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來,若回顧歷史,2020年的新冠肺炎(新型冠狀病毒肺炎,俗稱武漢肺炎)必定是人類社會發展的關鍵轉折。上一次全球疾病大流行是1918年西班牙流感,只不過那時全球人流、物流的移動,以及全球經濟分工不像現在如此緊密。
此次新冠肺炎讓全球幾乎同時鎖國、封城,乃至於全球經濟關機暫停,誰會想到有一天,我們需要自己設立生產線生產口罩、生產電動車的特斯拉竟要緊急為美國生產呼吸器?過去,鮮少人懷疑的全球化分工體系在這次疫情中暴露缺陷,全球化的價值勢必要重新評估調整。
當然,疫情不僅衝擊國家危機處理能力、考驗企業的經營管理能力,更考驗個人的應變能力,也迫使我們重新省思過去堅信的價值與秩序。《今周刊》分別從企業管理、國家治理、個人的財富管理種種面向,提出14則值得深思的問題,重新摸索新方向與新作法。
第1堂 市值蒸發二一%,「護國神山」股價土石流啟示錄
過度集中單一企業 台灣須面對的風險課題過
去兩個多月來,許多關心市場的人,每日最在意的兩個數字莫過於:世界各國的新冠肺炎確診人數,其次,則是台積電的股價。
前者關乎疫情是否受到控制穩定下來,這牽動到市場表現;後者則是觀察台股止跌的關鍵指標。據說,金管會主委顧立雄也頗為關切台積電美國存託憑證(ADR)的前一日收盤表現,因為,它相當程度決定台股當日走勢。
台積電股價走勢高度與台積電ADR價格連動,導致台股受美股牽動,而台灣3大退休基金也喜歡持有台積電,其中勞保基金持有的台積電占其股票部位高達3成左右,台灣人的退休荷包與台積電股價息息相關。
截至3月27日收盤,台積電從高點下修,市值已蒸發21%。不過,即使如此,台積電市值仍達7.09兆元新台幣,占台灣集中市場與櫃買市場總和市值的22.1%。不僅在資本市場舉足輕重,其去年營收所創造的附加價值,貢獻了台灣國內生產毛額(GDP)4.5%,台積電外銷的半導體產品占台灣去年總出口金額10%;光這一家公司的研發支出即占了台灣整體製造業的5分之1。這種成績,使台積電成為台灣之光,媒體甚至以「護國神山」來形容台積電對台灣經濟的重要性。
「但是,從另一個角度思考,當一個經濟體與資本市場過度依賴某單一產業、或某單一企業,是不是有風險過度集中的危險?」一位資深金融業主管提出這樣的反向思考。