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鋼鐵股 富邦金 開發金 鴻海 升息
投資理財
保險稅制
產業時事
職場生活
今周大耳朵 Podcast
富足今周起
幸福熟齡
ESG永續台灣
專題報導
今選頻道
存股助理
今周學堂
訂購優惠
活動報名

台積電是我們的指標!陽明交大半導體系年花5千萬營運「無塵室」,還沒招生各國已搶預約合作

台積電是我們的指標!陽明交大半導體系年花5千萬營運「無塵室」,還沒招生各國已搶預約合作

譚偉晟

政治社會

攝影 劉咸昌

1387期

2023-07-19 09:28

陽明交通大學新創立的半導體學系,預計在113學年開課,這個不同於半導體學院的教育系統,將如何因應當前半導體人才供不應求的問題?

解決台灣半導體人才供不應求的關鍵拼圖,正要一塊塊拼上!

 

SEMI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報告指出,2022年台灣半導體人才缺口平均每月3.5萬人。為了解決人才荒,目前除了台大、陽明交大、成功、清華四所大學成立半導體學院提供碩博士教育,還有台積電與多所大學開設半導體學程,以及多所科技大學與半導體廠合作的相關科系。

 

今年6月,陽明交通大學籌備數年的半導體學系拿到了教育部核准,籌備計畫主持人、陽明交通大學副校長李鎮宜說,這將是擴大半導體人才最關鍵一步,「向下扎根,擴大人才庫。」

 

半導體製造

為了找回以半導體製造為重心的教育,陽明交通大學從兩年多前開始籌備半導體學系。(攝影/劉咸昌)

 

研究型大學首見半導體學系

 

陽明交大的計畫,是以目前奈米學士班為基礎成立半導體學系,並分為奈米組、半導體組,「現階段每年招收60位學生,希望可以逐年增加到90位。」李鎮宜說明,從2020年開始跨系所討論,如今教育部核准後,明年8月1日新學期開始讓半導體學系正式運作,這也將成為台灣研究型大學中的第一個半導體學系。

 

事實上,陽明交大半導體學系的成立,背後是近3年來在台灣半導體教育發展上未能擴大人才培育的問題。李鎮宜解釋,儘管台灣已有四所大學成立半導體學院培育碩博士,但受限大學部向上供應的學生數有限,改善半導體人才缺乏的情況仍不夠理想。

 

李鎮宜以陽明交大電子所固態組為例,這個領域偏重製程研究,「陽明交大自己的學生,徵選的時候開出30個名額,結果沒有任何一人報名。」未受自家學生青睞,李鎮宜解讀是出於產業薪資的差異,特別是晶片設計高於半導體製造產業,讓學生更偏好選擇其他領域。

 

「過去幾年,AI(人工智慧)相當熱門,我們也看到電子電機的學生往那個領域走。」李鎮宜這句話背後,是半導體製造領域從30年前還是電子電機學生最看重的發展方向,如今卻漸漸不得學生青睞。前身為交通大學電子工程所,始終是台灣半導體產業教育重鎮、更曾培育出台積電總裁魏哲家的陽明交大電子所,開始思考如何改變。

 

改變的起點,從2020年逐步展開。「我(2022年)12月1日接下院長前,大家就開始在討論。」陽明交大電機學院院長王蒞君回憶,最初的討論重點,就是要吸引學生回到半導體製造這個核心上。

 

四大半導體教育系統

 

課程側重實務  延伸未來應用

 

「半導體(知識)是從物理、化學到電路設計環環相扣的。」王蒞君觀察,從最基礎的固態物理,透過物理定律製造晶片、提供軟體甚至AI的應用,「這就需要從基礎物理、數學培養。」李鎮宜進一步說明,在扎根基礎的同時,半導體學系也要延伸到未來應用,「比方說量子科學,我們規畫的課程有很多未來科技的項目。」

 

規畫的另一個重點,是讓教學更聚焦。李鎮宜透過量子元件的課程說明,「從三奈米到原子層級,量子效應要怎麼克服?相關材料要怎麼調整?」他解釋,有別於傳統電子電機廣泛的理論課程,半導體學系有其側重的教育內容,「四年會非常扎實,等學生進入研究所便能培養成高階半導體人才。」

 

師資部分,李鎮宜透露,除了校內教授,也持續尋找國外老師。另外,學校的無塵室設備是陽明交大半導體系的一大亮點,光是營運費用一年逾五千萬元。

 

用課程設計栽培重點人才只是第一步,第二步,是要招收國內外學生。「台積電,是我們的指標。」李鎮宜指出,隨著近年國際半導體產業重要性提升,以及台積電在台灣發展的亮眼成績,陽明交大半導體學系有信心能吸引學生加入。

 

不只如此,李鎮宜也透露新成立的半導體學系正與台積電建立實習機制,「不管是台積電國內還是國外的廠區,我們都有一些產學合作。」有了台積電這個合作夥伴,陽明交大半導體學系吸引了外國學校的目光,「日本熊本大學六月底有來討論合作,我們也有在跟美國普渡大學談。」李鎮宜說道。

 

目前,陽明交大半導體學系雖尚未正式揭牌,但李鎮宜透露已經與越南、馬來西亞的學校簽約合作,「我們希望(陽明交大)半導體學系成為國際人才培育平台。」

 

當少子化趨勢持續,台灣半導體學系的成立,對培養本土甚至廣納國際半導體製造領域人才,肯定是重要助力。

 

響應政策  多元商品相繼問世

 

除上述兩檔新ETF,過往其實也有數檔小眾主題標的,如關注軟體、資訊安全產業的國泰網路資安(○○八七五),鎖定虛擬資產、數位經濟的國泰數位支付服務(○○九○九),以及隨全球淨零排放趨勢而生的FT潔淨能源(○○八九九)。但,究竟這些多元產業的小眾主題ETF,能否符合主管機關的期待,有效為投資人分散風險,成為ETF理財族的資產配置好幫手?

