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隻病毒拉起全球航運史上的各種驚奇亂象。
單單這一年來,台灣航運三雄陽明海運、長榮海運、萬海航運為首,在資本市場所締造的紀錄就足以令人瞠目結舌。三檔老海運股總市值暴漲約二十倍,單日成交量占去市場一半……,在在留下市場驚嘆號。而近日,陽明現金增資案,更無異是這一年多來的航運股奇航下,極具代表性的縮影。
七月十五日是陽明現增的最後繳款期限,當天陽明收盤價一七九元,還低於現增價格一八二元,因此認購意願低落,其中,原本規畫現增的一○%,也就是共計一萬六千張由員工認購,結果當天下午五點鐘時間到結算,員工僅認購了一百多張,就算加進公司去找來的友人幫忙認購,也不超過二千張,最後不足額的部分全由承辦這次現增的承銷券商合力吃下。
員工只認列了一百多張,只有原本規畫額度的一%都不到,代表這個現增價格,「連員工都覺得太貴」,可能也破了員工認列的最低紀錄。
不只員工,原本已經董事會通過、正式重訊公告要以「不超過十億元的額度」參與陽明現增的台驊,最後也是一張都沒認,只有台驊董事長顏益財以個人名義認了六百多張。
儘管最後這次現增主辦承銷商元大證券表示「順利完成」,但其實一共十六萬張的現增股票中,元大證券最後自己攬下八萬多張,以每股一八二元計算,等於買了超過一五○億元的陽明股票。
陽明現增再添傳奇
長榮去年現增大笑收割
但有趣的是,認購期限的隔天,也就是七月十六日,陽明股價以一八三元開出,全場股價都沒有跌破現增價格一八二元,最後收盤一八八元。如果前一天有參加陽明現增的投資人,雖然現增的新股要到七月二十日才上市,但如果十六日先以借券或是融券賣出等方式鎖定價差(SBL),等到新股上市再補回,就可以提前鎖住利潤,換句話說,前一天如果投資人「壓著心臟」參加認購,隔天其實已經賺錢了。
根據證交所公布的資料,當天自營商大賣陽明一萬多張,市場人士指出,其中可能有不少來自這次承銷券商的賣出,但元大證券對此只表示不予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