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哇,AI概念股是漲完了嗎?怎麼一檔檔跌下來?」
「聽說對人類的影響相當於工業革命,不知道還有沒有其他機會……。」
5月下旬,輝達(NVIDIA)公布大幅超乎市場預期的財測,點燃全球對生成式AI將改變世界的想像,帶動股市飆升,和AI沾上邊的個股都雞犬升天。
漲多就是利空,8月起,AI相關族群陸續回檔修正,甚至於在同一營業日多檔跌停板,引起投資者對人工智慧族群的疑問和騷動。
近年來,有專家將人工智慧、自動駕駛汽車、物聯網等顛覆過往的生活、工作、溝通等技術稱為第四次工業革命,本波由大型「語言模型」訓練的ChatGPT颳起的「生成式AI」旋風,也被歸於其中。
由於整個趨勢仍在變化中,可能性很多,不確定性也高,不妨從歷史爬梳,找出如何賺到這種商機。
人類歷史上,曾經發生過三次工業革命。
第一次是約1760年~1840年,由鐵路建設和蒸汽機帶動,使用機械增加生產力;第二次是19 世紀末到20 世紀初,經由電力和生產線的設置,帶來規模化量產的效益;第三次泛指1970年~2000年代,個人電腦(PC)、網際網路問世普及引領創新,號稱資訊革命。
網路泡沫啟示:開始的贏家不一定是後來的贏家
其中,1995年到2001年,網際網路快速普及,人們發現通過瀏覽器可以輕易獲得不同國家資訊,並以電子郵件進行溝通,天涯海角彷彿近在眼前,眾多新興企業股價暴漲又暴跌,資本市場由驚喜到驚嚇,被稱為「網路泡沫」,與這次經驗頗為類似,指標企業如下:
- 思科公司(CISCO)
當時最重量的網絡設備和通訊技術供應商,也是政府、企業增添網路設備的首選,如附圖一,1995年初其股價還不到2美元,於2000年漲到82美元。
- 網景通信公司(Netscape Communications)
當時最受歡迎的網頁瀏覽器供應商,市占率曾達90%,後微軟挾Windows優勢推出Internet Explorer瀏覽器,網景市占率漸低,於1999年被美國線上(AOL)收購。
- 雅虎(Yahoo!)
入口網站的鼻祖,1994年由史丹佛的台裔留學生楊致遠和同學費羅創立,曾榮登第一家市值超過千億美元的網路公司,後錯失轉型和併購時機,網際網路部門陸續轉售給私募基金,原持有的阿里巴巴和雅虎日本等股份則成改為封閉式管理投資公司。
- 美國線上公司(AOL Inc.)
當時最大的網際網路服務供應商,隨著競爭加劇,付費上網業務失去吸引力,後與時代華納合併市值大幅縮水,2009年又分離,現在是雅虎的子公司。
如今,美國科技巨頭簡稱為FAANMG ,分別是臉書(META,以前稱Facebook)、蘋果(AAPL)、亞馬遜(AMZN)、網飛(NFLX)、微軟(MSFT)、谷歌(GOOGL),當年的霸主不再叱咤風雲,一開始的贏家,不一定是後來的贏家。
這六家重量級的科技公司,除了蘋果和微軟外,其他四家正好在「網路泡沫」時期前後成立,可以做為現階段擬定投資策略借鏡:
- 亞馬遜
1994年成立,1997年上市,全球最大的網際網路線上零售商之一,今年的會員購物節銷售3.75億件商品,其雲端運算服務(AWS)市占率目前位居龍頭寶座。
- 谷歌(現為Alphabet子公司)
1998年成立,2004年上市,主力產品Google 搜索引擎市占率超過9成,瀏覽器Chrome市占率64%,還有YouTube、Google Maps、Android等產品。
- 臉書(META)
2004年成立,2012年上市,根據統計在社群媒體中,FB使用人數29.63億為世界第一名,其旗下的WhatsApp、Instagram各有約20億使用者,分居排行榜第三、四名,可說是社交媒體巨擘。
- 網飛
1997年成立、2002年上市,目前在全球串流媒體(OTT)市場以23%位居龍頭,訂閱用戶總數達 2.32 億人,在台灣OTT市占率更接近5成,可說是業界霸主。
比對之下不難發現,上述四家科技大廠在1995~2001年網際網路從爆紅到崩盤之際,多是成立沒多久的新興企業,甚至於還沒出現。事實上,臉書創辦人馬克•祖克柏當時還是中學生,如今,這幾家已經是世界級公司,跺跺腳地表都會震動!
投資AI股票 留意兩大重點
回到投資,如果生成式AI真的對人類會造成重大變化,參考上述實例,不難推論,我們有好幾年的時間可以找到並買進潛力股,然而,有以下兩個重點特別留意:
1.追熱門股注意風險
再回到附圖一,20多年前投資者熱烈追捧的網路概念股思科,自2000年後,未再突破歷史高點,其原因可能是當硬體設備架構好,雖然後續有升級、新產品等需求,想像空間卻是有限。
這有點像擂台賽,一開始搭建場地,當比賽開始,觀眾目光就放在陸續登場的參賽者身上;也就是說,AI熱潮初期,重點是以伺服器、網通、散熱等硬體建立環境,但是長期而言,當AI應用改變生活,將會產生更多的業績成長潛力股。
2.積極尋找耐心等候
這波沒賺到AI概念股的錢沒關係,因為趨勢才剛開始啟動。未來的AI成長股可能像2000年的亞馬遜和谷歌一樣,才剛展露頭角,甚或是創辦人還在某高中擠著青春痘把妹,得細心才能慧眼識英雄。
股神巴菲特曾自稱不了解科技股,說沒有買進微軟和亞馬遜是因為“愚蠢”,但如今蘋果持股是他旗下波克夏公司的第一大持股,日前股價創下歷史新高,終於在蘋果這樣的科技公司上獲得豐厚回報。
有時候,投資者身處龐大潮流,只見到周遭波濤洶湧,卻不清楚未來方向,急於進場或過度投機,往往種下衰敗的因子,此時此刻,只有保持冷靜和理性,才能為下一次機會做好最佳的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