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力無所不在,只要投資朋友肯用心長期觀察幾檔自己有興趣的股票,一定可以發現主力的蹤跡。也許我們沒有像專業投資者有專業的投資分析軟體,但我們可從兩方面著手,來發現主力布局的蹤跡,有些主力習慣默默地在一定的價位下吃貨;有些主力習慣在利空時進貨,但這些其實都是籌碼集中的過程。
走進僑光科技大學的教室裡,任職財金系老師的鄭廳宜正指著投影在白板上的股市線圖,用詼諧逗趣的方式,一步一步引導學生走進投資世界。
「全球利率都在降,在資金派對尚未結束前,這些股票只要願意低接、耐心等待,賺錢的機率就很高;萬一輸錢沒關係,老師賠給你。」台下學生反應熱烈,而早已財務自由的鄭廳宜,依舊很享受這種與年輕學子互動的火花。
他在臉書成立的「泰暘投資團隊」,粉絲已超過2萬5千人,加上先前參加《經濟日報》台股擂台賽連拿三季冠軍,讓鄭廳宜成了近來知名度快速竄高的台股達人。你或許聽過他從小公務員變為「億元教授」的故事,鄭廳宜早年曾在郵局與公股行庫任職,但因為不想只是循著公務體系的升遷之路過一生,40歲那年赴日攻讀博士,返台後取得教職。
而在這段「放棄鐵飯碗」的過程中,鄭廳宜也早就參與台股市場的幾波大風大浪,並從中將各種痛苦反省、精進修練的功課,逐漸轉化為日常生活的習慣動作。最強的修練就是把各種真理融入日常,今天,鄭廳宜不只要談他在股海征戰的心路與心得,更要分享他因追求投資勝率而逐漸養成的「強習慣」。
「開放盤中零股交易後,我還打算鼓勵學生花3、5千元開證券戶實際操作,輸最多的前三名,老師還會請這些同學吃牛排,拿個安慰獎……。」鄭廳宜認真地說,下學期起他的財務金融課程,打算讓學生實際練兵,因為有真正的錢在輸贏,投資才會有感,也才能體會如何把該做的「功課」變成一種日常習慣。
綜觀鄭廳宜的投資主軸,先從觀察利率變化測風向開始,透過總體經濟指標來判斷多空行情,從趨勢向上產業挑選基本面佳的成長股,隨後輔以技術面決定買賣點。由這條軸線出發,不難理解鄭廳宜投資日常的第一個關鍵習慣:每天都要關心美國10年期公債殖利率。
曾有某位期貨操盤大戶表示,他每天早上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打開電腦觀察美國10年期公債殖利率;鄭廳宜畢竟不是必須隨時緊盯盤面變化的期貨操盤手,或許不需要做到「每天一開電腦就看利率」的程度,但他仍高度強調「關心利率變化當成習慣」的重要性。不只10年
期公債殖利率,每隔一個半月美國聯準會召開利率會議,其結論同樣必須保持關注。
熟悉金融市場運作的鄭廳宜很清楚,從企業經營到庶民經濟,利率都是影響各種行為的重要因素,因此,利率環境就像是投資市場的基本風向,抓住風向,才能確保自己不會誤判整體氣氛。例如,當2019年8月投資市場仍陷在美中貿易戰干擾下的悲觀氛圍時,他就曾經提出「未來台股會續創新高」的看法,理由是「利率仍低,資金依舊仍須尋找出口」。
利率是資金環境的風向球,但產業趨勢的風向同樣重要。在這部分,身為財金系教授,鄭廳宜本來就有廣泛閱讀財經書報期刊的習慣,從中可以抓到一定的產業變化;但相較於此,在股票投資的實戰應用上,他更仰賴的或許是一個「隨時記錄全民運動」的習慣。
為手中股票「說故事」
釐清買進動機、優勢、風險在哪
55歲的鄭廳宜,不怕被說「怪叔叔」,但他過去的確曾靠著發現一堆女學生忽然卯起來戴彩色隱形眼鏡,因此發現隱形眼鏡已從「視力矯正」的實用性產品,華麗轉身為一種全新的時尚配件。這種「全民運動」,等於瞬間開展了隱形眼鏡的全新市場空間,相關個股應該也有重新評價的可能,他曾在300元附近買進精華光學,獲利翻倍出場。
記錄全民運動的習慣,其實也就是許多投資高手經常提起的「生活投資學」,從生活中觀察庶民已經大量接受、股價卻未充分反映的投資機會。但鄭廳宜對這種投資機會的判斷又多一層門檻,要能看到產品商機或市場空間的結構性轉變。而要判斷是否存在結構性轉變,又牽涉到他的另一個日常習慣。
三不五時,鄭廳宜就會試著為自己鎖定的個股,說一段屬於這檔個股值得投資的「故事」。
你買了這檔股票,但你知道自己為何要買這檔股票嗎?它比別檔個股更好的地方在哪裡?它有什麼風險?為什麼你不擔心這個風險?這些問題,其實都是買進一檔股票前必須回答的ABC。但要逼迫自己完整研究這些基本面細節,多數人往往知易行難,要讓研究基本面的行動變得自然而然,就是養成「為這檔股票講故事」的習慣。
