年公司獲利是否逐年成長與股息。投資組合涵蓋食品、環保、便利商店、資訊系統整合與保全業者。
看本益比燈號找買點
以本益比可以推算個股相對合理價(公式參考如下),但如果你不確定什麼時候是好買點,定期定額會是在佈局基本持股時,能平均買入成本的方式。
檢視護城河變化汰弱留強
企業在經營會有各種變化,若有無法達標的狀況,則需要了解原因。至於是否要換股,則可以回頭檢視個股護城河是否有改變 。
譬如統一超(2912)近5年不佳,中華食(4205)在近一年跌超10.84%,但主要來自通膨導致成本上升,那在聯準會控制通膨、原物料價格下滑後,就能消化問題的影響,現階段反而是價值投資者逢低佈局的機會。
本文獲「玩股網」授權轉載,原文:汰弱留強聽來合理,誰強誰弱怎麼比?配速持股法,「至少不會輸大盤」的三步驟
※ 本網站及作者所提供資訊僅供參考,投資人應自行承擔投資風險及投資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