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外資、投信回補下,台股指數擺脫低迷景氣,首季大漲了十二.二%;
而在第二季漲幅空間可能有限下,投資人應關注哪些產業面向?
在市場一片唱衰聲中,台股第一季拉出長紅,上漲一七三○點,大漲十二.二%;漲幅為亞股第一,也帶動整體台股基金第一季漲幅達十六.四%。展望第二季,台股能否持續樂觀?
觀察景氣數據,國發會最新公布景氣對策信號已出現「連四藍」、分數下探到自二○○九年三月以來新低的十分。近日國泰金控也發表「台灣第一季經濟氣候暨金融情勢」,指出在出口表現不佳、歐美銀行金融危機增添景氣不確定下,今年GDP成長率下修至一.八%,為目前國內機構中最悲觀的預測。
不過,股市一向領先反映景氣榮枯,在經濟數據向下探底之際,股市卻逆勢大漲,是否出現「最壞情況已經過去」的訊號?
從領先指標找大盤底部
去年在聯準會激烈升息下,全球股市幾乎全軍覆沒,台股也不例外,去年下跌二二.四%。不過,今年就呈現截然不同的局面,外資今年第一季買超台股二二四一.六九億元、投信買超五二四.六七億元,自營商則調節二二三.六七億元。
「與前兩年大賣情況相比,外資跟散戶自去年底到今年初,還算保守投入股市。」台新主流基金經理人張格靜認為,台股首季「驚驚漲」有兩項主因。首先,個股籌碼穩定,讓台股上演「軋空手」行情;再者,未來升息可能步入尾聲、且歐美銀行倒閉事件風險可控,科技股反彈顯著,也有利以電子股為主的台股後市。
除了景氣燈號外,國發會也公布另一個「領先指標」,是由外銷訂單動向指數、實質貨幣總計數、股價指數、工業及服務業受僱員工淨進入率、建築物開工樓地板面積、實質半導體設備進口值,及製造業營業氣候測驗點七個項目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