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1.25編按:受到美股牽連,台股今天走勢疲弱,盤中指數一度重挫逾300點,在市場待久了的投資人,一定會遇到的一件事就是:突如其來的大跌。這邊指的不是個股的跌幅,而是比較接近系統性風險,例如:疫情或政治之類的因素。指數的跌幅少則10%,多則30% 的情況。
在這種情況下,整個盤面上的所有公司也都會出現相當的跌幅,以近幾年來看,15 年年中、18 年年底以及20 年年初都有出現。遇到類似情況時,如果是較長線的投資者,可能很難完全躲開傷害,那麼,此時投資者應該如何應對呢?這邊提出幾個觀點來思考:
作者陳啟祥30歲才開始學投資,當時月薪不到4萬,初入股市就因過度自信而投資期貨,賠掉數月薪水,於是認清投資這條路無捷徑可走,只好痛定思痛,花費數年時間開始學習、摸索,最終找到一條最適合自己與一般上班族的投資之路:「價值投資」!
他靠著3張圖表的選股、養股模式,即便結婚生子後,生活開銷變大、時間變少,也能夠創造穩定高報酬!10年間從20萬本金滾出千萬資產,平均年報酬達20%,總報酬率超過200%,不到50歲便已財務自由。
2018年女兒誕生後,陳啟祥毅然請育嬰假離開職場,一邊帶小孩一邊經營臉書粉絲專頁,經常發表文章、分享投資心得。
不論你對標的再怎麼看好,也不要超過持股比率25%,甚至以20%為一個上限也不錯。因為我們畢竟是外部散戶,訊息的接受是有時間落差的,務必做好防護措施,避免踩到雷一次就爆掉,讓你數年的心血付諸流水,這樣的風險是我們無法接受的,也是要極力避免的。
而不論使用任何一種投資模型的操作者,都需要靠賣出股票來實現最終的獲利,因此賣出的時機也就成了左右獲利的關鍵之一。
處於不同生命週期的公司,所使用的分析觀念也不相同,這點在賣出時的考量也是一致的,以下就我個人分類的四種公司的賣出時機做個說明:
成長型公司
成長型公司的股性是最活潑的,在短時間內能帶給投資人極大的獲利,但同時也有機會面對極大的虧損。
最主要的原因在於,當市場認為成長股未來的獲利能逐步拉高,只要出現任何不符預期的情況,市場就會回收高本益比,甚至可能一口氣拉下股價造成崩跌。因此觀察成長股成長的力道是否存在就非常重要了,一般來說,有下面幾個觀察重點:
1. 營收
營收的成長是最直接的,每月公布後通常就會影響股價的走勢,成長股被要求的除了YoY(年增率)要維持成長外,MoM(月增率)也不能太差,當然如果年增率出現連續月份的衰退,這時就要特別的小心。
2. 三率:毛利率/營業利率/稅後淨利率
通常企業在達到一定的經濟規模後,獲利的斜率會上升,因此在營收出現大幅成長的季度,照理說三率也要能上升;如果出現營收成長,但毛利持平甚至大幅下降,就必須非常的小心,有可能這間公司是用不賺錢的單子來硬塞營收,因此觀察獲利能否跟上也是重要的關鍵。
3. 自由現金流量
在走出長線成長的公司,最好的狀況是,同時也能產生正向的自由現金流量,代表這間公司的成長是建立在自身的獲利之上,用賺來的錢再擴大營運,就會出現複利的效果。
但如果公司成長卻無法帶來正向的現金流量,則代表公司在產能的擴張上是用增資、借款等方式來籌資,這往往會損害股票的權益,或者說,公司必須持續的投入現金才能維持成長,這對股東來說都不是好消息。
一般來說,若是成長股出現上面所講到的情況,表示有可能這間公司的成長期已到尾聲,此時該找時機進行賣出。
穩定型公司
