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生於紀念品發放的委託書制度,讓市場派足以成為關鍵少數,左右公司決策。但仔細思考,企業何不省下紀念品採購費,既能改善「選風」,也能提升台灣企業治理的國際聲望。
自三十年前初接觸台灣股市開始,我就認為股東常會發紀念品是件不可思議的事,也一直建議要徹底廢除。或許有人會問:有這麼嚴重嗎?
台灣公司選舉董監事採取「累積投票制」,個別股東可以將所有的票集中投給一人或數人,讓少數派(非公司派)也有機會進入董事會,監督公司決策、照顧小股東的權益。但這也有缺點,被少數派選出的董事,可能只關注少數股東的權益,增加董事會的對立情勢。
紀念品的發放,在股東常會收受委託書時常被不當運用。過去公司大量收購委託書,是為了讓股東常會出席權數能達標,並確保投票時能符合法定規定。如今,電子投票早已上路,股東不需要親自出席股東常會,也能確保執行自身權利。此外,台股散戶比重也比以前低了許多;據統計,持股低於一百萬股的個別投資人,只占市值的十二%,委託代理投票的必要性大大減低。
基本上,對投資人來說,電子投票與授權委託他人代為投票沒有太大差異──除了紀念品外。委託書徵求單位利用紀念品,誘使股東釋出投票權作為交換;更有甚者,不只紀念品,市場上還不時傳出激烈爭奪經營權的公司,涉及金錢違法收購委託書。若股東只能以電子投票,就沒有太多利益交換空間。
寄生於紀念品發放的委託書制度,讓市場派只要取得夠多的投票權數,而非真正持有股票,就能在董事會取得一、兩席的席次──累積投票制對此也有貢獻,甚至成為關鍵少數,足以左右公司的決策方向。
平心而論,多數市場派參與董事會的目的,不是為了提升管理品質或經營績效,而是看中公司的多餘現金或被低估的土地資產。一旦市場派達到「目的」後,公司股價往往一瀉千里,但他們並不在乎,因為市場派持股只有一點點;而藉著進入董事會在公司資產上下其手的報酬,遠高過實際持股的價差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