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週五(11/27)中國四大行集體異動上漲,工商銀行漲超5%,成交額放大到50億元人民幣(以下幣別同)。是不是有似曾相識的感覺?今年7月初,同樣是大金融族群暴力拉升,帶動上證指數一舉突破3000點,然後在3200點到3400點附近橫盤了4個多月。
這次會不會突破3400點,然後一舉把上證指數中樞位置上升至3600點?上次是資金增量帶來的暴漲,這次則是企業盈利改善的邏輯。
「大金融」拉升 背後是市場風格的改變
熟悉的前奏,但這次是不一樣的感覺。7月初全市場成交額突破兆元,金融證券等權重股搭台,熱門題材唱戲,晶片、5G、醫藥疫苗、白酒等強勢族群沒有出現回檔,市場沒有出現被抽血的現象。
當前市場成交量未放大,出現場內資金存量博弈的現象。科技族群的電子指數回檔10%、計算機指數回檔20%、通信指數回檔20%、醫療疫苗指數更是回檔了34%。
近期的市場風格已經轉向了製造業和周期族群。自7月中以來,汽車族群漲了近40%,家電族群漲了30%,11月以來有色金屬漲了近20%。
近期市場風格改變的背後其實是反映了經濟周期、市場流動性和風險偏好的改變,同時也有機構投資者在做高低位切換的跡象。
疫苗問世、川普認輸 經濟復甦周期確定來臨
輝瑞疫苗的利多消息,川普承認拜登獲勝,加強了市場對全球經濟復甦和政治形勢穩定的預期,這也是原油、大宗商品價格不斷上漲,而黃金價格出現暴跌的原因。
中國財政政策的效果初步顯現,為對沖疫情的突發影響,央行上半年採取下調MLF(中期借貸便利)利率、降低存款準備金率等較為寬鬆的貨幣政策和發行特別國債等財政政策,而明年貨幣政策不可能再繼續放鬆,市場上漲邏輯將從流動性驅動轉向業績驅動。
從中國PMI(採購經理人指數)資料來看,經濟活動已經完全恢復到疫情前水準,尤其是財新PMI指數已經達到了2012年以來的最高值。與官方PMI不同的是,財新PMI樣本主要是中小型企業,財新PMI指數上升趨勢遠超預期,反映的是中小民營企業對未來較為樂觀的態勢。
10月份工業利潤同比增長高達28%,前10個月工業利潤增速也由負轉正,經濟數據的出爐也進一步驗證並且強化了投資者對經濟復甦周期到來的預期。
經營情況恢復、機構法人做帳 驅動銀行股上漲
上半年疫情對實體經濟的衝擊,以及實體經濟對銀行讓利的訴求,加大了市場對銀行資產品質和監管政策的擔憂,因此銀行股今年也大幅跑輸成長股。
但隨著實體經濟的恢復、貨幣政策的正常化,銀行讓利的不確定性逐步消除,銀行三、四季度經營指標開始改善,而目前銀行股整體估值已經來到了歷史底部,有機會迎來盈利和估值提升的「戴維斯雙擊」(指在低本益比時買進股票,等待成長潛力發揮後,再以高本益比賣出,如此可同時獲得每股盈餘和本益比成長的效益)。
11、12月是公募和私募基金年底考核的時間,基金經理人為提前鎖定今年盈利,大概率會賣出漲幅較大的成長股,買入穩健的銀行和低估值族群。而這種調倉效應也使得銀行股四季度出現強勢。據資料統計,四季度銀行股的上漲概率為90%。
低估族群、超跌科技股 仍具有投資價值
今年是中國資本市場發展的30周年,與歐美資本市場數百年的發展史相比,時間雖短卻更加波瀾壯闊。
公募基金規模在擴大,其持有A股市值合計3.87兆元,占流通總市值的6.75%,公募基金占比的提升也是市場交易風格聚焦於行業龍頭股,形成強者恆強的態勢。
在貨幣政策邊際可能偏緊的情況下,短期儘量迴避估值分位數偏高的行業,選擇低估值的大金融和順周期板塊,而這一階段回檔到位的科技股則具體長期投資價值。
經濟基本面在好轉,製造業和周期類族群盈利數據同比大幅提升,市場對順周期(跟宏觀經濟高度相關的行業)盈利增長的共識也在強化,近期A股順周期族群內部的輪番上漲也體現了投資者的認可。
大金融類股的銀行受益於實體經濟的改善和市場利率的上行,有機會走出盈利和估值提升的戴維斯雙擊。
今年熱門的科技族群,比如5G、晶片和雲計算等,近期經歷了較大幅度的回檔。但拉長時間看,這些仍具有長期的成長空間。若在大金融等族群拉高指數的情況下,具有成長性的科技股則有較高的比價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