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ESG議題逐漸被重視,許多投資人紛紛加入ESG的投資行列,對此曾擔任過 Money 錢雜誌社長、Smart 智富月刊 社長、總編輯的林奇芬認為,不需過度追逐相關題材,應回歸投資內涵,穩健操作。
ESG三個英文字母,分別代表環境(E,environment)、社會責任(S,social)與公司治理(G,governance),依據三種面向對公司整體進行評級,是否符合永續經營的目標。林奇芬表示:「所謂的ESG,就是在評估是否發給公司一張好人卡。」
近年來,全球正邁向2050年淨零碳排,許多企業也展開氣候行動,紛紛啟動轉型,希望能爭取到一張漂亮的ESG標籤。投資工具方面,債券、股票、基金,不少商品皆納入了ESG的名稱,使得市場上掀起了一股綠色投資風潮。
以台股為例,目前就有4檔以ESG題材為主題的ETF,富邦公司治理(00692)、元大台灣ESG(00850)、國泰永續高股息(00878)、永豐台灣ESG(00888),並且在2021年皆有不錯的報酬表現。
不過關注ESG題材,林奇芬提醒,還是要回歸投資內涵,她以元大台灣50(0050)為例,雖然0050並沒有強調ESG主題,但其中成分股與ESG主題的ETF有高度重疊(如:台積電、聯發科、富邦金等),這些企業仍要努力爭取好的ESG分數,重點在於公司本身是否能維持好的體質,並帶給投資人穩健報酬。
此外,投資相關ETF還要注意資金大量湧入可能造成的兩大風險:
爆大量,導致ETF折溢價風險;
因受益人增加導致配息稀釋;
因此,林奇芬建議投資人,與其一窩蜂追逐ESG主題,不如以定期定額、並照個人資產配置,依個人年齡、風險承受度,建立ESG主題相關股債配比,才是熱門投資趨勢的持盈保泰之道。
更多理財觀念分享,歡迎收聽最新一集的《毛利小姐變有錢》:https://pse.is/3zhm3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