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斯達克又創紀錄,蘋果衝啊!」
「世衛 (WHO) 警告,僅靠疫苗並不能終結大流行病!」
多空交雜的訊息充斥,貪婪和恐懼的力量在金融市場交會,近一個月來,台灣加權指數創下歷史新高的同時,兩度爆出巨量收黑,牛市到底結束沒有,造成市場爭論。
筆者觀察股市與各種因素的影響,歸納出「定錨原則」,先以資金移動判斷股市的短期方向,再以景氣變化研判長期趨勢,單純以已出現的數據評估,如此,可以降低人為情緒的干擾,增加投資的勝率。
經過檢視現階段的相關因子,台股短線面臨調整壓力,但長線來說,仍有發展空間。
首先,匯率已經一段時間沒有繼續走升,意味著資金流入暫告一段落。
如附圖一,上方為台灣加權指數,下方為新台幣兌美元匯率。台股在3月19日觸及8523的低點後留下影線止跌,隨即展開這波的牛市,7月28日漲到13031點,突破1990年的12682點(還原權值早已突破)。
主力調節跡象明顯 指數短線有壓
而新台幣匯率也恰巧在3月19日貶至30.49兌一美元的價位後,止住跌勢,在7月28日見到29.23兌一美元,匯市不再走強,股市的狂牛走勢也停下腳步。
其次,台股價量關係顯示,本土大戶似有趁熱減碼現象,諸多指標籌碼凌亂,有待整理沉澱。
如附圖二,7月28日台灣加權指數下跌1.57點,K線卻是長黑,主因在於指數衝到13031點創新高後,迅速拉回翻黑,最低跌到12533點,終場收在12586點,爆出3489億元的成交天量,當日外資僅賣超73億元,本土大戶在高檔倒貨明顯。
8月20日主力調節跡象更明顯,當天台灣加權指數大跌416點,跌幅達3.26%,外資賣超147億元,成交量再度創下3524億元的天量,一個月內兩次爆量,都是價跌量增,這是量價背離的警訊。
從均線架構來說,8月20日的日K線更以長黑摜破4月份多頭攻勢發起後未曾跌破的20日均線(月線),而這根致命長黑跌破8月12日的低點12625點,讓8月6日的12971點和8月18日的12981點形成小M頭,雖然後兩日有所反彈,但中段修正的可能性不低。
幸而,從景氣的角度來看,股市仍存在長期多頭的契機。
近期,國內大型智庫陸續上修台灣GDP,如中華經濟研究院上修至1.33%,若納入三倍券與股市帶來的財富效果上看1.98%,台灣經濟研究院則上修至1.83%,較4月預測值增加0.25個百分點,雖然都未能「保2」,但已較前值正向。
再者,具領先性的經濟指標也是走揚,如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7月份轉為擴張至54.1%,廠商的「未來六個月展望」指數雖未站上多空分界的50%,也到達49.3%;非製造業經理人指數(NMI)上升至57.3%,受調企業之「未來六個月展望」指數續揚至52.1%,經濟有重回成長軌道跡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