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2015年,43歲的銘傳大學企管系助理教授江季芸,開始正視高齡化和少子化對社會各層面所造成的影響,以及對教育界未來無可避免的衝擊。於是她擬定了一個「離開校園10年計畫」,決定超前部署退休金,目標是「10年後離開校園,每年領到100萬元的股利,當作退休金」。
投入股市的第一年,她買進穩定配息、配股的金融股,也是存股族的最愛。隔年,185張股票變200張,讓她覺得如果持續複利成長,就能順利實現目標。但沒想到,第3年股利政策改成配息、不配股,股利縮水,股價波動也讓資產起伏,原本的計畫趕不上變化,為了確保她的10年退休計畫能成功,她稍稍調整了作法,她把投資方法調整成「波段存股法」,也就是「雙管齊下」的策略:「波段價差」+「股利再投入」,5年的投資成效,300萬元變成1,300萬元,提早滾出千萬退休金,2020年,股利年領60萬元,朝向股利年領100萬元的目標邁進。
從事公職或教職的人在個性上通常較為保守,不求大富大貴,但求擁有穩定的收入,並在退休時享有財務保障。認真工作、孝順父母、存錢買車買房、準備子女教育基金,這些也是東方文化的基本價值觀。
翻轉無債一身輕的觀念
我生了女兒後,隨即買了房子,突然多出過往沒有的育兒與房貸兩筆大支出,開始感受到經濟壓力。在無債一身輕的觀念薰陶下,我當時每存到一筆錢,便拿去還房貸,甚至2014年買車時,也是直接現金支付,唯恐讓自己再多背上一筆車貸的負債。
2015年8月股市下挫,等待許久的進場機會終於到來。
老師的薪水看似不錯,也很穩定,但扣掉房貸、孝親費、育兒支出、買車、食衣住行育樂等零零總總的開銷,其實也所剩無幾,所以當時我的資金只有100萬元。如同前面所說,我拚命還貸款都來不及,哪裡會想到要去貸款來投資股票,這從來都不是我的人生選項,借錢買股票簡直就是在賭博,風險實在太大。
以前每每接到銀行貸款的行銷電話,我總是很客氣的跟對方說不需要,然後快速簡短結束通話。就在萬事俱全、只欠東風,惆悵著因為缺乏資金,而要眼睜睜地看著投資機會即將消逝、感到遺憾之際,突然來了一通銀行房貸的行銷電話,正當我想要婉拒時,對方趕緊開口說,還是我把資料寄給你,你參考一下內容,之後再打電話跟你聯絡呢?
此時,我彷彿和宇宙接上了線,突然覺得其實可以先了解看看,然後就答應了她的建議。收到信件後,我發現利率很低,利息負擔其實不重,所以便請對方幫我辦理。由於要把原先銀行貸款轉到新銀行,需要辦理一連串的複雜手續,有些麻煩。後來,我發現只要將原本的房貸進行增貸即可,而且利息還比轉貸更低,我便回去跟和原銀行進行增貸。
如此一來,我等同讓這位行銷專員白忙一場,覺得很對不起她,於是寫了卡片跟她致歉,並隨信附上2張電影套票,謝謝她的付出,她收到信還打電話來跟我道謝,說我實在太客氣了。雖然我已不復記得她是誰,但至今每每想起這件事,我都滿心感謝她與那通電話,因為她扮演了我投資關鍵時刻的小天使。
我當時的房貸只剩100萬元,且享有教師利率1.64%,每個月償還金額約9,750元。增貸的部分雖不適用優惠利率,但相較於市場行情,取得1.88%也很不錯。我把想要以房屋進行增貸的想法告訴我先生,他很支持我的決定,我便開始設算究竟要增貸多少金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