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家普遍印象中,去年汽車業飽受缺晶片之苦,當下晶片業清庫存時,汽車業包含電動車業者能獲得應有的晶片嗎?
汽車銷量是成長的,一部分是因為電動車的滲透加入,才有這樣的成長績效。根據世界汽車工業國際協會(OICA)統計,2021年全球汽車銷售量達8,268萬輛,年成長約5%,中國大陸市場銷售量全球第一,達2627.5萬輛,全球市占達32%,其中乘用車約2148.2萬輛,商用車則為479.3萬輛。
電動車需求增加 整體汽車銷售維持成長
中國市場規模最大,其次是美國,銷售量達1540.9萬輛,全球市占達19%,乘用車達1205.9萬輛,商用車達335萬輛;日本為第三名,達444.8萬輛;印度第四為375.9萬輛;台灣為第24名,達42.2萬輛,銷售值為新台幣7071億元,占台灣GDP總值約14%,一般燃油車和電動車需求同時呈現,所以這個產業的變化,是可以多加注意的。
2021年全球汽車產量達8015萬輛,年成長3%,超過8%為電動車(純電動和油電混合),達675萬輛,年成長108%,由中國市場所帶動,2021年中國電動車銷量為330萬輛,年成長13.3%;歐洲則有230輛,年成長17% ;美國為63萬輛,年成長4.4%。
直到2021年全球已經銷售約1650萬輛的電動車,2022年預估全球電動車銷量占全體汽車銷量將超越10%。根據研調機構集邦估計,2022年汽車市場規模約8390萬輛,比較去年約略持平,2023年將恢復正常成長力道。
電動車的成長,有一大部分來自當地政府對電動車的補貼和充電樁設置的獎勵措施,而這部分金額約達300億美元。IEA(國際能源署)預估2022年電動車銷量將恢復為正常的成長,達950萬輛,2023年新能源車將達1500萬輛,快速成長中。
根據IEA估算,2022年第一季電動車銷量達200萬輛,年增長75%,2022年第二季銷量增長61%,為218萬輛,中國依然是領先,其增長約92%,達124萬輛,中國已經將購買電動車的補助政策,再延長一年。歐美則分居二、三名,由於美國近期訂立的削減通膨法案,補貼購買新電動車的人可獲得7000美元的優惠,舊車4000美元,預估美國的電動車銷量將會增加。
不過美國這項法案,主要的要求,需要在北美組裝,限制零件和礦產產地,對中國相當不利。根據中國汽車協會的統計,包括乘用車和商用車,今年9月電動車中國銷量達70.8萬輛,市占為27.1%,以自身需求為主,歐洲電動車8月銷量為14.55萬輛,成長趨勢將持續。
充電商機紛紛浮現 台廠電動車供應鏈值得關注
美國預計2030年之前公共充電設備要達到50萬個,提供50億美元於各州設立電動車充電設施,中國則設立充電設施,要達到滿足2000萬輛電動車的需求,2030年前歐盟要設立300萬個公共充電設施,以供應3000萬輛新能源車的需求,英國則立法於2022年起的新建築必須加裝電動充電設備,將個別補貼轉向擴大公共充電網路設立。
電動車要能快速發展需要有方便的充電環境,充電產業是另一個值得留意的產業,目前各國政府公共充電網路朝向快充(150KW)以上發展,其中歐洲的Ionity公司最積極,他的股東包括BMW、福特、現代、賓士、福斯、美國貝萊德等,以加速推動歐洲電動車充電網路,至2025年前將大功率充電樁從今年目前1800個擴大至7000個。
Ionity與特斯拉的Supercharger網路一樣,只要車主插入電源就可進行身份驗證,確認充電合約,充電完成後自動進行計費,不需任何APP操作,即可完成付款。
根據 IEK(工研院)統計,2021年汽車電子市場約2350億美元,2022年高達3600億美元,至2028年將突破4000億美元,電動車和相關的充電設施會是下一個經濟的泡沫嗎?
經濟的發展是需要泡沫的,從而享有綠色紅利,從這些過程即可理解為了推行電動車普及,個別政府及廠商都在設法推行相關的友善設施,我開車停至一些停車場,近一年內也逐漸發現充電樁開始增加,即便是較老舊的營業大樓,也可發現充電樁。
台灣電動車相關產業,除了日前於媒體曝光的鴻華(鴻海與裕隆合作) 和裕隆(納智捷),其他相關如下表,投資人可多留意關注。(作者為前元大金控集團證券公司自營部主管,現任麒鑫投資公司研究部資深副總經理)
電源零件和充電樁 |
台達電 |
檢測和充電系統 |
致茂 |
車用鏡頭模組連接器和線材 |
詮欣 |
車用連接器 |
鴻海 |
影像感測濾光膜和封裝 |
采鈺/同欣電/精材 |
車用被動元件 |
光頡 |
電動車開放平台 |
鴻華(鴻海) |
製造銷售 |
裕隆(納智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