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美股 行事曆 年金 00891 房地產
投資理財
保險稅制
產業時事
職場生活
今周大耳朵 Podcast
富足今周起
幸福熟齡
ESG永續台灣
專題報導
今選頻道
存股助理
今周學堂
訂購優惠
活動報名

第四次台海危機,存股中華電(2412)超穩又抗跌?下半年股價分析,你一定要知道的2件事

第四次台海危機,存股中華電(2412)超穩又抗跌?下半年股價分析,你一定要知道的2件事

玩股講客人

台股

今周刊攝影資料庫

2022-08-04 11:45

有時候官股的壓力就來自於人民,你公司如果想獲利就要漲價,但是中華電信有政府持股及營運,基本上就無法把利益放在第一,甚至還必須讓利給國內其他扶植的相關業者,一來一往之下,獲利競爭力恐怕也只是每況愈下......

 

每次大盤只要不穩,「要不要佈局中華電信」總會被拿出來討論,但這幾年因為499之亂、各大電信資費割喉戰,加上5G建設的資本支出每年都非常可觀,以2021年的資本資出來看更是驚人,突破400億以上也達到歷史新高,但獲利卻沒有繳出和過去一樣亮眼表現。因此電信業獲利也開始入不敷出,過去具有護城河的明星產業逐漸蕭條,即便股價確實依舊抗跌,投資人還是得注意其中的風險。

 

圖表來源:工商時報

 

2022年第一季中華電財報觀察

 

中華電信過去最引以為傲的就是產業龍頭地位,因為整個事業體是以交通部主導並完全壟斷市場,也曾經讓公司風光一時,但隨著1980年代後期政府開始推動「電信自由化」,中華電信逐漸民營化並開放讓國內大型企業進入市場後,中華電的市場絕對地位也不再這麼強勢。

 

以最新的行動服務市占率來看,雖然營收依舊是近四成的龍頭,客戶數也是36%的龍頭,但仔細一看,自從國內開放電信民營之後,其他競爭對手的市占率也持續攀升,中華電信的產業地位確實也不是難以撼動,如果把市場第二、三大的台灣大(TWM 24%)及遠傳(FET 23.9%)合併起來,共有接近一半的市占率,也超越了中華電信。

 

 

如果你想長期佈局,就要看到EPS的表現,以目前公佈最新的季報來看,2022年第一季EPS為1.16元,相對於2021年同期的年增率為2.5%,這代表公司獲利能力很可能落後給通膨。

 

根據主計總處公布2022年6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3.59%,已經創下2008年9月以來新高,但對照中華電信的EPS年增卻沒有比通膨還高,這自然會讓公司配息成長幅度更加受限,在一卡車台股獲利創新高、年增率動輒10%或更高的對照下,中華電信的財報確實沒有這麼搶眼。

 

再看到營收近況,近五季從2021年第一季141.5億元成長至2022年第一季148.4億元,這主要是來自4G轉5G帶動的獲利成長,並非公司漲價所帶動的營收。

 

中華電損益與財務指標

 

再看到月租ARPU,這指標簡單說就是每個客戶平均貢獻的營收,近五季每人平均貢獻營收從499元成長至515元,漲幅約3.2%左右,認真說起來,在物價通膨嚴峻的現代來說,這種漲幅再扣掉通膨之後,實際上並沒有因為5G而賺到更多錢。

 

從這個角度來看,可以發現國內電信業的定價權並不強,否則公司在5G建設的資本資出不斷創新高之下,資費應該也要同步調漲因應成本。

 

中華電行動服務營收回及090月租ARPU

 

2022年下半年技術面觀察

 

拉開2022年到七月的走勢,可以看到中華電第一季走大多頭,這是因為俄烏戰爭帶動的資金避險潮,也讓股價從115元附近一路衝到最高超過132元。

 

隨著升息啟動及通膨惡化,第二季開始出現大幅度拉回修正,雖然股價在124元附近整理了一段時間,在六月底又往上走高來到最高130元附近,但那個時間點其實只是除息前所帶動的短期行情。

 

