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好生技醫療產業為下一世代新興產業,臺灣證券交易所認為,在孕育及支持生技產業上,資本市場責任重大,未來將結合一般板與創新板力量,3年內將生技產業市值占比提升至2%(目前僅1%)。
同時,為了讓投資人能看懂生技產業,週四(10/5)發布新藥與醫材業的資訊揭露重點參考。
證交所表示,多元產業聚落已成為全球資本市場發展趨勢,但台灣仍相對偏重電子產業。目前臺灣資本市場電子、生技醫療類股占比分別約58%與1%,以Bloomberg 2022 GICS分類市值來看,美國電子、生醫類股占比均為13%,相對平衡;韓國電子、生醫類股占比則各為25%、10%,香港生醫類股比重已達5%,多元性皆較臺灣強。
為強化生技產業發展,證交所週四表示,希望透過健全新藥或醫材研發公司申請上市資訊揭露等措施,衝刺生技醫療產業市值達5千億,3年內市值倍增至2%的目標,到了2030年,更希望市值占比可達5%。
證交所表示,如此一來既可引領產業多元化發展,亦為能響應政府「5+2產業創新計畫」及「六大核心戰略產業推動方案」的具體行動。
臺灣證券交易所上市一部組長張雪真指出:「生技股讓投資人又愛又怕,因為真的不是很容易懂,尤其是新藥、醫材,有許多需要研發的項目,因此我們決定公布揭露重點。」
證交所評估,生技醫療產業具有產品開發期長、高額研發投資、研發風險高、高專業知識門檻等特性,資本市場身負支持生技醫療產業發展及投資人保護重任。
在借鏡國際資本市場過往發展無營收及無獲利的生物科技公司上市經驗,研議透過強化資訊揭露暨投資人教育宣導等面向,支持生技醫療產業發展,並兼顧投資人保護及權益。
過往,證交所對新藥與醫材股的公開說明書並沒有特殊的規範,與其它產業沒有差異管理;但往後,新藥與醫材股在公開說明書上,除了封面應該有風險警示外,也應載明:研發進度、營運資金、訴訟風險揭露、劑型、適應症、市場競爭能力、同業比較、自行研發或授權、研發時程,以及研發團隊等10大資訊。
證交所表示,後續也將再透過增訂新藥研發重大訊息格式,並要求業者增加法說會辦理頻率及增訂應說明事項;此外,在教育宣導的部分,也將加強辦理投資人生技講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