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股票→錢→股票→更多的錢」!投資略有心得後,我更加體會把手中的錢換成股票,逢高把股票換成更多的錢,這個投資賺錢道理。93 年5 月,當時整體投資氛圍相當不錯,身為營業員和股票市場的距離實在靠得太近,消息又特別多,加上我在操作上得心應手,手中資金膨脹不少,又再次重蹈覆轍,迷失在搶差價的高出低進行列。
聽信明牌、名嘴和消息
迷信「明牌」是不少投資人曾經有的經歷,尤其看著不少「投資老師」、「股市名嘴」在媒體上講得口沫橫飛,更何況我是站在第一線的營業員,有許多「消息」來源。
那時是93年底,一位好朋友報了一支「明牌」迅杰(代號6243)給我,這支股票的股本小,股價只有12元左右,當時並沒什麼成交量。因為多年前曾在泰瑞、達永摔了一跤,我這次反而不敢貿然投入,只敢從旁觀察其價量變化。直到隔年(94年)3月時,迅杰成交量出現放大跡象,加上技術指標 KD、MACD……等出現轉強訊號,本想出手小買一些,但畢竟不是自己熟悉的標的,於是作罷。
結果,迅杰這支股票朋友們在70元左右才出場。看著他們大有斬獲,讓我見識到「明牌」的魅力,似乎遠勝過自己長期投資的報酬率,非常懊悔竟然沒出手買進,也再度陷入投資存股和投機賺快錢的迷惘中。
再次陷入投機心理
95年6月,我決定轉進明基(代號2352,已改名佳世達)這支股票。因為明基甫併購西門子手機部門,並取得西門子授權BENQ Siemens 品牌使用權5年,以及西門子品牌(Siemens)18 個月,於是我就從21 元附近一路買進,但股價走勢並不如原先預期,我仍繼續「往下買進攤平」,愈買愈多、愈攤愈平,又變成「拚孤支」的投機,完全沒有停損機制!
我當時相信明基這家公司不會亂搞,雖受到負面消息影響而下跌,也不至於會有倒閉(變成壁紙)風險,竟然一路買到96年9月參與公司減資,期間股價最低來到12 塊多。把之前大部分的獲利,再次套牢在明基這支股票的未實現虧損上。
96年10月15日減資後重新掛牌,連漲數根漲停板,我分別出在36.7、37.5、40.1 元,最高來到46.4元,再次大豐收,賺到3、4年左右的薪水。但現在回想起來,似乎是運氣好佔了大半成分。
這種獲利,其實很不真實,就像是行走在鋼索上而不自知。同期,我也買了其他績優集團股,像是東元(代號1504)、中鋼(代號2002)、台泥(代號1101),加上96年7月大盤一波上漲到9807 點,獲利也不差。由於股票操作得心應手,再加上當時業務員的業績蒸蒸日上,公司領的薪資獎金也倍增許多。在民國97年的全球金融海嘯爆發之前,我所累積市值總額已經稱得上達到財務自由目標。
這段期間,有一對我認識很久且長期投資於股市的長輩夫婦,分別自銀行與國小老師職位退休的他們,長期投資玉山銀行(現在的玉山金控,代號2884),每年配股配息算一算超過銀行利息的好幾倍。他們的投資經驗,也開啟我研究所謂的「GOWIN 投資模式」。
4天賠掉4年薪水
只是,人算不如天算,民國97 年(2008 年)遇上了百年難得一見的全球金融海嘯!
當時指數已是9000 多點,因為我手上資金較為寬裕,卻完全沒有適當管控,幾乎7成的高持股水位。剛發生時,手中的金融股,包括玉山金、第一金(代號2892)、兆豐金(代號2886)、合庫(代號5880)、國泰金(代號2882)……等表現還好,也沒太多戒心,甚至天真地以為不會燒到自己的金融股。直到遇到「黑社會」雷曼兄弟1(Lehman Brothers)出狀況,才感覺到可能大事不妙!
