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鋼鐵股 富邦金 開發金 鴻海 升息
投資理財
保險稅制
產業時事
職場生活
今周大耳朵 Podcast
富足今周起
幸福熟齡
ESG永續台灣
專題報導
今選頻道
存股助理
今周學堂
訂購優惠
活動報名

從「單挑大盤」到「集戰台股」 他與不同世代共組投資團隊 財報搭技術面選股飆出5成報酬率!

從「單挑大盤」到「集戰台股」 他與不同世代共組投資團隊 財報搭技術面選股飆出5成報酬率!
55 歲的張世奇(左)認為組成團隊後,每季找出潛力股的速度更快也更優質, 27 歲的鍾睿秀 (右)也在與前輩的教學相長下,加速他累積百萬資產的目標。

今周刊編輯團隊

聰明理財

今周刊攝影團隊

2021-07-05 11:43

股市變化無常,獲利穩健的投資贏家張世奇,也與不同世代共組「股四贏家」團隊,不但挑好股的速度加快,透過截長補短的技巧交流,也讓彼此的投資勝率大為提升。

教學相長的力量有多大?即使身為台股常勝軍、個人操作部位達數千萬元的投資高手,張世奇仍深刻感受到「神隊友」在無情股海裡的助攻。

 

要讓張世奇對旁人助攻有感,並不是簡單的事。55歲的他,沒有顯赫學歷,也沒有富爸爸加持,當年光武工專電機科畢業後,從月薪2萬6000元的企畫專員做起,一路從外商工程設備的小業務,晉升到大中華區主管的位置;而與穩定前行的職場之路相似,在投資的路上,張世奇也有不小斬獲。

 

他回憶起自己的投資生涯,除了金融海嘯那年之外,台股的平均年報酬率約有3成,投資中國北京房產也有不錯的成績。照道理講,2016年提早退休、財務自由的張世奇,本該過著閒雲野鶴的生活,但他反而更積極尋求投資神隊友,試著讓投資功力更精進。

 

「我原本較著重基本面與產業面研究,雖然長線報酬率還不錯,但偶爾會發生賣太早、買太晚的交易盲點,讓我興起系統化學習技術分析的念頭。」張世奇舉例,比起過往他每年靠基本面篩出40、50檔候選名單操作,年報酬率約3成左右,自從2018年開始多與同好交流,乃至去年正式組成投資團隊後,個人的年報酬率更是超過5成以上。

 

「我們這個投資團隊,是在『帥老師』(的技術分析)課程結識組成的……,」投資資歷長達20年的張世奇回憶,2018年開始上帥老師課程時,結識了投資團隊的同學,包括海外財富管理專員、退役軍人、土地開發從業人員,「我們都很積極學習、交流,也時常在LINE群組分享操作心得,後來乾脆在去年成立投資團隊,定期分享自己對台股的看法。」

 

說到「單挑大盤」和「集戰台股」的差別,張世奇首先解釋:「以前,我習慣每季把上市櫃公司的財報都分析過一遍,雖然對投資績效大有幫助,但畢竟時間精力有限,等研究得差不多了,好公司的股價都大漲一段了。」現在,「我們有4個人,每季固定花半天的時間,討論各自從基本面、技術面挑出的20檔個股,建立觀察名單股票池,一來,不但可以突破個人好惡的盲點,也能截長補短,選股變得輕鬆多了。」

 

 

起念打造「有溫度的課」 切磋技術分析、拆解彼此選股盲點

 

組成團隊的緣起是希望透過學習技術分析來彌補「只看基本面」的盲點,但張世奇在經過幾堂課後發現,「對我來說,如果可以與老師、同學直接討論,效果事半功倍。」在他的定義中,這是一種「有溫度的課」,比起單向接收知識,直接討論與互動往往才能激發出不同的啟發,「投資想法更能與時俱進!」這也是他決定組成團隊的原因。

 

對張世奇來說,組成團隊不單只是選股變輕鬆,他也從中學到了過去較少留意的「招式」,「比方說,團隊裡一位退役軍人成員擅長籌碼分析,常在群組裡貼出股票池個股的主要進出券商分點,現在也成為我進出場的參考依據;且在團隊討論過程中,成員彼此也會時刻提醒,不要對持有的股票過度樂觀,並留意資金部位的控管……。」

 

張世奇認為,人往往會對手上持有的股票過度樂觀,「但再看好的股票,該砍時還是得砍。」比方說,當台積電攻抵前波高點670元的第2天,技術分析出現轉折,他就提醒團隊須留意賣訊,「雖從基本面來看,我還是看好台積電長線趨勢,但股價畢竟漲多了,籌碼也很亂了,就該先獲利了結。」

 

「總之,在賺錢之前,要先想一下該怎麼輸錢,千萬不能有『不賣就不算賠錢』的鴕鳥心態。」會有這麼深刻的體悟,張世奇笑稱,是因為「我人生第一檔股票,套牢30年至今都還沒回本啊!」原來在國壽股價1400元的那個年代,他在中國信託未上市價440元時,曾經買了一張,「至今這張印有我名字的股票,還躺在抽屜裡,看來這輩子是解套無望了……。」

