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周刊1409)
潮起潮落,每一波的新技術革命也造就了新股王登基,歷年來股王開創了每一個世代的投資新局。隨著千金股一一出線,從中找尋投資脈絡,能帶給我們哪些收穫?
一檔千元以上高價股從崛起到爆發,「說穿了,就是市場不斷測試本益比極限可以到哪裡的過程。」台股投資名家陳威良這麼解釋。而市場上到底能給一檔個股多少本益比,沒有標準公式,但有既定元素,「就是題材,加上想像空間,再靠業績,這三者加乘。」他表示,歷年來台股股王從來沒有本益比低於三十倍的,至於能不能反映到四十、五十甚至六十倍?還是跟個別產業的夢多大有關。
第一課:學會看懂「想像溢價」
怎樣的產業題材會有大夢?「一個明星趨勢產業,一定是以前沒有、現在有,而且未來會更多。」陳威良建議,可以常用這句話來檢視各檔高價股所屬產業是否正在趨勢上,例如現在微軟、Google、臉書都要開發自己的AI晶片,也就是,整個AI產業其實都符合上面這句話。
若回頭來看,大立光股價為何剩下天價的三分之一?「智慧型手機現在已經非常成熟了,當市場走向這個面向,就是預期成長到頂了。」想像空間一旦不在的時候,所謂的想像溢價就不見了。
陳威良說,「想像溢價」一旦折損,最直接的殺傷力就是本益比會快速下降。他舉例,大立光股價在二○一七年突破六千元、創下天價,每股稅後純益(EPS)則是在一九年到頂、達二一○元;但大立光去年EPS還有一六九元、距巔峰時期只滑落兩成,股價卻一度掉到只剩三分之一。換句話說,大立光並不是業績真的變很差,股價會修正這麼多,是因為想像溢價消失了,反映已經進入到高原期。
如果從數字上來看,很重要的指標,就是公司毛利率的變化。毛利率若持續往上,基本上不會有太大的風險,反之若毛利率呈現連續下滑,例如大立光從毛利率將近七○%,現在掉到只剩下四○多%,股王的高本益比光環就消失了,「所以能否挺在高價的位置更久,還是要靠高毛利率來做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