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一個成功且服務於創新企業的上市板塊,僅僅是鬆綁上市規則,幫助有限。往往要考慮到從新創企業初期,開始給於生態系的支持。
例如,日本岸田首相的「新資本主義」中提到的國家級基金支持,整併東京證券交易所的板塊資源,為新創服務;再例如,新加坡交易所(SGX,簡稱新交所)過去兩年,串接美國那斯達克(Nasdaq)資本市場的轉板、雙掛牌出海口設計;又再例如,歐盟近期的上市法案,準備實施的股權改革等等機制配套。
新加坡:資本市場已經成為連接華爾街的樞紐
新加坡資本市場這兩年積極串聯美國兩大交易所,提供Dual Listing(雙重上市)及轉板機制,無非想扶植更多東南亞新創公司,厚實新加玻的金融市場力量。
依據德勤(Deloitte)7月份的《Singapore IPO Capital Market 2022 Mid-Year Report》顯示,新加坡在2022年上半年進行了9次 IPO(首次公開發行),募集資金為5.72億元新幣,IPO市值共計7.9億元新幣。今年上半年,相較2021年上半年僅3次IPO的募集資金增加了70%,募集資金總額為3.37億元新幣,IPO市值為11億元新幣。
此外,在2020年7月,新交所和那斯達克交易所擴大合作夥伴關係,提供簡化在新交所第二上市的發行框架。該合作框架允許新交所上市所需的審批文檔,可以提交於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和那斯達克採用,大大降低上市企業赴那斯達克二次上市的程序。
市場認為,新交所與那斯達克的雙重上市合作,「將大大提升新交所作為亞洲科技上市重要目的地的形象」。
緊接著,新交所在今年7月宣布,它將與紐約證券交易所合作,建立在兩個交易所的雙重上市機制,允許投資者在兩大交易所挖掘海外投資機會。雙方表示,「紐約證券交易所和新交所集團之間的雙重上市將使發行人受益,並允許他們利用其所在地區以外主要市場的資本池!」
日本:扶植新創企業是促進經濟活力和成長的關鍵
除了新交所積極出台國際化的政策之外,日本岸田首相內閣在上個月更是公布了「新資本主義」的政策,宣布將推動龐大的政府退休投資基金(Government Pension Investment Fund)增加對新創公司的投融資。
提振新創產業已是岸田經濟計畫的重要部分,這項計畫預計在5年內讓新創公司數量增加10倍。計畫中強調,扶植新創企業是促進日本經濟活力和成長的關鍵!由於日本政府退休投資基金規模龐大,使用其資金投資新創企業將會產生巨大影響,不僅會促進新創企業的成長,還會解決日本的就業問題,新創企業對日本的未來至關重要!
歐盟:新IPO規則有助於重振科技公司上市的興趣
秋天已近,最近歐盟飽受能源危機之苦,儘管如此,歐盟在經濟上還是快馬加鞭進行改革。
7月初,歐盟宣佈了一項新的《上市法案》,作為吸引更多深度科技(Deep Technology)新創公司在整個歐洲IPO的一種政策優惠,以刺激歐盟在2022年不斷減少的IPO數量。
所謂「深度技術」一詞,是指擁有或涉及重大創新的商業計畫,以解決科學或工程挑戰的科技公司。迄今,大部分的深度科技創業公司主要存在於美國和中國,但歐盟希望其新的上市規則能夠幫助這類企業在歐洲蓬勃發展。
儘管2020年和2021年的繁榮市場條件使許多科技公司的價值增長到高水準,但深度科技新創公司的長期發展過程意味著——更高的風險。
因此,與其他科技公司相比,深度科技新創公司通常需要更長期的投資承諾和更多次的融資,這使得獲得創投資本和私募股權投資者變得非常重要。這也意味著,提早IPO上市,可以成為深度科技公司尋找資金的重要手段。
歐盟對《上市法案》的擬議修改將於2022年下半年推出,主要是簡化IPO程序,以及允許創始人和團隊在上市後,保持對公司的控制權,同時通過實施類似美國市場那樣的雙重股權結構來獲得更大的投資池和更大的流動性。
儘管到目前為止,2022年歐洲的上市數據並不盡如人意,但由於歐盟積極進行上市制度改革,投資者有充分理由對歐洲IPO市場復甦的未來保持樂觀。
台灣:「創新板」可培養第二個護國神山群
從新加坡、日本及歐盟針對新創企業籌資的改革及國際連接策略觀察,或許會對台灣資本市場正在建設的創新板有所啟發。
我們要思考台灣的創新板,是否需要建立類似「那斯達克與以色列特拉維夫交易所及新交所之間」的轉板機制,以及雙重上市的雙掛牌機制?這樣的機制,不但可以協助台灣新創企業國際化,也可以增強美台資本市場的合作與連結關係。
中期戰略則可以將台灣的創新板,塑造成服務亞洲科技新創企業的亞洲科技板塊,服務亞洲的高科技新創企業。最終,台灣創新板的新創企業聚落,壯大後或可成為第二個護國神山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