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投資 股票 高股息 金融股 存股
投資理財
保險稅制
產業時事
職場生活
今周大耳朵 Podcast
富足今周起
幸福熟齡
ESG永續台灣
專題報導
今選頻道
存股助理
今周學堂
訂購優惠
活動報名

600塊股票跌到150塊,夠便宜嗎?昔日「台灣股王」給我們的投資警示:散戶套牢多敗在這個錯

600塊股票跌到150塊,夠便宜嗎?昔日「台灣股王」給我們的投資警示:散戶套牢多敗在這個錯

陳曦

台股

shutterstock

2021-05-11 15:16

天天都便宜,就是家╳福。相信這句廣告詞對你來說並不陌生,在這個物價高漲的年代,買東西當然是越便宜越好。但是,「天天都便宜」這種感覺對股市投資人來說,雖然不見得痛徹心扉,但絕對是讓人捶心肝的。

 

明明股價已經腰斬,為什麼還是越買越便宜?

 

不過這對學過統計學的人來說,一點都不奇怪。因為股價是隨機分布,不是漲多就不會漲,跌多就不會跌,下圖威盛電子的股價就是一個明顯的例子。

 

(圖片來源:《95%勝率的「兩倍標準差」股票投資法則》

 

回顧過往,王雪紅在1992年成立威盛電子,資本額僅500萬元,從低價電腦CPU起家,被國人譽為「台灣英特爾」,後來抓準當時網路興起浪潮,在資訊家電(IA)崛起之時,從網路、通訊領域下手,切入SoC(系統單晶片)產品發展。到了2000年,已能與英特爾相抗衡,更從其手中搶下全球系統晶片組50%的市占。當年威盛巔峰之時,股價來到629元,榮登台灣股王,市值高達新台幣1兆8千多億元。

 

後來因為2000年網路泡沫,以及與英特爾的官司纏身等問題,股價不僅腰斬更一路跌到150元。

 

600多元的股票跌到150元,夠便宜了吧?

 

乍看之下,的確如此。所以當時有不少投資人(包括散戶與專業法人),紛紛在150~200元左右買進,因為他們都認為150元的威盛已經夠便宜,絕對有長期投資的價值。結果呢?股價的確出現一波反彈,當時的券商也紛紛上調目標價,認為威盛有機會重返榮耀,當然也因此引來更多資金搶進……最後,威盛股價有重返榮耀嗎?沒有!股價反而跌破100元大關,甚至一度淪為雞蛋水餃股,最低股價5元。

 

何時該買?何時該賣?為什麼常常買了就跌、賣了就漲!

 

茫茫股海,你是不是也常常遇到這樣的情況?明明看到一些漲得很快的股票,怎麼自己一買就跌;然後看到別人買的股票一直漲,心裡想說,好吧,就忍痛割愛吧!結果呢?嘿嘿,賣掉之後,股票就一路往上漲⋯⋯。

 

看完上面的敘述,如果讓你有種笑而不語的感覺,請不要覺得自己是異類,我相信,市場上有超過70%(保守估計)的投資人都有相同的感覺。

 

為什麼?理由很簡單,因為這些投資人(包括以前的我),十之八九都沒有自己操作的邏輯。

 

這裡的邏輯並不是什麼高深的學問,而是當你用股票的基本面買進時,那就應該要在基本面變差時賣出;同樣的道理,如果你是靠技術分析敲進股票,賣出的時機,就是這些技術線型、型態變壞了。這些邏輯如果沒有守住,就會遇到「買高賣低」的窘境。還不太了解意思沒關係,我舉兩個例子跟大家分享:

 

1. 用基本面買股票-以獲利成長為判斷買賣依據

 

以下是2010年的一則新聞,上面寫著智慧型手機將會掀起一股熱潮……

 

(圖片來源:《95%勝率的「兩倍標準差」股票投資法則》

 

於是我們找到了宏達電(2498)這檔與智慧型手機相關股票,觀察基本面,認為它的獲利會持續成長,所以在2010年宏達電公布第二季獲利後,買進股票。

 

買進時機:2010年6月獲利倍增,因此在獲利公布後買進

買進理由:認為宏達電「營收會持續成長」

 

之後獲利真的一路成長,股價最高甚至來到1,300元,那什麼時候應該要賣出呢?

 

就是當買進理由消失時,就是要賣股票的時候了!

 

所以一直到了2011年第四季,經過一年半後,宏達電的獲利不但沒有再創新高,反而從高點跌掉逾30%,這時我認為宏達電的獲利不會再像先前一樣成長,這就該是賣股票的時候了。

 

賣出時機:2011年第四季,獲利較前一季衰退30%,因此在營收公布後賣出

賣出理由:認為宏達電「獲利不會再繼續成長」

 

(圖片來源:《95%勝率的「兩倍標準差」股票投資法則》

 

用基本面買賣的優點是不會頻繁進出

缺點是反應比較慢,會錯過較好的賣出時機

 

從2010年到2011年,持有股票共6個季度,其間股價從317元上漲到434元,報酬率約37%。

 