進入第三季的七月之後,在除息日跳空往下之後,股價又變得更弱勢,甚至跌破第二季的124元防線,甚至即將回測年初的115元,但所幸在文章撰寫的七月最後一週又拉上去,但挑戰五日均線失敗。

 

如果以2022年一月到七月中華電股價發展來看,可以看到目前形成一個M頭,而且左邊的頭(四月底)又高於右邊的頭(六月底),而頸線124元也已經在七月中旬跌破,如果單就七月份來討論,第三季目前仍是偏空的格局發展。

 

另外從KD值的角度來看,可以發現五月份率K值小於20之後進入盤整,接著股價就往上衝高,而七月下旬同樣出現K值小於20的狀況,能否複製第二季的走勢?這是值得觀察的一點,但別忘了第二季有除息行情帶動,那麼第三季的利多又是什麼?以目前來看確實是沒有。

 

中華電(2412) 技術分析

中華電(2412) 技術分析

 

2022年下半年籌碼面觀察

 

接著再來看看籌碼面變化,首先要告訴大家,中華電信股票目前約775億元,以台股權值股排行來說位居第四,前面是台積電、鴻海、聯發科,加上公司的公司派有超過三成是政府持股,因此國安基金的題材或許值得注意,這是要呼應我在技術面那段提到的「第三季利多」。

 

再回到整體籌碼架構來看,外資持股目前低於兩成,比公司派三成以上還少,然而400張以上籌碼高達八成,從這個角度來看可以發現中華電信的長線中實戶就是大力籌碼。

 

再以七月份來看,400張大戶持股從月初81.49%降至81.07%,這個賣壓也跟股價出現高度關聯發展,不要小看這百分比只是一點點的影響力,畢竟中華電信可是權值股。

 

中華電(2412) 大戶籌碼

中華電(2412) 大戶籌碼

 

接著來看看大家最關心的三大法人買賣超,與上面比較中長期的主力籌碼不同,這算是短線籌碼。

 

以六月到現在來看,可以發現外資其實多數時間都站在買方,但弔詭的是,股價一路上漲時外資其實是小買小賣,但除息後開始下跌,外資又放大買單的量。而投信則是在六月下旬開始加碼,一路買到除息後的七月初,但後面也開始轉為賣超,似乎是看到股價疲弱而烙跑,反而外資一直都在。

 

從這個走勢來看,可以證明兩個論點,第一個是中華電的籌碼確實與三大法人買賣超關聯不大,另外是外資在盤差狀況下確實轉進中華電信,但大家所期待的外資避險帶動股價行情,以近期股價發展與法人籌碼對照後並沒有正相關,或許期待國安基金的行情還比較實在(笑)。

 

中華電(2412) 法人買賣超

中華電(2412) 法人買賣超

 

長期存股有這麼好康?

 

開頭我已經提到,中華電信進入5G市場後,資本資出規模持續創新高,如果我們單就「2022年台股年度資本支出」這個主題來做排行,那麼中華電信肯定是榜上有名,因為2022年預計又要砸下367.7億元,除了本來就燒錢的5G設備及基礎建設,老舊的網路設備也要持續換新,雖然客戶及台灣企業並沒有拿更出更多月租費,但公司卻得砸下更多的錢,其實這對於公司長遠發展並不是好事。

 

中華電信2022年合併財務預測

 

而其他入選的肯定都是電子族群或產能供不應求的企業,不是維持競爭力就是市場需求太大,那麼請問中華電信資本資出是為了什麼?重點是還有台灣大、遠傳等大財團一起在燒錢競爭,中華電信還不是「一黨獨大」。其實這就值得我們省思了,當公司砸錢規模不手軟時,但獲利護城河卻無法沒有跟著越挖越深,中華電信長期存股還這麼好康嗎?