鄭廳宜舉例,透過「記錄全民運動」的習慣,他發現周邊朋友開始熱中於參加健身房,「就連便利商店也開始販售簡易的健身器材……。」這股運動風潮崛起,讓他開始留意到喬山的投資商機。為了說出喬山的故事,確認這家公司的故事是否存在「市場商機出現結構性改變的可能」,他開始認真探索喬山的內在價值,然後,說出了這個故事:
原來,喬山過去主要把產品賣進家戶之內,但近年來耕耘「商用」市場有成,陸續打入全球各連鎖健身房通路,更順利取得數家國際大型連鎖飯店供應商資格,也就是說,市場空間不一樣了。從實際業績數字來看,2019年第三季毛利率突破5成大關,達50.1%,稅後淨利更大增近8成,累計前三季稅後純益為5.9億元,EPS(每股稅後純益)達1.94元,賺贏2018年全年EPS1.29元。
不重壓、維持5到10檔配置
避免瘋迷單一產業而被市場修理
除了財報數字外,鄭廳宜為了把故事說得更完整,還研究了喬山傳統以來的產業淡旺季。他說,喬山雖然第一季賺不多,2019年8月股價飆到100元時,很多人擔心股價和本益比過高;但事實上,喬山出貨旺季是第三、四季,這兩季的營收年增率往往可望達到二成。
尤其第四季,是健身器材產業的接單旺季,已有法人預估,喬山2019年第四季單季營收上看80億元,年成長10%至15%,全年營收上看250億元,將再創歷史新高,獲利亦將成長。近期外資、投信持續布局,加上法人預估2020年營收挑戰超過300億元,全年EPS上看5.7元……。
以上這段故事,從全民運動出發,第一段是說明這檔個股「前所未見」的新機會,第二段是印證這個新機會已經為公司帶來實質貢獻,第三段是思考可能風險(本益比似乎過高),並且提出自己認為這項風險不足為懼的解釋(第四季旺季值得期待);最後一段,則是提出法人預估值,一方面佐證自己的看法,另方面也提供未來是否持股續抱的基本判斷依據。
簡單來說,當你養成了「為股票說故事」的習慣,就能把投資一檔股票該進行的各種基本面研究「無痛完成」。事實上,鄭廳宜特別強調基本面研究的重要,在投資每檔股票前,他不會只相信報章媒體的片面利多消息,更不會貿然重壓一檔股票。這個體悟,與他在日本求學期間因為重壓面板股廣輝而慘賠有關,「當時因為聽到我欽佩的企業家許文龍說:『面板是百年產業』,也沒認真研究,就完全梭哈下去。」
也因此,若說在風險控管上有什麼「習慣成自然」的戒律,那就是「絕不重壓單一產業或單一個股」,通常,他會習慣於維持同時持有5~10檔個股的配置,這個習慣,讓他不至於因為「瘋迷」某種產業而忽略該產業風險。
耐住寂寞「等」出賺大錢時機
每天觀察股價與季線的關係
此外,早年曾被市場修理過的鄭廳宜,也相信「市場比自己更聰明」,為了彌補自己在視野或思慮上的不足,他也有「定期與投資同好交流」的習慣,「結交認真研究的投資同好,才能互惠激勵新的投資火花。」鄭廳宜舉例,像他在30幾元布局慶豐富,就是聽從一位專職投資人朋友分享線索後,他再追蹤公司的財報、觀察擴廠資本支出的用意,如今更有法人研究報告的投資邏輯與他不謀而合,甚至股價有上看66元的機會。
至於選定個股後的操作準則上,鄭廳宜也有最後一個關鍵習慣值得分享。「要賺大錢,很多時候都是『等』出來的。」等,說不上是習慣,重點在於「每天都要看看自己正在等的指標是否出現」。鄭廳宜最密切觀察的,是股價與季線的關係。在他的形容中,季線,是一檔個股股價的「生命線」。
「當股價帶量,出現紅K線,超過季線時,就是買點。」至於賣點,鄭廳宜認為,只要看到產業前景轉向,財報數字出來不如預期,利多不漲反跌,且股價跌破季線,此時他就會賣出,季線下彎會找出做空機會。於是,「每天看股價與季線的關係」,就是鄭廳宜在操作時的每日習慣了。
如今,生活已不再為錢煩惱的鄭廳宜,總是有人問他何時退休,他笑稱自己現在的生活簡單而快樂;做投資、教學生都是他喜歡做的事,想旅遊時有寒暑假、想吃頓好的有錢可以花,認真工作之餘去爬爬山,聊聊股票經,這些生活中的大確幸,讓他樂在其中,完全沒有退休的時間表。
本文摘自今周特刊《摸透主力思維》
購書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