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許是選舉將近,年初以來台股連跌幾天,不知是否撿便宜的時機?」
「快過年了,長假賣壓就要出籠,不如等春節過後再進場比較安全。」
「專家都說景氣會復甦,現在低檔不布局,以後沒好買點怎麼辦?」
「去年全球股市漲很大,萬一春節期間美股重挫,滿手股票怎麼辦?」
今年1月13日台灣總統大選,月底有美國聯準會(FED)召開決定貨幣政策的會議,2月5日是兔年最後交易日,休市9天到2月15日才開紅盤,變數不少,此時海內外股市陸續回檔,到底是加碼好,還是減碼好,眾說紛紜。
其實,從交易的角度上觀察,總統大選、長假賣壓、或聯準會的會議,都是關注的焦點,不過,盤勢是否真會因此而產生變化,這就不一定。
歷史經驗 大選後會漲會跌難論斷
以選舉為例,上一次總統大選是在2020年1月11日舉行,如附圖一中間藍色圈圈處,大盤見高反轉。然而回顧當時事件,應是反應疫情衝擊,同月初即傳出有「不明原因肺炎」流行,隨後武漢封城,民眾神經緊繃,3月份世界衛生組織(WHO)宣佈構成「全球大流行」,國內外股市暴跌。
再看2016年1月16日舉行的總統大選(如附圖一左邊藍色圈圈處),該月份是全年最低點,此後台股震盪走高漲了兩年,才於2018年因美中貿易戰有比較明顯的回檔,因此,大選後會漲會跌,其實難以直接論斷。
也可以看看過往春節長假表現,附圖一右手邊的三個綠色框框,2021年春節在2月,該年3月起股市震盪趨堅;2022年春節也是在2月,3月起卻是一路走跌;2023年春節比較早,是在1月,2月起股市緩步走高,可知所謂年節長假轉折也是有漲有跌,不適合做為買賣依據。
有人或許會想說把上述因素的統計期間拉得更長,整理更多的數據,得出「上漲機率高」或「下跌可能性大」的結果,這個做法雖是可行,但別忘了,不只一個因素影響市場,聯準會是否釋出利率變動的訊息,也是影響盤面的關鍵。
更何況,國際政經環境隨時在變化,如烏俄戰爭、以哈衝突、病毒等「黑天鵝」都是突然出現,也都對金融市場會有衝擊。
因此,投資人並不需為了「大選」、「長假賣壓」還是「聯準會開會」等單一因素決定自己到底該進還是該出,需要在意的是,景氣是否在復甦的軌道上,畢竟基本面才是決定股市最終是往上還是往下的關鍵。
歐洲股神安德烈‧科斯托蘭尼曾以人與狗比喻經濟和股市的關係,人是經濟,狗是股市,人帶著狗散步,狗兒先跑到前面,再回到人身邊,反反覆覆,最後同時抵達終點,人走了一公里,狗卻跑了四公里。
各機構對今年全球經濟預測 雖成長但趨緩
重點在經濟,現階段而言,世界各重量級金融機構對今年全球經濟預測值是成長但趨緩。
IMF(國際貨幣基金)預測2024年成長2.9%,較2023年的3%為低;OECD(經濟合作開發組織)則是預估2024年成長2.7%,比2023年的2.9%放緩;WB(世界銀行)預估2024年成長2.4%,也是低於2023年的預測值2.6%。
短期的數據更加貼切,PMI(採購經理人指數)具領先性,美國ISM(供應管理協會)、台灣中經院、大陸官方新公布的12月數值都顯示製造業在收縮期,非製造業(服務業)在擴張期。
景氣呈現「不均衡」的樣貌,製造業清庫存近尾聲,然需求不強,支撐往上的動能主要來自非製造業,整體只能說是溫和回暖。
此時,我們就不難理解,去年底股市發足狂奔,但是實質復甦卻是慢條斯理,難怪今年初盤勢拉回整理,「人(經濟)」和「狗(市場)」往同一個方向,但是人走得不快,狗衝過頭只好再回來,「長期來看,證券市場無法脫離經濟。」
台股止穩彈升 可留意3個進場訊號
幸而,看來景氣還是在增溫趨勢,股市只是修正,回到本文開頭的問題,何時進場?
由於股市總是領先基本面,當基本面確認是多方主導後,實務操作時,可由技術面和市場面著手,以下提供三個判斷行情可望止穩彈升的訊號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