從上圖可以發現,只用公司獲利判斷賣出時機,會錯過股價高點1,300元的賣出機會。而且宏達電的股價只用了5個月,就從1,300元高點跌到430元;如果用基本面作為買賣依據,通常業績1個月、甚至1季才會反映一次,所以當遇到基本面快速改變,股價快速下跌,投資人常常跟不上。

 

2. 用技術面分析-用黃金交叉進出場為例

 

如果用技術面分析選股,在2010年觀察到宏達電這檔股票

 

買進時機:當季線與年線出現黃金交叉時就買進

賣出時機:當季線與年線出現死亡交叉時就賣出

 

根據這個買賣條件,中途一共買賣了2次,如下圖所示:

 

(圖片來源:《95%勝率的「兩倍標準差」股票投資法則》)

 

技術面的優點是反應快,可以避開劇烈下跌

缺點是反應太快,導致進出很頻繁

 

從上圖可以看到,和依據基本面買賣不同,技術分析可以在301元買進(基本分析直到317元才買進),且技術面可以在股價仍在722元時就賣出股票(基本分析在跌到434元才賣出),成功避開後面一大段的下跌。因此在股價有明顯長期趨勢的時候,這種判斷方法非常有效。

 

但是當趨勢不明顯,進出就會非常頻繁,例如上圖第一次的買賣,儘管只持有3~4個月,但虧損卻也高達15%。

 

所以到底用基本面選股較好?還是用技術面選股較好?老實說沒有一定的答案,還是得視個人的操作習慣來決定。

 

另外,想在跟大家分享一個觀點。

 

常聽人家說看消息買賣股票不好,因為市場上的主力常會在想賣股票的時候釋出利多消息,讓一般投資人先進去拉抬股價後出貨;反之,就會在想買進股票時放利空消息,然後趁股價回檔時順勢回補。這也是另一個讓人常常買了就跌、賣了就漲的原因。也因為主力這樣的操作手法,常讓投資人賠錢,而被冠上「坑殺散戶」的罪名。

 

其實,不只一般投資人會遇到這樣的情況。因為工作的關係,我常有機會拜訪國內外知名企業的發言人及管理階層,得到的結論通常只有兩句話,一是訂單滿載、能見度已經到N個月後的大利多。不然就是,短期受到某某因素影響,產能將受限,但不利因素過後,產能可以迅速恢復,後勢樂觀看待。

 

想想,一般根據消息面買賣股票的法人,常在拜訪公司聽到好消息(通常已經是第二手資訊)後買進股票,但得到的結果往往是好壞參半。因此,一般投資人如何能在報章雜誌等媒體看到第三、四手消息後,買進股票期待獲利呢?

 

再從另一個角度想,如果這些法人辦說明會的目的是要說明公司目前情境有多艱困,後續還會遇到多大的困難,哪裡需要花錢、花時間來跟投資人說明,甚至還要冒著股票被拋售的風險。

 

老實說,我是不贊成看消息買賣股票的,理由很簡單,如果真的會賺錢,為什麼不先告知自己的家人、員工,反而要出來跟大家分享?所以每家公司一定都有企圖,但公平地說,我並沒有找到這些企業「坑殺散戶」的證據,因為我們往往只知道他建議買進的理由,但當他提出的理由消失時,並不會馬上跟你說,又或者當你知道時,已經是股價跌到底的時候了(甚至應該買進而非賣出),所以就會造成投資人買高賣低了。

 

最後再強調一次,因為很重要所以講N次。想要避免買了就跌、賣了就漲的方法,就是試著讓自己的股票買進跟賣出的理由趨於一致。

 

作者簡介_陳曦

百億基金操盤人。統計學本科出身,加上基金操作實戰,理論與實務兼據,每年平均都能創造雙位數以上報酬;2020年前8個月,報酬更一度高達40%。  。

本文摘自財經傳訊  《95%勝率的「兩倍標準差」股票投資法則

延伸閱讀
台股要崩了嗎?5月只是小回,7月中後才會迎來真正空頭!專家:想撿便宜可以找「這一種」標的
台股要崩了嗎?5月只是小回,7月中後才會迎來真正空頭!專家:想撿便宜可以找「這一種」標的

2021-05-07

趁台股「嚇跌」連撿2天便宜!外資這段期間買了什麼股票 一張圖秒解
趁台股「嚇跌」連撿2天便宜!外資這段期間買了什麼股票 一張圖秒解

2021-05-06

台股失守17500點》人人都怕泡沫,我該貪婪還是恐懼?理財教母:3個未來要持續關注的重點
台股失守17500點》人人都怕泡沫,我該貪婪還是恐懼?理財教母:3個未來要持續關注的重點

2021-05-05

2天大逃殺後,台股萬7徘徊...泡沫化要來了嗎?頂尖操盤手:想從「做空」賺錢得先懂6件事
2天大逃殺後,台股萬7徘徊...泡沫化要來了嗎?頂尖操盤手:想從「做空」賺錢得先懂6件事

2021-05-05

航運業衝完半導體業繼續拚!CP值高的股票怎麼找?一表帶你從產業本益比找下一張「台積電」
航運業衝完半導體業繼續拚!CP值高的股票怎麼找?一表帶你從產業本益比找下一張「台積電」

2021-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