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企業過去的營運模式我稱為『王老先生有塊田』,先拿了訂單然後就建廠才能把產品拿去賣,如果產業題目只有這個面向,太過單薄、無聊了,全台灣就靠蘋果一家公司來活?」
投身於證券與投資銀行領域逾30年的寬量國際創辦人暨執行長李鴻基認為,台灣企業榮枯只看蘋果臉色的現狀應該且即將被改變。
台灣資本市場一直以來有個問題,上市櫃企業市值太小,李鴻基分析:「從國際投資人的角度來看,台股95%的股票都是小型股」。由於研究小型股的效益較低,台灣股票除了台積電(2330)以外,外資沒有投入研究資源的動機,更不用說要讓外資看上眼。
低利時代資金流向大型股 小型股乏人問津成全球現象
過去幾年,因為低利時代的外在環境,龍頭股狂吸金、小型股乏人問津更成為全球性的問題,已經不再是台灣獨有的困擾。尤其,計量型ETF橫掃全球,投資人對流動性的需求更勝以往,「就連台達電(2308)對投資人來說流動性都不夠,」李鴻基如此分享他的觀察。
然而,美國聯準會啟動升息循環的策略,成了小型股要冒出頭的契機。李鴻基分析,由於資金成本短期間回不去,股票現在光靠4%現金殖利率不夠吸引人,投資人預期收益已墊高,若企業未來收益無法墊高,沒有新的設計跟論述,就無法獲得投資人青睞。
「以前是公司不成長還可以付現金殖利率,現在風險溢酬(Risk Premium)加強後,企業要靠獨特性、長期發展策略取勝,要回到成長題目,告訴投資人如何創造公司高度競爭力以創造未來成長」。李鴻基如是說。
升息循環啟動小型股可望出頭 李鴻基:新經濟產業將生成護國群山
以台灣來說,李鴻基看好在新能源、軟體與生技產業,可望打造出護國群山。在生技產業的部分,經過20、30年的發展與投資,台灣已經有一群領先公司浮出檯面,待累積足夠的研發與資本能量後,可能竄出多家國際級的生技公司。
寬量國際致力於提升台灣優秀中小企業在國際間的能見度。(攝影:林韋伶)
在新能源與軟體產業則為李鴻基口中的「處女地」,預估未來兩、三年會有新的潛力企業不斷冒出頭來,「台灣還有很多科技人才、也有不同生意模式的可能性,只要把資本資源關注度稍微分散到其他地方,就有打造護國群山的契機」。
李鴻基更樂觀預測:「2031年,台灣會有超過100家新經濟類型的上市公司,其中10家市值會超過百億美元,且這還只是保守的預估量。」
李鴻基樂觀預言 8年後台灣有10家百億美元新經濟上市公司
若李鴻基的預測成真,在8年後台灣將有超過10家市值更勝大立光(3008)的新經濟公司上市。
在科技進步的驅動下,AI、運算能力大幅提升,過往研究新藥要花10年時間,現在可能只要2年就可做出來,李鴻基相信在科技的協助下,台灣年輕人可以很快冒出頭,「台灣人才濟濟,特別是40歲以下的年輕人,相信他們投入新經濟產業可以很快出頭,我對人類歷史、科技以及台灣都有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