 

再看到2022年全年EPS預測,公司派已經說了,全年最大衰退4.6%,年增最優異則是0.8%,顯然連內部人對公司獲利也不樂觀。

 

當然,中華電信是好公司這是無庸置疑,另外還有官股撐腰也不會亂搞。如果是大資本或法人機構的資金要停泊,投資目的根本不是要領股息,那麼中華電就是他們的首選。

 

但有時候官股的壓力就來自於人民,你公司如果想獲利就要漲價,但是中華電信有政府持股及營運,基本上就無法把利益放在第一,甚至還必須讓利給國內其他扶植的相關業者,一來一往之下,獲利競爭力恐怕也只是每況愈下。

 

再以存股角度來看,中華電信確實還是有能力配發穩健股息,但新進場的投資人就得注意,買進成本及相對殖利率的時間點是不是夠好?除非你買的成本夠低,那麽每年配息衰退也就不用擔心,畢竟殖利率夠高。

 

但如果你買在市場避險的相對高點,想期待股利成長帶動股價這件事,近幾年在中華電應該還很難看到,況且這檔股票被市場定為成「避險股」,通常要盤爛股價才會噴,如果在大多頭的時候,持有中華電信的人應該就只能看著其他人買成長股而乾瞪眼了。

 

作者簡介_玩股講客人

投資台股邁入第八年經驗,主要專長為基本面研究,並帶入技術面及籌碼面輔以判斷,是活用價值投資的波段操盤者。

 

延伸閱讀:

統一下半年可以買嗎?從家樂福、投資物流、收回誠品、旗下超商角度來觀察...

哲安基金準備賺爆幾千萬?!其實還有三檔哲安概念ETF也不賴...

 

本文獲「玩股網」授權轉載,原文:盤爛無腦買中華電就對了?展望2022年下半年股價走勢...

 

※ 本網站及作者所提供資訊僅供參考,投資人應自行承擔投資風險及投資結果。

 

政府單位決心不足,讓台灣社宅興辦起步晚,進度持續落後。這場賽車要迎頭追趕,「(興辦)速度」、「油料(經費)」及「續航力(後續管理)」,三大要素缺一不可。

 

首先,為何社宅建置進度牛步?負責審計中央總決算的審計部,在去年度審核報告中就點出,自一七至二二年底前上網招標的社宅標案,從第一次招標至今年三月底止,平均要花十一.八七個月,甚至有案子超過二年未發包,工程有延宕問題,這與過去二年營建成本提高,缺工缺料,造成廠商無意願投標有關。

 

民間團體也有類似觀察,認為近年來台灣住宅市場過熱,反而連帶影響社宅興辦,「某部分是政府咎由自取。」住盟研究員廖庭輝直言。

 

他指出,從國內住宅開工宅數來看,一六年單年僅約六.九萬,到了二二年單年已達十四.六萬戶,六年間數量翻倍,但國內營造量能有限,導致廠商寧願優先承接民間建案,也不願承接政府的社宅建案。

 

對此,內政部國土管理署署長吳欣修受訪也坦言,過去二年確實存在社宅流標問題,但自去年下半年起,狀況已有改善,今年至今二十多案中,只有三案流標。

 

長照瓜分住宅基金九成財源

 

除了興建速度,社宅作為長期推動政策,須有永久、穩定的財源作為「油料」,這讓挹注社宅興辦的「住宅基金」扮演關鍵角色。

 

只不過,住宅基金目前的法定財源僅有「房地合一稅」,根據《所得稅法》,房地合一稅收入應用於住宅政策和長照支出,但上路以來,扣除統籌稅款一○%後,其餘九○%全數進入長照基金,引發不小爭議。

 

國民黨立委賴士葆就曾質疑,房地合一稅全都分給長照,社宅掛零,沒照顧年輕人。民進黨立委郭國文也直指,長照需要經費,但用於住宅基金更符合名目,否則「很難說服民眾,為何把所有房地合一稅都投入長照。」

 

直到今年四月,財政部等部會修正辦法,才明定明年起房地合一稅餘額至少有一○%要挹注住宅基金。

 

更嚴重的是,住宅基金財源不穩定,自一八年至二二年間,除二○年度外,其餘每年皆仰賴國庫撥補二十億至五十億元,明年度更因租金補貼政策要撥補超過三百億元,此外,基金淨值更不斷縮水,從一八年的四九九億元,大幅減至去年底的三四四億元。

 

「油料」不足,還只是當下困境,社宅蓋完需要長久維運,後續管理更要精確估計財務,維持穩定續航。只不過,官方預估與實際卻存在嚴重落差,讓財務出現更多不確定性。

 

