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財訊》報導,外資今年對台股賣超再破紀錄,很多人懷疑外資是否不再青睞台灣半導體?《財訊》與寬量國際共同檢視台灣半導體類股10年股權變化數據,發現台灣半導體產業與外資股東結構出現三大變化。
上市櫃公司第3季業績表現再次刷新市場三觀,單季獲利可望突破台幣兆元,前3季累計營收達29.475兆元,然而外資卻持續大賣台股。今年截至11月5日,外資賣超台股達5408.64億元,超過去年全年的5402億元,基本面被看好的半導體類股更是重災區。
外資股東結構 質量都改變
根據《財訊》報導,去年因疫情關係推升全球半導體缺貨潮,台灣因而被世界看見,外資卻連續兩年大幅賣超,持股比重掉了將近2個百分點,讓很多人懷疑外資是否不再青睞台灣半導體?
然而攤開買賣超數字來看,台股的外資持股比率仍在4成以上,外資持有台股部位的市值仍超過150億美元,「好像賣很多,但其實留下的部位市值還更大,」寬量國際(QIC)執行長李鴻基分析。
《財訊》與寬量國際共同檢視台灣半導體類股10年股權變化數據,發現台灣半導體產業與外資股東結構出現三大變化:第1,台灣半導體類股因為有外資的火力支援,10年來市值持續強勁成長;第2,產業新參者和轉型者,只要能引進外資力量,靈活槓桿變局,身價也能很快翻上好幾番;第3,油元基金退出後,台灣半導體的外資股東結構也出現質量上的改變。
李鴻基觀察,全球半導體龍頭在1990年的慘烈廝殺後,逐漸演化成全球下單晶圓代工(foundry)模式,只剩南韓三星和台灣台積電擁有從低階到高階的完整供應鏈,推升台灣半導體代工廠成為外資簇擁標的。
在台灣半導體類股10強中,就有4家都是做晶圓代工(台積電、聯電、世界先進、力積電),其中台積電外資持股高達7成5,聯電和世界先進的外資持股也將近4成。
矽智財力旺 寫下股后傳奇
也因為全球主要產地在台灣,背靠生產基地,矽晶圓相關公司市值也因此水漲船高,包括晶圓材料供應商環球晶、封測大廠日月光投控、采鈺等。
《財訊》分析,不過外資特別偏好、願意給予遠優於同業估值的,當屬IC設計中的IP(矽智財)族群。IP過去被歸類於IC設計,本身沒有生產工廠,只是將設計方案授權給客戶,就能收取權利金,這兩年晶圓出貨量持續放大,營收幾乎就等於是淨利,因此特別受到外資的喜愛。
台灣矽智財類股有智原、力旺、創意、晶心科及M31,一般投資人嫌貴,外資卻持續追捧,導致平均本益比超過40倍,比IC設計高出1成。
《財訊》報導指出,股后力旺表現尤為戲劇性。2014年時巴克萊證券的侯明孝和陸行之率先喊出力旺上看750元的高價,卻遭主管機關懲處停業,沒想到力旺股價一路扶搖直上,今年下半年更一舉衝破2400元,本益比飆到187倍。
李鴻基觀察到,「力旺花了很多精力引進主動基金,把自家的股東結構打造得跟台積電很像,有助於長期籌碼穩定。」他認為半導體是資本密集的行業,不能被動等待獲被動基金納入指數,一定要主動吸引主動基金投資額外增持部位,才能借力使力,滾出更大市值。
穩懋與矽力 另闢利基戰場
《財訊》報導指出,另外一個外資偏好的族群,則是有別於矽晶圓體系的三五族,又以砷化鎵微波積體電路(GaAs MMIC)大廠穩懋馬首是瞻。
李鴻基分析,三五族從20多年前就開始發展,但中間因爆發葉素菲掏空博達案後,一度完全沒人相信台灣三五族有能力與矽晶圓競爭。如今隨著5G浪潮,氮化鎵、碳化矽等第3代半導體應用層面愈來愈廣,將成為牽動世代交替的大題目。因此外資對穩懋的持股也從10年前的2%,10年後增加至46%。
同樣因5G浪潮而興起的高速傳輸介面晶片商譜瑞、祥碩,10年前都還只是小公司,10年後也擠進市值前二十大。
根據《財訊》報導,而堪稱中國大陸的德州儀器(TI)的矽力-KY,儘管以低階製程的代工為主,但會是中國進口替代的主角,經營階層也很重視經營投資人關係,和外界以為的KY公司截然不同。
產業世代有贏家也有輸家,相較於10年前,創見、頎邦、威盛、創意、超豐都掉出市值前二十大排行榜,不過頎邦、群聯、創見均已啟動轉型計畫,尋找獲利第2隻腳。
《財訊》報導指出,外資股東結構也和10年前的樣貌不同。根據寬量統計,台灣半導體最大外資股東由資本集團蟬聯,其次為新加坡政府投資基金GIC,均為長期持有。李鴻基指出,資本集團(Capital Group)旗下擁有資本全球(Capital World)和資本研究(Capital research)兩大投資事業,30、40年前就投資台積電,不但是台積電第2大股東,也是台灣最大外資股東,不過持股集中,實際上在台灣只投資6家公司:台積電、矽力-KY、世界、聯發科、環球晶和台達電。
油元基金 掉出大股東榜外
變化最大者,應屬油元國家基金掉出外資大股東榜外。油元基金也很早就投資台灣半導體公司約5家,但2014~2015年間,國際油價崩跌至40美元,為救財政,沙烏地阿拉伯央行與阿布達比主權基金等紛紛在全球賣股套現。《財訊》也曾獨家報導,當時油國基金持有台股部位高達2556億元,占總市值約1%,如今已不復見大股東排行榜內。
被動基金則有領航、貝萊德、挪威央行等,雖然持股市值均較10年前大幅增加,但被動部位僅占台股約十幾個百分點,相較於美股占比偏低。
李鴻基觀察,國際間市值20億美元以下屬小型股;10年前台灣只有前三大半導體市值超過20億美元,但如今市值至少要20億美元才進得了台灣半導體20強,顯示台灣半導體產業整體大幅進階。未來隨著晶片被視為國家戰備物資,全球各國規畫大舉擴廠,資本市場勢必再掀一波半導體籌資熱潮,值得持續關注外資變化。…(本文出自《財訊》雙週刊646期)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