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股3月底到4月中反彈行情強勢,投信有如撿到槍一般,用大媽給的銀彈,把外資軋到認錯回補。
3 月投信一路買進
全球股市經歷 3 月的大幅動盪,台股也難置身事外,3 、4 月經歷了從 11,000 點下殺到 8,600 點再回到萬點的雲霄飛車走勢,外資則在這波股災中持續拋售,光是 3 月份就賣超了 3,591 億台股,但從 3 月下旬指數出現反彈開始,外資雖然沒有買回,指數卻一路扶搖直上,從籌碼動向來看,本次指數反彈最大的買盤來自投信,總計投信從 3/1 ~ 4/16 共買超 182 億元台股。
投信買賣金額兜不攏
雖然我國法規規定,投信最多只能持有 30% 的現金,在本次股災初跌段時,就有不少基金經理人將現金比重大幅拉高,打算等股價大幅修正時,再增持手中部位,然而觀察大盤的投信買賣超,卻意外發現金額兜不攏,投信從 1 月開始賣超台股 36.2 億,到了 2 月又賣超 64.6 億但 3 月初到 4 月中卻買超 182 億,且買超完全沒有收斂的跡象,儼然是要與買到外資認錯的氣勢,那麼投信為何有這麼多銀彈可以買進?
(圖片來源 : 籌碼 K 線) 註 : 以上僅為數據揭露,無推介買賣之意,投資人須自負交易風險
投信的資金來源
投信買進股票的資金來源有兩種,一種就是經理人操盤技巧高超,基金報酬率表現出色,資產規模擴張,自然就有更多錢可以進行操作,另一種則來自一般投資大眾,投資人想投入股市,但又對自己的選股能力沒有信心,於是選擇去投信公司申購基金,基金公司則按基金淨資產收取經理費與保管費當作收入來源,因此台灣的投信收入多寡的關鍵不在於績效抽成,而是取決於基金的規模大小,如果一檔基金的規模越來越大(不管是透過操盤變大或是申購變大),投信公司的收入就會跟著增加。
基金分成兩種
目前投資市場分成兩大門派,分別是主動型投資與被動型投資,基金也被依此劃分為主動型投資基金與被動型投資基金,主動型基金就是傳統殺進殺出作題材股的投信,也是短、中線投資人最愛跟單的對象,台灣績效領先大盤的主動型基金除了筆者過去提到的安聯投信,還包括野村投信、復華投信。
被動型基金
而被動型投資基金則是自己有一套篩選規則,基金經理人也不需要有太多的主觀看法,只要按照比重把資金按比例分配就好,台股最著名的被動型投資基金就是元大台灣卓越 50 基金(0050),這些規模高達數百億的 ETF 基金,他們在市場上的進出也是被歸類在第二大法人投信之下,除了經常將投信買賣超作為進出指標之一的主動型投資人,要分清楚這兩者的差別之外,被動型基金也與本波投信瘋買有很大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