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大師的方法,凡人無法複製?有長達十年心理學與投資實戰修練的《投資心理室》Podcast主持人李哲緯(鮪爸)觀察三種投資心理盲區:自信心不足的自我懷疑、自信心爆棚的認知偏誤、賺了就跑的害怕虧損心理。他在《毛利小姐變有錢》節目中,建議投資人「用物理的距離,創造心理的距離」,常常「你是怎麼生活的人,就是怎麼交易」,先洞悉心理盲區有助投資致勝。
1.自信心不足,容易自我懷疑
李哲緯表示:「有些投資人研究個股時非常用功,基本面、籌碼面、技術面都研究了,最終還是無法認同自己所選的股票。」他認為,這樣的投資人容易過度檢討自己的不足處,導致投資策略動搖。
李哲緯建議這類型投資人要學會主動隔絕資訊,如此一來才能有效管理注意力,最好能夠反過來檢視自己的優勢,而非一昧把焦點放在做不好的地方。他以停損為例: 「重點不是停損虧多少,而是嚴守停損,這筆交易少虧多少。」
2.自信心爆棚,容易認知偏誤
有些投資人對自己的操作方法深信不疑,李哲緯表示,這樣的投資人會不斷關注手中持股利多訊息,而選擇性忽略其他利空,如此一來有可能會錯估情勢,導致虧損金額擴大。
想要改善此種心態,李哲緯建議二種方向因應:一是買進前,試著接觸相關負面訊息,梳理正反訊息有助做買賣判斷;二是站在自己交易的對立面思考,當你想買進時,為什麼此時會有人想賣出?
李哲緯強調:「投資常是信念的拉扯,隨著價格、消息改變,買賣抉擇將會出現變化。」經過此種練習,可讓自身交易策略與心態更為清晰與堅定。
3.有賺就跑,害怕虧損心態
「獲利了結的股票,出清隔天大漲」這種交易情況,投資人常會安慰自己「有賺就好」,對於想賺一個波段或有一套操作策略的人,這種心理只是增加自己害怕虧損的恐懼感,反而降低獲利的可能性。
「少虧比少賺來得好!」李哲緯表示,與其用「有賺就好」來安慰自己沒賺到大波段,不如好好分析每筆獲利,有沒有達成當初進場設定好的賺賠比,藉此建立檢討機制。
他在節目中分享當沖高手一天花17小時做交易檢討,投資人如何開始做交易檢討?他建議做決策前、中、後都要做紀錄,打算幾元買?幾元賣?(我已經想要賣了,盤中心情也要紀錄),而不是只記錄損益等數字。
為何老陷入「買了就跌,賣掉就漲」,還有該用甚麼心態面對套牢個股?歡迎收聽這一集的《毛利小姐變有錢》:https://bit.ly/3SL2gx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