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去年獲利高基期與今年消費需求弱勢的兩大利空夾擊下,市場預期第一季財報表現不會太好。
哪些產業或公司可以逆勢突圍,第一季繳出亮眼表現?
台股第一季漲了一七三一點,漲幅達十二.二%,是繼去年十月台股跌至一二六八二點波段谷底後的第二波大反彈;但進入第二季,至今台股卻跌了二.三%,相比同時期的歐、美、日股市在第二季維持微幅上漲,台股盤勢表現確實相對弱勢。這樣的表現,當然與台股以電子產業為主的結構脫不了關係。
去年一整年以來持續受到市場憂心的「存貨偏高」、「供需反轉」等疑慮籠罩,原本預期在第二季,庫存調整將進入尾聲,且根據法人報告整理,多數企業也看好下半年需求回穩。
不過,在台積電第一季法說會後,將原本預計第二季可去化庫存的預期一下子延後到第三季,再隨著第一季財報、四月營收公布的表現不甚理想,市場對下半年樂觀的預期逐漸出現改變。消費性電子的需求積弱不振,在存貨持續堆積之下,以電子股為主的台股自然沒有太好的表現。
持股信心鬆動,電子股「五窮六絕」是否會在今年上演,成為籠罩市場的烏雲,也成為投資人觀察的重點。
事實上,今年第一季台股整體獲利(不包含金控),比起二○二二年少了近四九○○億元,降低四八%;比起前一季,則少了近百億元,降低十五%。從基本面的成長來看,去年第一季已經是新冠疫情造成的電子零組件需求派對尾聲,雖然庫存問題已經浮現,但仍遠不如現在嚴重,也墊高今年第一季的獲利成長基期。
不過,在去年的高基期之下,還是有不少營收、獲利表現相對抗跌的產業或企業。《今周刊》整理今年第一季營收成長率、毛利率、營業利益率相比前一季與去年同期,繳出成長表現的公司。
在這之中,表現最為整齊、族群性最明顯的就是觀光餐飲類股。法人分析,觀光餐飲族群可以有相對較高的成長力,主要是因為去年第一季還沒完全復甦,因此基期也相對較低。在去年第四季解除隔離、國境開放之後,觀光餐飲業則明顯回復到疫情以前的亮麗表現。
觀光餐飲、食品回疫前水準
計算整體觀光餐飲股今年第一季營收總和超過三五○億元,營收年增三七%,季增則有十七%,已經回到接近疫情前一九年的水準,獲利則是達到二十七.七億元,年增高達一六八%,季增也有十三%,表現已經超過疫情前同期的水準,甚至繳出歷年同期新高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