 

答案,可先從各檔ETF與大盤指數的「相關性」來看,相關性愈低,也就愈能滿足主管機關對於「幫投資人分散風險」的要求。

 

檢視各檔「小眾ETF」與台股加權指數、道瓊、標普五○○、那斯達克四檔指數的相關係數,可以發現FT潔淨能源ETF與各指數的相關係數最低,除與台股加權指數為○.三四,與美股三大主要指數相關係數都在○.一以下,皆為低度相關。

 

至於野村全球航運龍頭、國泰網路資安、國泰數位支付服務、元大航太與防衛科技等ETF,與四檔主要指數相關係數落在○.四五至○.六間,屬中度相關。

 

簡言之,就相關性來說,上述小眾ETF確實能讓投資者降低過度押寶權值股的風險,但如何挑選跟自己最適配的商品,仍有門道。畢竟從各年度報酬觀察,可看到在不同經濟環境與事件下,各題材表現大不相同,投資人也必須依據目前手中主要布局的產業,挑選最有「互補性」的小眾ETF。

 

科技產業題材各自表現 航海王ETF隨漲抗跌 ——ETF指數歷年報酬表現

 

鎖定產業互補性  搶翻倍報酬

 

例如二○二一年因疫情興起,在回測檢驗中,野村全球航運ETF所追蹤的指數就能反映航運需求暴增,出現翻倍報酬。

 

航運股的產業週期與科技業有一定互補性,理論上,的確是滿手科技股投資人可選擇搭配的思考方向。然而,野村投信投資策略部副總經理張繼文也提醒,航運產業具有明顯的景氣循環特性,因此對於航運ETF,「投資人應避免作為大比率、長期配置標的。」

 

此外,台灣多數投資人持股集中科技股,而國泰網路資安、國泰數位支付、元大航太與防衛科技三檔科技次產業ETF,是否有助分散風險?

 

對此,國泰投信投資長鄭立誠指出,目前熱中科技產業的台股投資人,持股多半集中於「AI基礎建設」,但國泰網路資安ETF的持股重心在於「軟體產業」,而國泰數位支付ETF則與虛擬資產監管開放、去美元化趨勢有關,「兩檔ETF的產業前景及特性,都與市場資金焦點不同。」

 

元大投信則表示,國防產業具接單穩定、反景氣循環特性,各國積極推動國防自主,讓過去被視作防禦股的國防產業,增添股價成長性。且元大航太與防衛科技ETF持股配置是工業與資訊科技各半、歐美與亞太市場各半,即使對於滿手科技股的投資者來說,也能進一步分散風險。

 

至於自二一年至今表現相對疲軟的FT潔淨能源ETF,經理人江明鴻分析,疫後的通膨升溫及供應鏈斷鏈,都推升了潔淨能源業者經營成本,此後相關業者又因聯準會暴力升息再次打擊獲利能力,使該領域多年表現不盡理想。但他認為,隨著通膨降溫、聯準會啟動降息周期,潔淨能源產業的負面因素逐一緩解,看好該題材挺過短線震盪後,長線商機仍可期待。

 

ETF類型愈發多元化,國泰投信董事長張錫評論,「ETF總要做出差異性,產品愈多樣化愈好,但此類ETF能否成功,要看時機點對不對,時機錯了很可能長不大甚至萎縮。」他也坦言,ETF熱度能否持續,要看績效是否反映題材價值。

 

過往也有主題型ETF乘著話題發行,而後卻乏人問津,元宇宙便是實例。鄭立誠分析,主題式ETF反映「投資人當下的市場體驗與觀察」,元宇宙技術至今無法落地普及,無實際產出支撐獲利,題材熱度便容易退燒。

 

張繼文直言,「大盤不漲時,就是有些題材特別會漲。」小眾主題ETF隨趨勢話題而生,將此類ETF作為衛星配置,是投資人掌握優於大盤獲利機會的選項之一。只是企業的獲利實現能力與長線前景,將影響後續ETF交易流動性,是布局前須考量的要點。

延伸閱讀
畢業去台積電薪水就比教授高!從「大學教授低薪悲歌」看半導體人才荒:40年前紅利啃完後,台灣怎麼辦?
畢業去台積電薪水就比教授高!從「大學教授低薪悲歌」看半導體人才荒:40年前紅利啃完後,台灣怎麼辦?

2023-07-12

半導體人才系列報導》業界人才斷層是現在進行式!台灣被全球追著做晶片 但人才危機正在成形
半導體人才系列報導》業界人才斷層是現在進行式!台灣被全球追著做晶片 但人才危機正在成形

2023-07-12

半導體人才系列報導》前科技部長陳良基:企業面對科技競爭出現嚴重困境 ,「教育部應聽聽企業聲音,而不只教育學者的聲音」
半導體人才系列報導》前科技部長陳良基:企業面對科技競爭出現嚴重困境 ,「教育部應聽聽企業聲音,而不只教育學者的聲音」

2023-06-30

陽明交大攜手美國普渡大學,簽署「台美半導體人才躍升計畫」!攜手發展科技人才培育
陽明交大攜手美國普渡大學,簽署「台美半導體人才躍升計畫」!攜手發展科技人才培育

2023-06-18

半導體人才系列報導》桃園這大學的理工研究所 學生沒畢業就幾乎被業界搶光!為何半導體不見得是年輕學子首選?
半導體人才系列報導》桃園這大學的理工研究所 學生沒畢業就幾乎被業界搶光!為何半導體不見得是年輕學子首選?

2023-0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