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積電昨(16)天舉行法說會,今年第一季稅後純益1396.9億元,每股純益5.39 元,寫下歷史次高,同時也宣布今年資本支出調高至300億美元,並預期今年的美元營收可望成長20%,優於先前預估的15%。
在半導體極度缺貨、台積電又擁有全球最先進的半導體製程及產能等因素下,可以繳出這份財報應該在預期之中,可能也是因為投資人對台積電的成長、獲利都認為是理所當然,因此,昨晚在美股交易的ADR以及今天的台股,大約都是下跌逾2%,先前因全球科技股漲多拉回而跟著修正的台積電,股價持續陷入整理。
不過,對於股價到底該如何評價?本益比該給多少才合理?在法說會後出現不少討論聲音,有人質疑台積電憑什麼本益比可以高達30倍。我認為,隨著全球地緣政治的轉變,以及接下來美中對抗還有更多動作,台積電的關鍵地位不僅與日俱增,隨著EPS的增加,高本益比會成為常態。
先談談台積電這份財報透露出來的意義。雖然第一季營收季增1.9%,但EPS較去年第四季衰退,終結連五季成長。另外,第二季因折舊攤提及車用晶片占比增加,預估毛利會從第一季的52.4%跌破50%,來到49.5%。營收增2%、毛利率衰退近3%,代表台積電第二季獲利還會較第一季衰退,等於連二季衰退。
顯然,這不是太漂亮的財報預期,對照台積電過去2、3個月的股價走勢,從1月21日創下歷史新高679元後就陷入整理,可以說和昨天法說會內容相呼應,股價確實是領先指標,早已反映第一、二季的業績實況。
因此,基於這些財務數字的預測,台積電接下來的股價走勢,恐怕還要持續整理一段時間,只能等待更好的盈餘成長數字出現,才能更好的表現空間。
不過,台積電能不能維持高本益比,以及現在30倍的本益比到底合不合理,我覺得可以從以下三個角度來思考。
角度一:美中對抗 晶圓代工與IC設計股本益比一上一下
首先,近來美國將大陸7家超級電腦企業列入黑名單,導致世芯連跌五根停板,也波及金麗科等提供敏感科技的企業跟著大跌。傳統上IC設計股的本益比很高,是因為IC設計業擁有高成長、高毛利及高獲利等特性,但此次被禁的飛騰佔世芯營收比重高達四成,也讓這些小而美的IC設計公司,立即曝露在極高度的風險下。
嚴格講,世芯原本是超強的公司,IC能夠做進超級電腦,如果今天不是中國企業,很可能消息曝光後股價還要再漲,但今天世芯運氣不好,在美中對抗的年代,沒有站在對的陣營,類似的台灣IC設計公司還有不少,當大陸敏感科技與客戶比重過高時,本益比就只能往下修了。
但是,對於晶圓代工業來說,此次全球半導體鬧缺貨,其實晶圓產能本來就已不足,高階製程技術奇貨可居,晶圓代工業比IC設計業更有高本益比的本錢。而且美中對抗又加劇缺貨情況,華為副董事長徐直軍前幾天就說,「美國對中國制裁是全球晶片荒的主因,因為大家都要建立庫存。」台積電總裁魏哲家也預估,晶圓缺貨會持續到明年,後年才可能緩解。
角度二:產業地位獨一無二 有16兆元也蓋不出一個台積電
台積電在半導體的技術、產能及服務,如今已是獨一無二、難有替代方案,不僅三星追不到,即使英特爾此刻立即砸錢下去,要看到技術及產能成效至少也是三、五年後。
講得更直白一點,目前台積電市值達16兆元,就算現在有人拿等值現金出來,也蓋不出一個新的台積電,因為地球上找不到另一個堪與台積電相比的企業及團隊,在這段漫長的三、五年內,只有台積電可以讓全世界的電子產業及數位化腳步繼續運作下去。
因此,在這種完全無替代方案的產業現況下 ,才是目前看待台積電價值最重要的原則。台股當然不斷會有航運、面板、鋼鐵、塑化等類股輪翻表現,投資人當然也會忍不住轉換一下持股,但是,股價即使陷入整理,台積電的王者風範會繼續存在,高本益比仍然是有道理的。
更何況,把時間再拉長,台積電三年資本支出達1000億美元,代表未來還有很多訂單要滿足,台積電的EPS還會成長,即使本益比不拉高,EPS的增加也會推動股價成長。
角度三:成熟製程禁運中國 從黑金到矽金的歷史機遇太難得
不僅台積電地位突出,以成熟製程為主的聯電重要性也在增加。15日傳出美國將禁止向中國出口DUV(深紫外光)光刻機等半導體設備,這項禁令將嚴重影響大陸發展28奈米製程,比先前極紫外光(EUV)限制7奈米以下製程更加嚴苛,對全球半導體產業生態又是一大衝擊。
據了解,美國要禁止DUV設備進口中國,已不僅限於中芯等大陸企業,甚至還要擴大到包括英特爾、三星、SK海力士及台積電等外商在大陸的生產基地,這等於是對中國的全面封鎖,這項作法會對中國半導體業產生致命打擊,也是對大陸世界工廠的一大抑制,逼著各國廠商都要到美國投資設廠。
因此,從大環境來看,美中對抗持續升高,已將台積電推向另一個高峰。拜登日前召開的半導體高峰會,包括台積電、三星等19家美系國際企業巨頭執行長與會,其中台積電角色最為突出,因為所有企業都要仰賴台積電供應晶片。在這個代表美國陣營的隊伍中,台積電可以說是半導體的「驚奇隊長」,達到一個史無前例的重要定位。
拜登上任後,最重要的宣誓就是「在我任內不會讓中國超越美國」,並預計9月11日從阿富汗撤軍,結束20年的駐軍。這個動作,代表美國在國際戰略上的最大敵人,已經從中東變成中國,戰略與軍事布局將從中東轉移到太平洋,台灣海峽只有100公里,大陸若進一步掌控台灣,台積電等半導體工廠裡面生產一大堆美商的產品,對美國是太大的威脅,也是難以承受的風險。
過去,美軍駐扎中東,最重要是要競逐這個地區的「黑金」石油,如今,美軍艦巡航太平洋及台灣海峽,為的則是另一個「矽金」半導體。
在全世界愈來愈數化位,連汽車都要變成電動車的趨勢下,半導體毫無疑問將取代石油,成為驅動各種新科技發展的源頭。台灣在這個新戰略局勢中,被推到了全球的第一線,台積電到底值多少本益比,恐怕要從這些大趨勢中去挖掘與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