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公開資訊觀測站顯示,2023年截至目前為止,有17家上市櫃公司申請變更公司名,已與去年持平,今年全年可望改寫新高紀錄。
為何掛牌公司無懼更名繁複手續,寧可改名面對股民?是企業轉型、還是期待更名氣象一新帶動股價?
今周刊查訪各公司基本營運概況,讓股民能進一步了解其改名的目的與可能的想法,在投資路上能有更多參考可依循。
--------------------
上亞科技(6130)經歷4次更名,資本額4.43 億,市值15.28 億。今年1至7月業績1.35億元,目前營運項目為兩項,一是學名藥,二是太陽能發電。
在學名藥部分,於2023年至2024年取得國防部國軍藥品聯標,以及台中榮民總醫院標案合約。
綠能部分,因政府設定「2025年再生能源發展目標」,加上全球暖化、氣候異常,必須落實節能減碳。因此,成立太陽能發電事業部,於2022年下半年收購一家擁有10座太陽能案場公司為100%子公司,目前已有12座太陽能發電場。
上亞科技指出,未來將持續推動再生能源發電,減少碳排放量;達到節能、創能及儲能目標,維持綠能產業永續發展經濟策略。
上亞科技發言人黃筱玲指出,今年公司投資IC設計,切入半導體市場,因經營項目更動,從原本原本的「星寶國際」更名為「上亞科技」。
其前身是於1984年公司成立的「亞全科技」,營業項目是研究、開發、生產、銷售無線通訊積體電路、全球衛星定位系統積體電路及可攜帶式產品IC等,而後改名為「達鈺半導體司」。
2010年11月,董事長徐洵平透過借殼方式上櫃,將達鈺更名為「基因國際生醫」,主要從事醫學美容事業之發展,新增中藥、西藥批發、醫療器材、美容美髮及瘦身美容等業務。
基因國際生醫於2012年涉入胖達人事件後,在2017年更名為「星寶國際」,今年6月經股東會決議更名為「上亞科技」,7月5日完成變更登記。
本文暫不授權媒體夥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