雖然我花了一整晚的時間研擬好對策,準備隔天先出掉手中一半持股,但一念之間的「捨不得」賣出,錯失「第一黃金停損點」(編按:非預期的黑天鵝出現時,或是與原先判斷不同時的必要停損)。就這樣,在97 年9 月15 日至18 日的四個交易日,我的股票市值蒸發約四年多的薪水收入,人生馬上由彩色變成黑白。
盤勢持續下跌,雖然手上剩餘的一些現金仍有逢低承接,但接到有點手軟,短短幾個月時間,就蒸發掉相當於當時一間士林中古老公寓房價。但相較於用融資買股,被追繳到拿房子抵押貸款來做為追繳,或嚴重到必須賣房子的人來說,我還算是小幸運,畢竟是以自有資金用現股買進投資,至少可用「時間來換取未來空間(價格回升)」。
在市場投資人面臨排山倒海般的融資追繳及斷頭後,所幸,海嘯來得急,反彈回升速度也非常快! 98 年時,我手上的股票市值也跟著回升,再加上手中的現金,市值總額已回升不少!
金融海嘯這波跌勢之慘烈,讓許多投資人受傷慘重,也讓我在多年的股市歷程中,再次見證自己人性的恐懼面,並且進行一次所謂的財富重分配。然而,人性的貪婪並未停止。大盤從3955 點漲到7800 點上漲近一倍,就先預設高點應該差不多了,我決定賣出手中股票,留下股本較小、長期報酬穩健及形象都還不錯的玉山金,而把股本較大的兆豐金、國泰金、第一金、合庫……等金融股都出清。
一再重演貪婪人性
大盤繼續往上,並不如我的預期回檔。這時候,我發現一支配息不錯的集團股,也屬於金融族群,股本不大、價位也不高,於是99 年1 月初開始布局這支「新產」(代號2850,當時約18.7 元),每天分批買進。一直持續買到3 月中旬(中間曾高出低補部分持股搶一點差價),當時我只有「玉山金」和「新產」兩支股票,但火力集中在新產,彷彿又回到拚孤支的局面而不自知。
手中已買進不少部位的新產,突然看到公司欲出售不動產相關訊息,心中盤算光是出售不動產的部分,EPS 大約就有3 元,直覺判斷若加上本業獲利應該有機會超過4 元(EPS),股價應具上漲動能,看好之下大膽加碼愈買愈多。
果真如預期,看到出售不動產之公告後,股價直接往上,一波到4 月的31.6 元,自己則在27.5 元開始分批賣出,獲利落袋走人,一直出到29 塊以上,短短3 個月左右時間再次豐收,投資報酬率接近30%,手上的現金加計玉山金股票的市值大約來到相當於19年左右的薪水收入。
同年99年7月開始布局一檔國產(代號2504)從14.35元開始買,一直布局到9月20日,平均買進價位大約14.8元,在99年11月時陸續賣出,平均賣出價格大約是16.8元,獲利10%以上,大約也賺了兩年左右的薪水(累計市值總額來到約21年薪水收入水準),把金融海嘯蒸發掉的資產幾乎全部賺回來,更一舉超越金融海嘯前的資產水平。
之後,在自己所研究測試數年的「GOWIN 投資模式」漸漸有了雛形,也改變守成的生涯規劃,萌生轉換跑道想法,幾番考量後,決定往大型金控公司旗下的券商試試自己的實力與能耐,到大公司多見一些世面,期望可以讓「GOWIN 投資模式」更加完整。
97 年9 月15 日,美國第四大投資銀行雷曼兄弟破產,破產的直接原因是次貸危機導致其所持有的金融產品成為壞賬,超過150 年的銀行應聲倒地,影響所及遍及全球。
※ 本網站及作者所提供資訊僅供參考,投資人應自行承擔投資風險及投資結果。
作者簡介_施國文
CFP國際認證高級理財規劃顧問
學歷:畢業於國立臺北商業專科學校(現國立臺北商業大學)
經歷:79年進入證券業,直到105年離開職場,開啟證券人生2.0。具有證券、期貨、投信、投顧、信託、保險……等相關證照。
本文摘自商周出版 《GOWIN投資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