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股去年開始受惠資金狂潮,指數屢創新高,何時才會告一段落?答案要看金融股與不動產。
春節期間,美股狂飆,但畢竟天冷,美股上周也打了小噴嚏,那斯達克指數回跌一%,不過沒多久又漲回來。若有人問從去年下半年推薦方向:「美股還有嗎?」我的答案是:「還有,還有。」台積電呢?「還有,還有。」比特幣?「還有,還有。」
「還有,還有」是沒錯,但總有反轉的時候。春節前,美國GameStop的故事中,散戶打敗機構投資人避險基金,可是最後還是掛了,先是多殺空,再來多殺多,空頭幾乎全年都賠。但多頭有人全身而退,有人一直傻傻「堅持」持股,結果原本賺了十倍,最後是腰斬收場。初入門者赫然發現,其實關鍵在於停利,沒有停利,都是紙上富貴。
停損與停利的重要性,比起選股有過之而無不及;而比起「進場」時機,「出場」時機更顯重要。所以許多人跟著股神進場,往往只是跟著進場,股神賺了就跑,自己忘了跑。當然有更多人捶胸頓足,原因是當年台積電成本在一五○元,漲到兩百元就跑了,看到六七九元的那一刻,開始咒罵說:「只在乎曾經擁有,不在乎天長地久。」
停利是必要的,停利的工具也很多,可與避險工具搭配混用,買進賣權或是期貨交易也都是選擇。「直接賣出」是最好的停利方式,但也不是只有死板板地一次賣出,比較好的方式是分批賣出。不過,台灣的傳統交易習慣是一張一千股,零股並不活絡,而一般人通常也沒有財力購買很多張股票,因此不習慣落實「停利」。但現在台灣的零股買賣活絡,改變了股市交易的樣貌,以停利來看,有以下幾種方式。
首先是「持有金額相同法」。倘若在台積電三百元時買了一二○○股,投資額是三十六萬元,當台積電漲到每一個階段投資報酬率,如漲二○%到三六○元時,賣掉六分之一的兩百股,投資金額仍是三十六萬元。這個方法仍有其終極目標,如個人認為台積電報酬率頂多在一五○%,在接近時就要分批賣出。這樣一路到六百元,雖然獲利不如一直持有者一樣是一○○%,但也不會像有些人只賺到二○%就告老還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