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股從今(2021)年 4 月開始,逐漸在傳產股的崛起下變得潰不成軍,而傳產股的行情又逐漸集中到航運身上,到了 6 月初,整個台股已經變成一場電子與航運的戰爭,兩大板塊在爭奪台股淺碟型市場有限的資金,而隨著法人研究圈對電子股陸續發出預警及雜音,航運氣勢逐漸勝出,還死守在電子股的投資人被少年股神們戲稱是專買老人股的死腦筋,投信則因為基金經理人過去的研究領域幾乎都放在電子股,因此在這波大航海時代中,除了迫於績效壓力買入的部位外,投信大多沒有搭上這波航海熱潮。
不過電子股的慘烈表現,在航運股 6/23 因漲多大跌,導致資金流往其他族群後,出現強勢反彈,航運股幾乎全面跌停下,加權指數卻大漲 261.16 點,投資人也嘗試在 6/23 的個股表現中,找出一些電子的題材性。
有如拉積盤的大航海時代
航運股是 2021Q2 的主流類股已是鐵打的事實,但這股航運風潮,在拉抬的過程中,卻出現與今(2021)年 1 月份相似的籌碼變化,年初元旦一結束,加權指數就跟隨著港美股上演一波熱錢行情,指數在 1/4 ~ 1/20 短短 14 個交易日內,就大漲 9.6%,然而當時貢獻漲點的,幾乎集中在台積電(2330)、日月光投控(3711)這些半導體類股身上。
由於資金過度集中在大型半導體股,中小型股出現資金外流,不論 12 月營收多高、公司展望多樂觀,市場就是不買單,投資人寧願追高台積電(2330),因為當時台積電(2330)的氛圍幾乎是今天買進,明天就繼續漲,景象與當前航運股的瘋狂如出一轍,1/21 加權指數上漲 9.6% 時,以中小型股為主的櫃買指數(OTC) 卻僅小漲 0.2%一直到 2 月份過完年,投資人冷靜後,回頭注意到其他中小型股,才開啟中小型電子股在 2 ~ 3 月的飆漲行情。
雜音集中在消費性電子
電子股在 5 月初股災隨著大盤重挫後,一度隨著指數快速反彈,但隨著資金開始往航運股集中,電子股的反彈開始變得無力,部分外資趁著這個機會,開始針對部分電子股降評,首當其衝的就是容易受市場情緒影響的面板股。雖然友達(2409)、群創(3481)今年 EPS 達 7 ~ 8 元已幾乎是法人的共識,但降評的外資在出具降評報告時,直接把重點放到 2022 年 EPS,認為就算今年 EPS 有 7.5 元,明年也只會剩下 2.5 ~ 3 元,這些外資一年前連面板能大幅獲利都估不出來,2022 年 EPS 的預估當然也不一定可信。
但市場情緒還是讓面板股從 24 ~ 25 元,回跌到股災時 20 ~ 21 元的價位,而面板的表現,又加深了投資人對消費性電子是否 Overbooking 的疑慮。於是外資們打鐵趁熱,又在昨(6/22)日出具 PC 產業將面臨庫存調整的報告,降評宏碁(2353)及華碩(2357),甚至護國神山台積電(2330)都難逃外資降評毒手,整個電子股板塊風聲鶴唳,更加劇了航運股在 6 月份的漲勢。然而我們如果觀察 6 月的投信買賣超,除了 6 月下旬之後,因 0050 調整的買盤外,主動型基金的投信,從 6 月中之後就沿路賣超,並把資金重新移回電子股,既然電子股充滿了不確定性,投信又為何重新拉高電子股比重?
▲看空法人「承認」群創(3481)今年可以賺 7 ~ 8 元,但直接把矛頭指向 2022 年,讓多方拿不出東西反擊。(註 : 以上僅為數據揭露,無推介買賣之意,投資人須自負交易風險)(資料來源 : 籌碼 K 線)
科技股指標重壓半導體
台股由於過去 10 年成長動能幾乎都集中在科技股,基金經理人從研究員時期的關注焦點也都在電子,遇上今(2021)年這種 10 年一遇的漲傳產行情時,立刻變得不知所措。
就以筆者最愛參考的投信-安聯台灣科技來看,該基金從 2015 年到 2021 年 2 月的累積報酬率高達 372%,遠遠超過指數的 75.58%,該基金的經理人於 2 ~ 5 月份休假,這段期間資金板塊從電子大幅移動到傳產股,原本筆者以為,5 月份這位王牌經理人回歸後,會趕緊買超傳產股,補足投資組合裡面偏重電子股的問題,但讓人驚訝的是,該基金 5 月份之後,除了將有雜音的面板股出清外,幾乎沒有買進任何一支傳產股,反而大舉加碼電子股,到了 6 月的第三周,安聯台灣科技手上的半導體類股已經占比 70%,與同業動輒 20% 航運股的分配形成強烈對比。
(註 : 以上僅為數據揭露,無推介買賣之意,投資人須自負交易風險)(資料來源 : Moneydj)
▲沒有買進半張傳產股,反倒加碼半導體類股。(註 : 以上僅為數據揭露,無推介買賣之意,投資人須自負交易風險)(資料來源 : 投信投顧公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