 

又好比在合作的過程中,張世奇也體悟到「分段操作」哲學:「懂得分段操作,懂得移動式停利,才能賺足大波段。」同樣的,對於以往專注基本面的他,這也是「神隊友」的貢獻之一。

 

 

學習「團體戰」提升勝率 善用成員專業、教學相長選股操作

 

例如,他在股價140元左右布局立積,但經過一番團隊討論,決定採取分段操作的戰術,當技術面乖離過大,他就會在220元先賣3分之2,並隨著持股減少而將防守點調高,等到股價拉回至190元附近買進,到了300元再跑一趟。這種漸進式的波段操作,雖然無法賣在股價最高點,但賣出後將資金轉戰到其他傳產股,仍讓他避開立積一度獲利不如預期的大跌修正,沒被套牢的資金,反而更有效率地提高投資勝率。

 

不過,相較於征戰股海多年有成的老手,年輕一族對「團體戰」的好處必然更加有感。今年27歲的鍾睿秀,大學念多媒體設計,因為對金融投資有濃厚興趣,畢業後就跨行轉進投資工作領域,雖然已小有所成,「但從張哥(張世奇)那裡,我真的學到很多,投資部位從3年前的50萬元累積到如今7位數資金,前輩給我的幫助很大。」

 

鍾睿秀說,除了成員之間提醒資金控管、停利停損的防守紀律外,「更見識到了老手挑選產業的眼光與想像力。」他舉例,過去習慣操作科技股的他,若非經過張世奇的提點,「我一定會錯失華航、台驊、台玻、南紡等受惠疫情與通膨的原物料相關行情。」

 

張世奇補充解釋,他在去年第3季以8元左右布局華航,採取從「神隊友」身上學到的分段操作,第一段操作賺了5成之後,第2段操作則是今年1月從11元附近布局500張,抱到18元獲利出場。另一端,傳產股都是鍾睿秀原本不碰的標的,但經過前輩教學相長,鍾睿秀充分掌握契機。一場團體戰的共好模式,在此一役完全展現。

 

台股指數在去年3月殺至8523點,鍾睿秀之所以能全身而退,也是受到張世奇與其他前輩們的影響。原來,張世奇不斷對團員灌輸征戰股海的不敗前提,「紀律與資金部位最重要!防守點設定好了,一旦破線或虧損10%,一定先砍掉,所以我都會在群組裡定期貼出股價防守點位置,希望大家習慣養成小賠大賺的操作技巧。」張世奇說。

 

交流調整「防守點」策略 提醒資金控管、嚴守停損停利紀律

 

對照張世奇去年「看對、押大、抱長」的投資策略,他現在戰略有明顯改變,以短打居多,嚴守不追高的紀律。比方說,5月12日大跌了1400點,隔兩天,當他看到止跌訊號時,就鎖定股票池裡的標的,以分成3次或5次的步調陸續買進,例如台驊、第一銅、南帝,都是他逢低撿便宜的口袋名單。

 

張世奇說,今年過完年後就開始減碼科技股,指數每增加1000點,就減碼兩成,目前只剩3成資金在台股,並陸續將標的轉向大成鋼、南帝、聚陽、台驊等傳產族群,讓他既能保持先前科技股獲利的戰果,又能即時掌握資金輪動的脈絡。展望未來,他的股票池觀察名單包括惠特、國巨、晶技、偉詮電、大成鋼、聚陽、聯電等。

 

不過,話鋒一轉,他也提出現階段打「團體戰」的重要性。過去一年台股行情大好,投資人操作多半順風順水,「但有時候,當一段時間股票做得太順,難免就會過度自信,這時候經過團隊的討論,或自己貼在群組的防守點策略,可以提醒自己要更守紀律!」他說,如果志同道合的好友願意真心交流分享,彼此的投資績效應該都能更上層樓。另外,「一個人的武林,還是很累人的……。」張世奇說。

 

解析投資者聯盟的「團戰力」 詳見1278期《今周刊》

 

響應政策  多元商品相繼問世

 

除上述兩檔新ETF,過往其實也有數檔小眾主題標的,如關注軟體、資訊安全產業的國泰網路資安(○○八七五),鎖定虛擬資產、數位經濟的國泰數位支付服務(○○九○九),以及隨全球淨零排放趨勢而生的FT潔淨能源(○○八九九)。但,究竟這些多元產業的小眾主題ETF,能否符合主管機關的期待,有效為投資人分散風險,成為ETF理財族的資產配置好幫手?

