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來到尾聲,明年的台灣又將何去何從?由《今周刊》舉辦的「2024經濟展望論壇」上,即邀請產、官、學界專家齊聚,針對未來產業整合、人口老化和投資趨勢等面向進行前瞻。
今(12/4)日「今周刊第二屆經濟展望論壇」於台大醫院國際會議中心登場,會中針對2024年的產業、人口與投資等多元面向進行討論,提供與會者對未來台灣發展的參考指標。
首先,在產業發展上,時碩工業總裁黃亞興以「台灣產業的挑戰與致勝關鍵」為題,分享其經營理念與對台灣傳統產業的觀察。
產業》時碩工業多角化經營 下一步力拚產業整合
「有沒有一棵大樹可以四季開花都結果?」黃亞興開場即直指時碩的營運核心,他直言,一家企業若每年、每季都要亮出優異成績,就必須在多元市場提早扎根、持續耕耘,而時碩便是最好範例。
在2000年時,48歲的黃亞興創辦時碩,率先切入汽車安全氣囊引爆器零件;後因2008年全球金融風暴,導致美國汽車廠遭受重創,時碩轉向投資航太金屬零件生產;近年則順應全球汽車業愈發重視汽車傳動與減碳趨勢,跨足發電機減震器等汽車傳動與節能類金屬零件生產領域。
從汽車安全、汽車傳動、工業儀表到醫療器械,時碩選擇將雞蛋放在不同籃子,讓它即使遭遇景氣變化也能站穩腳跟,2022年營收突破50億元規模。
除此之外,黃亞興也十分看重人才養成,秉持「專業化、在地化、全球化」三大要點,他在佈局全球市場時,多聘用當地專家,且採取「組織扁平化」模式,透過賦權與授權培養多元利基市場的團隊領導者。
對於未來目標,黃亞興則期盼能引領時碩成為「全球市場的核心策略夥伴」,由時碩打造一個整合平台,找夥伴、打群架,提供完整的一站式服務,以期市值朝百億元邁進。
然而,想要台灣產業能永續經營,除了企業的佈局,本國的人口結構也成為關鍵之一。
▲時碩工業總裁黃亞興。
人口》勞動人口30年銳減600萬 產業永續面臨挑戰
「2050年達到淨零固然重要,但對台灣自身而言,還有更嚴峻的議題,是人口老化。」台大醫院出身的桃園市副市長王明鉅提出隱憂。
他指出,台灣勞動人口自2020年到2050年減少600萬人,預計2050年台灣老齡人口將高達766萬人,「我們只花7年就從老年人口14%的高齡社會到20%的超高齡社會,速度是全球之最。」
高齡化還不是最嚴重的,最大的問題在於「高齡但不健康」,這導致健保費用大增,光是2020年高齡人口就用掉4成醫療資源,至2030年更預計將支出1.1兆元健保費用。
面對急遽高齡化的老年社會,王明鉅認為,與其治病,應該以不讓民眾生病為目標,「不是多蓋醫院就好,而是要讓民眾遠離醫院。」因此,桃園市也積極推動擴大肺癌篩檢、兒童早療、失智症、肌少症等預防醫學服務,盼老年人也能擁有一個健康的身體。
▲桃園市副市長王明鉅。
投資》明年大選成不穩定因素 投資謹記分散風險
退休後要能安享晚年,不只要有一副健康的身體,還得有妥善的資產配置,方能高枕無憂。
富蘭克林投顧資深副總經理羅尤美推斷,明年適逢美國等多國選舉年,股市波動可能升高,故投資應採複合式配置。
據她分析,明年科技類股仍是主流,她建議投資人能在股市配置4成比重,並以科技股為攻,加以公共事業、基礎建設等價值型類股為守,再搭配三種收益來源,包括美國短期票券型、美國平衡型和5-6年期美元債券型,均有5%到7%左右殖利率,將投資做好分散,才能降低市場震盪帶來的風險。
▲富蘭克林投顧資深副總經理羅尤美。
論壇尾聲,財信傳媒董事長謝金河,與黃亞興、羅尤美進行對談,分別提出未來面對動盪的致勝錦囊。
黃亞興指出,「明年動盪中有穩定,我們不能只做一件事。」以產業面而言,他認為,台灣不只有半導體,背後一顆小螺絲釘也很重要,未來怎麼整合這些產業打團體戰,是重中之重。
羅尤美則重申,最穩妥的策略,即是投資科技股、台股再搭配優質三收益,以平衡股市波動風險、穩定現金流。
最後,謝金河指出,巴菲特2021年寫給股東的信中曾有一句名言,「永遠不要做空美國。」他呼籲,台灣經營者也應學習此思維,努力把自己管理的資產變大,「我們要尋求在台灣落地紮根,而不是去落葉歸根。」謝金河如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