考慮的是12個月以上的營收衰退。穩定型的公司通常在財報上的表現,就是非常的平穩,比如長期獲利與股價都在同一個區間上下,每年固定配出股息給股東,這類的公司往往會在網路上被選入所謂的「定存股」。
雖然這樣的公司持有風險較小,但仍然要去瞭解這家公司所處的產業是否有任何變化,一旦穩定型公司不再穩定,我們便能在營收上觀察到徵兆,特別是出現12個月以上的營收衰退,就有可能代表整體公司的獲利出現挑戰,一定要回頭去研究一下該公司是否在經營上遇到什麼樣的問題。若無法修正,那麼也就是該考慮賣出了。
景氣循環型公司
景氣循環型公司的獲利波動非常劇烈,好壞差距非常大,因此通常都不建議做長期投資,比較適合做波段操作,在此就循環週期的頂端與谷底兩點做討論。
1. 景氣好出現高獲利時
景氣循環股通常本益比不會太高,大多在8 ~ 12 倍左右,因此當價格來到這個區間時,就要開始注意,對於這個產業,這波景氣還能持續多久。觀察的重點就在於商品的價格,特別是最下游端的變化,因為當最下游的商品價格開始走弱時,也代表著需求已出現變化,這時通常離轉折點不遠了。
2. 景氣差出現大幅虧損時
會在大幅虧損時買入景氣循環股的人,通常都是猜測這邊就是最壞的情況,因此進場撿便宜。在這樣的情況下,要確認的就是這間公司真的能撐過景氣的低點,所以資產負債表上的現金/負債項就特別重要,若觀察到現金大量流失,負債一直增加,又快要到期,那可能就會面臨到相當程度的風險,應該要認賠殺出。
在市場待久了的投資人,一定會遇到的一件事就是:突如其來的大跌。這邊指的不是個股的跌幅,而是比較接近系統性風險,例如:疫情或政治之類的因素。指數的跌幅少則10%,多則30% 的情況。
在這種情況下,整個盤面上的所有公司也都會出現相當的跌幅,以近幾年來看,15 年年中、18 年年底以及20 年年初都有出現。遇到類似情況時,如果是較長線的投資者,可能很難完全躲開傷害,那麼,此時投資者應該如何應對呢?這邊提出幾個觀點來思考:
1. 持股比
優秀的投資人很少做到滿倉,通常手上都還是會留一點資金,以備不時之需;而當遇到急跌的時候,這些資金就能充分的彈性運用。只要能確認造成此波跌幅的原因尚不至於影響到整體景氣,這時就可以有勇氣的加碼。
2. 換股操作
在急跌時,不會所有的公司都出現同樣的跌幅,此時可以觀察,哪些公司的跌幅遠超過自己評估其應有的價值很多,對比手上還持有的公司,在跌幅和對未來成長性的評估上,如果有出現更好、更有吸引力的公司時,應該就要勇敢的換股操作。
由於大部分的人都是追高操作,在這種急殺的情況下,有些原本漲多的高成長公司,在人嚇人、人踩人的情況下,有機會殺得比那些原本就相對平穩的公司要來得多(甚至是多很多)。
只要能把握住這樣急殺的機會,等待大盤止穩並反彈後,市場再回頭認錯去追回時,你就有機會得到比大盤更高的漲幅,不但有機會抹平帳面虧損,甚至還能得到更高的報酬。
因此,只要你平常就做好面對突如其來急殺的情況,不論是資金的準備,還是口袋清單內公司的觀察追蹤,都能幫助你順利通過眼前這波考驗,終而等到雨過天晴。
作者簡介_陳啟祥
知名臉書專頁「修正式價值投資」版主。
本文摘自樂金文化《我用3圖表,抓出5年賺100%上漲股:結婚生子後,我邊上班邊養股,依然賺進500萬》
※ 本網站及作者所提供資訊僅供參考,投資人應自行承擔投資風險及投資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