 

答案,可先從各檔ETF與大盤指數的「相關性」來看,相關性愈低,也就愈能滿足主管機關對於「幫投資人分散風險」的要求。

 

檢視各檔「小眾ETF」與台股加權指數、道瓊、標普五○○、那斯達克四檔指數的相關係數,可以發現FT潔淨能源ETF與各指數的相關係數最低,除與台股加權指數為○.三四,與美股三大主要指數相關係數都在○.一以下,皆為低度相關。

 

至於野村全球航運龍頭、國泰網路資安、國泰數位支付服務、元大航太與防衛科技等ETF,與四檔主要指數相關係數落在○.四五至○.六間,屬中度相關。

 

簡言之,就相關性來說,上述小眾ETF確實能讓投資者降低過度押寶權值股的風險,但如何挑選跟自己最適配的商品,仍有門道。畢竟從各年度報酬觀察,可看到在不同經濟環境與事件下,各題材表現大不相同,投資人也必須依據目前手中主要布局的產業,挑選最有「互補性」的小眾ETF。

 

科技產業題材各自表現 航海王ETF隨漲抗跌 ——ETF指數歷年報酬表現

 

鎖定產業互補性  搶翻倍報酬

 

例如二○二一年因疫情興起,在回測檢驗中,野村全球航運ETF所追蹤的指數就能反映航運需求暴增,出現翻倍報酬。

 

航運股的產業週期與科技業有一定互補性,理論上,的確是滿手科技股投資人可選擇搭配的思考方向。然而,野村投信投資策略部副總經理張繼文也提醒,航運產業具有明顯的景氣循環特性,因此對於航運ETF,「投資人應避免作為大比率、長期配置標的。」

 

此外,台灣多數投資人持股集中科技股,而國泰網路資安、國泰數位支付、元大航太與防衛科技三檔科技次產業ETF,是否有助分散風險?

 

對此,國泰投信投資長鄭立誠指出,目前熱中科技產業的台股投資人,持股多半集中於「AI基礎建設」,但國泰網路資安ETF的持股重心在於「軟體產業」,而國泰數位支付ETF則與虛擬資產監管開放、去美元化趨勢有關,「兩檔ETF的產業前景及特性,都與市場資金焦點不同。」

 

元大投信則表示,國防產業具接單穩定、反景氣循環特性,各國積極推動國防自主,讓過去被視作防禦股的國防產業,增添股價成長性。且元大航太與防衛科技ETF持股配置是工業與資訊科技各半、歐美與亞太市場各半,即使對於滿手科技股的投資者來說,也能進一步分散風險。

 

至於自二一年至今表現相對疲軟的FT潔淨能源ETF,經理人江明鴻分析,疫後的通膨升溫及供應鏈斷鏈,都推升了潔淨能源業者經營成本,此後相關業者又因聯準會暴力升息再次打擊獲利能力,使該領域多年表現不盡理想。但他認為,隨著通膨降溫、聯準會啟動降息周期,潔淨能源產業的負面因素逐一緩解,看好該題材挺過短線震盪後,長線商機仍可期待。

 

ETF類型愈發多元化,國泰投信董事長張錫評論,「ETF總要做出差異性,產品愈多樣化愈好,但此類ETF能否成功,要看時機點對不對,時機錯了很可能長不大甚至萎縮。」他也坦言,ETF熱度能否持續,要看績效是否反映題材價值。

 

過往也有主題型ETF乘著話題發行,而後卻乏人問津,元宇宙便是實例。鄭立誠分析,主題式ETF反映「投資人當下的市場體驗與觀察」,元宇宙技術至今無法落地普及,無實際產出支撐獲利,題材熱度便容易退燒。

 

張繼文直言,「大盤不漲時,就是有些題材特別會漲。」小眾主題ETF隨趨勢話題而生,將此類ETF作為衛星配置,是投資人掌握優於大盤獲利機會的選項之一。只是企業的獲利實現能力與長線前景,將影響後續ETF交易流動性,是布局前須考量的要點。

延伸閱讀
下半年股市行情正式啟動 謝金河:現在指數要省吃儉用,除非發生「這件事」,否則不會崩盤
下半年股市行情正式啟動 謝金河:現在指數要省吃儉用,除非發生「這件事」,否則不會崩盤

2021-07-05

台股再創新高 該買什麼股票?小資族想打敗大盤 可用這2種方法找出好股
台股再創新高 該買什麼股票?小資族想打敗大盤 可用這2種方法找出好股

2021-07-05

接連唱衰晶圓雙雄,外資也上演「親中賣台」 台股跌不下來,謝金河說真的原因是「這個」
接連唱衰晶圓雙雄,外資也上演「親中賣台」 台股跌不下來,謝金河說真的原因是「這個」

2021-07-02

存0056、兆豐金領股息退休,其實很危險!她49歲提早退休:除了勞保勞退「打造第3筆退休金」,不管股市好壞都穩領4萬
存0056、兆豐金領股息退休,其實很危險!她49歲提早退休:除了勞保勞退「打造第3筆退休金」,不管股市好壞都穩領4萬

2024-09-04

45歲零存款,如何存到1400萬退休金?她49歲「被退休」理財懺悔:給投資晚鳥的4個建議
45歲零存款,如何存到1400萬退休金?她49歲「被退休」理財懺悔:給投資晚鳥的4個建議

2024-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