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商務部於週一(4/8)宣布,提供66億美元補助台積電在亞利桑那州設立先進晶圓廠後,台積電(2330)週二股價強漲,在早盤股價一度衝上816元創新天價,市值站上21兆元大關。
台積電股價週二早盤上漲逾4%,帶動台股大盤指數攻上20700點關卡,隨後一路走高,指數最高來到20778.71點、大漲超過360點;不過,若以櫃買指數來看,儘管一開盤開出紅盤,但9點半後走勢反轉向下,與台積電的漲勢形成強烈對比。
對於台積電獲得商務部的補助,外資異口同聲表示並不驚訝。但一名美系外資分析師表示,先前沒有料想到的是,台積電在美國也將配置2奈米製程,且根據台積電最新的說法,美國二廠量產的時間將落在2028年,顯示量產時程再度延後。
台積電美國二廠量產再延宕 外資仍維持看好評等
另一美系外資則預估,台積電美國產能將由先前預估的5萬片提高到7至8萬片,看好市場將對此產生正面解讀,尤其是因為台積電獲得的直接補貼,與英特爾得到的85億美元補貼幾可匹敵,看好台積電股價上看900元。
歐系外資則分析,台積電可望維持毛利率在53%以上、ROE維持在25%的水準,並預估到2030年前,台灣地區的產能將佔整體產能的7成,目標價875元。
然而,台積電在半導體先進製程上演一個人的武林,在台股也成為一支獨秀的國際級企業。從市值的角度來看,台積電市值衝破21兆元,較第二名鴻海的2兆市值相差10倍之多。
台積電上演「一個人的武林」 台股衝2萬點散戶卻無感
有證券業者私下分享,儘管台股指數已經站上2萬點關卡,但卻沒有感受到投資人的喜悅,「主要原因就是大盤只有台積電在漲,但散戶持有台積電的人並不多,所以很無感」。
事實上,某些指標股佔大盤指數權重偏高的情況並非台灣獨有。在美國有包含亞馬遜、蘋果、微軟…等大型科技股的「絕地七騎士」(The Magnificent Seven);韓國有三星電子、在丹麥則有靠減肥藥救了丹麥經濟的製藥大廠諾和諾德(Novo Nordisk)。
一名法人分析,上述個股因為在其領域都有全球性的主導地位,在目前市場大者恆大的法則下,強化某些個股市值持續攻高的趨勢。
該名法人指出:「這樣會發生兩個問題,第一是台股大盤指數表現失真,出現『拉積盤』時(指只有台積電股價獨漲),中小型股其實都在跌;另外,就是資金比較雄厚的外資可以上下其手,先佈局期貨多單再集中火力拉台積電股價。」
避免台積電權重佔比過高失真 可參考國際指數設定權重上限
要解決這樣的問題,該名法人指出,若參考國際間的作法,不妨可調整台積電比重或是像美國Nasdaq 100指數一樣設定個股權重上限,「不過這樣一來,就連MSCI指數都要調整,而且台積電在國際間的能見度高,許多外資已經將投資台灣市場與投資台積電畫上等號,如果台積電權重下修,也可能影響外資投資意願。」
事實上,觀察全球主要指數的採樣母體與加權方式可發現,多數都跟台灣加權指數一樣採用市值加權,差別只在於是否有對個股權重設定上限。
其中,僅有美國Nasdaq 100在季調整時設定個股權重上限20%、超過4.5%者總和不大於 40%的規範,至於在年調整時,則設定個股權重上限14%、權重前5大總和不大於38.5%的規範。
也有法人認為,隨著台積電的版圖擴張到全世界,可望帶動台積電相關供應鏈一起成長,有台積電在台股中擔任領頭羊角色,仍有其優點。'
本文暫不授權合作夥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