審計部在報告中也點出,負責管理社宅的國家住宅及都市更新中心(以下稱住都中心),出現「租金收入高估」、「興建及營運成本低估」兩大問題。像是住都中心預估六十年的社宅租金收入為近九千億元,但審計部預估僅七千億元;住都中心預估社宅工程建造費用約四千億元,審計部核算則需四千七百多億元。

 

審計部直指,因為經費的錯估,將讓住都中心的現金收支,從賸餘三百多億元,轉為短絀二千九百億元,若無法清償債務,就需內政部概括承受,國家買單。

 

近年住宅基金財務及國庫撥補情形

 

社會福利目的  不應考量自償

 

事實上,對於這樣的錯估,民間並不感到意外。廖庭輝直言,台灣的社宅興辦在起步階段,很容易低估成本。他舉例,日本、韓國興建一單位社宅,若需花上一百元,以未來營運五十到五十五年估算,成本要再花一百元;但台灣卻只多估三成到五成,「一開始就知道一定不夠。」

 

「未來要不就是調升租金,不然就是補貼更多。」他點出,這是早期社宅制度不健全造成的估算誤差。甚至在租金方面,中央的住都中心採用較舊的估算方式,未考量到折舊,租金會不斷往上漲,與其他地方政府管理的社宅算法不一樣,對民眾會產生困擾。

 

不過,對於審計部點出的一連串「錢關」,政府打算以「撥補」治百病。吳欣修認為,若將社宅視為社會福利一環「撥補本就應該」。外界或許認為公共建設都要有自償性,但既然是社福目的,「沒辦法靠這個賺錢」,不應以自償做考量。

 

吳欣修強調,審計部所指的短絀是社宅興建後約五十年週期,實際上一年約五十多億元,可藉國庫撥補因應,若未來社宅數量成長,營運成本會有降低可能。

 

黃麗玲也認同社宅應視為社會福利,不該有盈餘或能自償;但她點出,台灣社宅蓋得緩慢,或許可藉由規畫設計、循環經濟的角度,更好控制成本。

 

邱顯智認為,住宅基金光靠撥補,代表每年會變動、財源不穩,且其他社福政策經費也會被壓縮。此外,房地合一稅課徵過多,代表房地產市場過熱,不是好現象,因此用來挹注平抑房價的社宅政策,會更名正言順,政府也要研擬其他財源,讓住宅基金財務更穩定。

 

在興辦社宅這場競速比賽中,台灣已經落後,不僅要踩住油門,加滿油料長期支持,在駕駛座上的政治人物們更要有遠見,秉持「不是自己任內剪綵也要做」的決心,才能讓社宅推動之路走得更穩健永續。

延伸閱讀
國泰金、富邦金...金融股都適合存股嗎?投資達人:選「這1種」股息領到往生,傳子又傳孫
國泰金、富邦金...金融股都適合存股嗎?投資達人:選「這1種」股息領到往生,傳子又傳孫

2022-08-02

00878配息出爐》什麼時間點買最好?她43歲存1500張00878,光這季就領息42萬曝「存股退休策略」
00878配息出爐》什麼時間點買最好?她43歲存1500張00878,光這季就領息42萬曝「存股退休策略」

2022-08-02

如何在退休後每月有10萬生活費?達人教你「靠這檔」55歲好命退休:每年領股息、不會倒
如何在退休後每月有10萬生活費?達人教你「靠這檔」55歲好命退休:每年領股息、不會倒

2022-07-27

14家金控現金股息殖利率最新預估出爐!中信金、玉山金、國泰金…4檔超過4%「法說前卡位」
14家金控現金股息殖利率最新預估出爐!中信金、玉山金、國泰金…4檔超過4%「法說前卡位」

2025-03-10

日本旅遊注意了!「蘋果病」確診數創新高,孕婦恐流產、症狀像感冒…噴酒精沒用?醫曝終身免疫條件
日本旅遊注意了!「蘋果病」確診數創新高,孕婦恐流產、症狀像感冒…噴酒精沒用?醫曝終身免疫條件

2024-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